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探究
作者: 周志杰 韩东明 程雪
摘 要:随着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和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食品检验检测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质量的食品检验检测不仅是保障公共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食品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本文重点探讨了食品检验检测的关键质量控制环节和处理细节问题的方法,旨在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细节
Quality Control and Details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ZHOU Zhijie, HAN Dongming, CHENG Xue
(Jinan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glob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and consumers’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health, the field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High-quality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public health, but also the core of quality control of the food produc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key quality control links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and the methods of dealing with details, aiming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reli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esting.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testing; quality control; details
近年来,全球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公共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微生物污染以及食品欺诈等。食品检验检测是指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有效识别和量化食品中的潜在危害,确保食品符合国家和国际食品安全标准,从而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因此,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复杂化,食品检验检测成为维护食品安全、保护公共健康、支持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
1 食品检验检测的基本原则
准确性是食品检验检测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准确性是指检测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即准确的测试结果应该能真实地反映被测物质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使用经过严格验证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操作程序,准确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可信度,是评价食品安全的重要标准[1]。可重复性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进行相同的实验或检测,能够得到一致或非常接近的结果,是衡量食品检验检测方法可靠性的重要指标。可靠性是指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操作人员和实验条件下,所得结果的稳定性和可信赖程度,决定了检测结果的信用价值。
2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1 样本采集
样本的代表性是样本采集过程中的首要考量点,要求所选样本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整个批次或生产过程的特征,必须采用科学的采样计划和策略,如随机抽样或分层抽样,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采样点的选择也需要综合考虑食品的类型、加工过程、可能的污染源及其分布等因素,样本采集的步骤如图1所示。采集方法的选择和标准化同样至关重要。采集工具和容器应选择适宜的材质,以避免与样本发生化学反应或引入污染,采集过程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和防污染措施,确保样本的纯净性。例如,采集液体样品时,应注意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采集固体样品时,需防止外来物质的混入[2]。样本的保存条件对于保持样本状态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不当的保存条件可能导致样本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根据样本的特性,如微生物样品的生长条件或化学样品的稳定性,选择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等。此外,还需考虑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条件控制,如冷链系统的完整性,以及防止样品在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和物理损伤。
2.2 检测方法的选择
检测方法的选择是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核心环节,应基于对样品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对检测目的的明确认识,正确地选择检测方法,包括对食品组成、可能的污染物种类、预期的检测限和精确度要求的综合考量。例如,微生物检测可能需要采用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或快速生物识别系统;而化学污染物检测则可能依赖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或原子吸收光谱等技术。检测方法有效性和适用性的评估是确保所选方法能够满足特定检测需求的关键,有效性评估涉及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精密度,灵敏度评估确定了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和最小检测量,而特异性评估则涉及该方法对特定分析物的识别能力。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的制定和执行是实现方法有效性和适用性的关键支撑,SOP应详细规定样品的处理、仪器的使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标准化和一致性。SOP的制定需基于科学原理和实验室实践经验,同时考虑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为保持SOP的时效性和适应性,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审查和更新,特别是在引入新技术或方法,或者监管要求发生变化时[3]。
2.3 实验室环境控制
实验室环境条件对许多检测过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有显著影响,因此维持适宜且稳定的实验室环境至关重要。不同的样品、试剂、检测方法对温度有特定的要求,如某些微生物培养需在恒定温度下进行,某些化学试剂需在低温环境中保存以保持稳定。因此,实验室需配备高精度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对温度的精确调节和监测,并对温度波动进行实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和校正潜在问题。
