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与其检验方式探讨
作者: 时冬雪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管理和检验方式备受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米的质量安全管理与其检验方式,通过综合分析大米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大米质量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以保障大米质量和安全。
关键词:大米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方式
Discussion on Ric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and Its Inspection Methods
SHI Dongxue
(Dongchangfu District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are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about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As one of the indispensable staple foods in people’s daily diet,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rice and its inspection method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rice and its inspection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fo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rice by comprehensively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the quality and safety management of rice, so as to guarante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rice.
Keywords: rice quality; security management; inspection method
大米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其质量安全对人们的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大米质量安全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大米生产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还存在生产环节管理不严格、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等不足。同时,传统的大米质量检验手段也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1]。因此,本文旨在对大米质量安全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寻求解决之道,为大米生产企业提供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检验方式,以作参考。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大米生产企业的竞争力,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促进大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1 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与检验方式的现状
1.1 质量安全管理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根据国家标准《大米》
(GB/T 1354—2018),按照食用品质,大米可以分为大米和优质大米两类;按照原料稻谷类型,大米可以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类。在大米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现代大米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相对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到产品销售全程监控。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把控生产环节和原料选择,确保大米产品的质量安全[2]。
1.2 检验方式
传统的大米检验主要依赖于外观、气味、口感等感官指标的检验,同时也会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来检测大米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和无害物质残留等[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也进入了大米质量检验领域,如红外光谱技术、核磁共振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更精准地检测大米的成分和质量特征,为大米的质量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此外,大米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检验方式也受到国家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的严格约束。国家对大米的安全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了规范,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和质量认证制度,加强了对大米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消费者能够购买到安全放心的大米产品。
2 大米质量安全检验方式探讨
2.1 外观检验
外观检验主要包括外形、色泽、大小、完整度等方面,可以通过目测和比对标准图册或样品进行检查[4]。例如,检查大米的色泽是否自然、均匀,外观是否完整,有无明显的变色、霉变或异物。
2.2 感官品质检验
感官品质检验是通过嗅觉、味觉和口感来判断大米的品质。专业人员可利用鼻子嗅大米的气味,通过品尝鉴定大米的硬度、口感等。例如,通过嗅觉可判断大米是否有霉变、有异味,通过品尝可判断大米的口感是否饱满,是否易煮熟。
2.3 理化指标检验
理化指标检验包括水分含量、水分活性、淀粉含量、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杂质含量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指标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理化分析仪器进行检测[5]。例如,水分含量可通过烘干-称重法测定(大米取样后在特定温度下烘干,直至质量不变,然后称重,计算出水分含量)。
2.4 微生物检验
大米微生物检验主要包括霉菌、大肠菌群和霉菌毒素等微生物指标的检测。采取取样送检,通过培养和鉴定的方法进行检验[6]。例如,使用培养基进行霉菌和大肠菌群的分离培养,通过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霉菌毒素。
3 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优化措施
大米质量安全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关键环节,优化流程如图1所示。
3.1 严格控制原料采购
①加工厂可以建立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包括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合作的供应商具有稳定的产品质量和供货能力。②加工厂可以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质量保障协议,明确大米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要求。协议中可以约定对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达到工厂的质量要求。③加工厂可以实施严格的原料入库检验制度,对每批原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原料符合质量标准。同时,建立原料入库台账,记录每一批原料的来源、批号、生产日期等信息。④加工厂可以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原料追溯体系,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原因,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⑤加工厂可以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考核,对合作良好的供应商进行奖励,对质量问题严重的供应商进行整改或终止合作,以保证原料的质量安全。
3.2 严格控制生产流程
①生产环节中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水源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处理,确保水质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例如,大米加工厂可能会建立自己的水源过滤系统,对用水进行多重过滤和消毒处理,保证生产所需水质的纯净和安全。②从原料采购到加工过程的每一步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于大米原料的采购,生产企业需要建立供应商档案,对供应商的筛选和审核应非常严格,确保从源头上控制原料的质量安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检测机制,对原料、中间品和成品进行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存在的问题。③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卫生是保证大米安全的关键环节。加工车间应保持清洁,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标准,避免交叉污染和微生物污染。同时,在员工培训方面也要严格把关,确保员工具备良好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做到“洁、净、整、明”。④对成品大米进行全面检测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大米外观、口感和安全指标进行全面检测,任何项目不合格的产品都必须淘汰,以确保最终出厂的产品都是符合质量标准的安全产品。
3.3 定期进行设备管理与维护
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中的设备管理与维护是确保生产流程稳定、产品质量可控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进行设备管理与维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安全风险,保障产品质量。①要定期清洁大米清理设备,如石子分离机、吸尘设备等,防止积灰、积垢影响清理效果,保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出米率。②对于精米机,要定期检查及更换磨损的磨具,保持磨损部件处于良好状态,以确保精米机磨削效果和大米质量。③对于输送设备,要定期检查输送带、输送机、提升机等设备的润滑情况和传动部件的紧固情况,及时更换磨损零部件,以确保稳定、顺畅的生产输送流程。④对于大米包装机,要定期检查包装机的传动部件和控制系统,清除灰尘和杂物,校准包装称重系统,以确保包装精准、合格。
3.4 建立质量监控体系
①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的核心在于确保大米生产、储存、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可控性和可追溯性,这需要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等全链条的监控体系。例如,大米加工企业可以建立从原料检验到成品质量抽检的全面检测制度,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标准,并在加工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抽检或全程监控。②在质量监控体系中,科学合理的质量检测手段和工艺是关键。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如红外线光谱仪、电子鼻等快速、准确地检测大米中的有害物质、农药残留等,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质量检测数据的记录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追溯,快速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③质量监控体系需要与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可以建立与原料供应商、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沟通机制,确保原料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能追踪、产品质量有据可查。同时,与监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保持企业的生产质量与行业标准的同步更新。④对建立的质量监控体系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改进。定期对质量监控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核,识别问题,找出风险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同时,不断开展内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保证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
3.5 加强包装和储存管理
3.5.1 包装管理优化
在包装管理方面,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大米的质量安全管理。①选择高质量包装材料。使用坚固、耐高温、耐湿的包装材料,如优质塑料袋或者复合纸箱,以确保包装能够有效地隔绝空气、湿气和异味的侵入,保持大米的新鲜和干燥。②包装过程控制。在包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环境卫生,保证包装材料和包装机械的清洁卫生,避免外部污染物进入包装过程。③包装标识管理。对每批大米进行清晰明确地标识,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地、生产批号等信息,以便质量追溯和管理。
3.5.2 储存管理优化
①储存环境控制。保持储存场所的通风干燥,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虫害和霉菌的滋生,确保储存环境符合大米的保存要求。②储存容器管理。选择耐用、无污染的储存容器,保持容器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异味和化学污染的产生。③定期检查和清理。定期检查储存环境和大米储存容器,清理污垢和异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 结语
大米质量安全管理及其检验方式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本文对大米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措施,希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确保广大消费者享用到安全、健康的大米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方玖根.新陈稻谷大米感观物理快速检验方法[J].江西饲料,2018(1):26.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粮油检验 大米加工精度检验:GB/T 5502—201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8.
[3]陶启,崔晓晖,赵思明,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8,33(12):102-110.
[4]张明杨,范玉兵,陈超.异质性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影响:以转基因大米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20(1):94-113.
[5]赵思明,崔晓晖,蒋修清,等.大米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系统[EB/OL].(2018-01-05)[2023-12-15].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Po8pyFOsBQ4PpXX5YMvoHvXNADHnJG_fyhDW7N2poscDbsAePk3IZnC5CDaYHyAetgKzRv_0QoYn0Jm4AJOj7GDX1lgrX5Qo-ibX6VA2Gk-Mq0YA4hUkHxcVikVO0pU0X7PUq2InSsuXH_UeAo0wTg==&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6]盛方辉,王龙浩,林国培,等.提升大米利用质量的系统思考[J].中国质量,2023(8):110-114.
作者简介:时冬雪(1991—),女,山东聊城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粮食作物生产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