湿度控制同样重要,特别是在湿度变化可能影响试验结果或试剂稳定性的情况下。实验室需安装湿度控制系统,定期监测和调整空气湿度,保持适宜的湿度水平。交叉污染可能导致样品污染、实验数据失真,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为防止这种情况,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合理设计实验室空间布局,将不同类型的测试区域分隔开;使用专用的实验工具和设备,防止不同样品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实施严格的清洁和消毒程序,尤其在处理具有生物危害性的样品时;对实验人员进行关于防止交叉污染的实践培训。
2.4 食品检验检测外部质量评估
参与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是食品检验检测领域内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独立的质量和性能评价机会。检测能力评价过程中,实验室接收并分析由第三方提供的盲样,盲样被设计用来模拟实际样品的特性,实验室不了解盲样的组成和浓度。实验室完成分析后,会将结果提交给相关组织机构,随后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以及已知的正确值进行比较,以评估实验室的分析能力,以便实验室评估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互比实验则是多个实验室针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的过程,其目的是评估不同实验室之间方法的一致性,确认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揭示潜在的方法学差异或系统性偏差。外部质量评估计划提供了客观的性能评价基准,有助于实验室识别和纠正潜在的问题,促使实验室工作人员学习了解最新的技术和方法,确保其操作符合相关标准,提升客户对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信心,满足监管机构对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
3 食品检验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3.1 定期校准和维护
食品检验检测中仪器和设备的管理是确保检测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定期校准是确保仪器测量精度的基础。校准过程包括使用标准或已知浓度的样品对仪器进行调整,以保证其输出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一致性,校准的频率取决于仪器的使用频率、制造商的推荐以及历史校准数据,高精度仪器如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通常需要更频繁的校准[4]。维护工作包括仪器的清洁、检查、部件更换和功能测试,定期维护可以预防故障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并保持设备最佳工作状态。除物理校准和维护外,还需进行软件和方法的更新。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新标准的发布,仪器软件的更新和方法的优化是保持检测能力现代化和符合规范的关键。记录和文档化是仪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准和维护的详细记录有助于追踪仪器性能的变化,且是满足实验室认证和审计要求的必要条件,应包括校准日期、所采取的措施、校准结果以及任何观察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措施。
3.2 性能验证
性能验证是系统性过程,旨在确认检测仪器和设备是否能够达到其预定的性能标准和操作要求。精度验证涉及检测仪器测量值与已知标准或参考值之间的一致性评估,应使用标准样品或对照样品进行验证,其目的是确保仪器能够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灵敏度验证则是衡量仪器检测最低浓度或最小量的能力,对于痕量污染物检测尤为关键;特异性验证关注仪器对特定分析物的识别能力,确保在复杂的样品矩阵中,仪器能够准确地区分和检测目标分析物;重复性验证通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来评估,主要用于确定仪器的测量稳定性;健壮性验证则是评估仪器在面对操作条件(如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或样品矩阵变化时的性能稳定性,因为食品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检测仪器在不同条件下提供可靠的结果。
4 食品检验检测中处理检测结果的细节问题
4.1 结果的解读和报告
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分析人员必须准确理解检测方法的原理和限制,以及如何适当地应用统计学方法来解释数据。例如,解读微量污染物的检测结果时,需考虑到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可能存在的基质效应。报告编制过程中,应清晰、准确地传达检测结果及其意义,报告应包括所有关键信息,如样品描述、检测方法、实验条件、结果数据以及任何相关的不确定性评估,对于超出正常范围或法规限值的结果,应提供额外的解释或推荐,语言应保持专业性和客观性,避免引起误解[5]。
4.2 不确定度的评估
不确定度评估是指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可信度进行量化的过程,识别和量化所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不确定性评估步骤如图2所示。不确定度来源可以包括样品的不均匀性、样品制备过程、测量方法的固有变异性、仪器精度、分析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环境条件等,每种来源都需要进行仔细评估和量化。评估完所有单个来源后,需要对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合成,以得出总的不确定度,即计算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偏差或方差的计算)和扩展不确定度(乘以一个覆盖因子,以反映预期的信心水平)。不确定度评估的结果应被明确地写在检测结果报告中,指出总的不确定度估计及其计算方法,为用户提供关于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信息。例如,食品中某种添加剂的含量被报告为(10.0±0.5)mg·kg-1,表示测量值是10.0 mg·kg-1,但实际值可能为9.5~10.5 mg·kg-1。
5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从样本采集到最终结果的报告都需要精确和专业的操作,面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应采取正确的评估和处理措施。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食品安全标准的日益严格,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将继续发展和完善,提供更高效、更准确的食品检验检测方法,以保障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风华,李雪茹.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研究[J].中国食品,2022(13):124-126.
[2]徐晶,黄蕊,李雪.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论述[J].中国食品,2022(7):99-101.
[3]李家家.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7):239-241.
[4]李雪莉.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2022(8):295-298.
[5]陈娴.食品检验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和细节问题分析[J].中国食品,2022(20):82-84.
作者简介:周志杰(199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