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学生营养KAP调查与分析
作者: 冯菁 祖明江
摘 要:目的:了解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学生营养KAP现状,为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及做好营养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昭通卫生职业学院71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营养KAP现状,将获得的数据录入SPSS 25.0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饮食支出条件下,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等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级、不同饮食支出、不同父亲学历的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学生营养态度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人口学特征条件下饮食行为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知识与营养态度间存在正相关(rs=0.067,p<0.05),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间存在正相关(rs=0.132,p<0.001),营养态度与饮食行为间存在正相关(rs=0.183,p<0.001)。结论:学生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得分情况一般,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情况良好,学生营养知识、营养态度、饮食行为三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学校加强营养知识教育,从而改善学生营养态度及饮食行为,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
关键词: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utrition KAP Among Students in Zhaoto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FENG Jing, ZU Mingjiang*
(Zhaoto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Zhaotong 6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nutrition KAP among students in Zhaoto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Method: 718 students of Zhaoto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were selected as the survey objects, and the status quo of nutrition KAP of students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data obtained were input into SPSS 25.0 for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Resul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majors and different diet expenditure,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average scores of nutrition knowledge among students of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diet expenditure and different father education (p<0.05). 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scores of nutrition attitude o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and different places of origin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ietary behavior under different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nutrition attitude (rs=0.067, p<0.05),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rs=0.132, p<0.001),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nutrition attitude and eating behavior (rs=0.183, p<0.001). Conclusion: The scores of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eating behavior were average, while the scores of students’ nutrition attitude were good, 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nutrition attitude and eating behavior. Therefore, it is suggested that schools should strengthen nutrition knowledge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nutrition attitude and eating behavior, and enhanc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Keywords: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其表示为知识一信念一行为[1]。合理营养是人们的健康、智力和身体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2]。大学生的营养问题一直是学校致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3],做好大学生的营养教育工作,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改善不良饮食行为[4]。本研究立足于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调查了解学校大一、大二学生营养KAP的状况,以便为学校开展营养教育及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2021级和2022级学生。
1.2 研究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除了一般人口学资料之外,还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营养基础知识。问卷按照单选和多选题分别计分,单选题回答正确得1分,多选题回答正确答案的2/3以上计1分,否则计0分,满分50分。营养基础知识部分共设50个题目,每题1分,共50分。营养知识评定分一般(0~30分)、良好(31~40分)、优秀(41~50分)3个等级。
(2)营养态度。营养态度包括10个题目,每个题目2个选项,选择正向答案得1分,选择负向答案不得分,满分10分。
(3)饮食行为。饮食行为部分共设25个题目,每个题目2个选项,选择正向答案得1分,选择负向答案不得分,满分25分。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对大学生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平均分差异比较均采用t/F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间的营养知识得分等级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得分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所有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质量控制
此次调查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组成。调查前,需向被调查者说明此次调查目的及问卷填写的注意事项;调查结束后问卷回收时要严格审核问卷的数目及其完整性。数据录入前进行仔细核对,录入时通过计算机逻辑查错程序和描述性分析查错,对可疑数据进行原始问卷核对,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人口学特征营养知识得分等级比较
营养知识评定分一般(0~30分)、良好(31~40分)、优秀(41~50分)3个等级。调查显示,得分等级为一般的共计582人,良好等级的共计60人,优秀等级的76人。从该数据看来,该校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一般等级的人群占比高达81.06%,而良好和优秀等级人数占比仅为18.94%,尤其是大一学生,得分等级为优秀的学生为0人。从表1可见,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父母不同学历条件下,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等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饮食支出条件下,学生营养知识得分等级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从结果来看,本校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尤其是大一学生,得分等级为优秀的学生为0人。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未开设专门营养教育课程,而大二开设了专门营养教育课程。同时,不同专业间营养知识得分等级也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公卫类专业接受的营养教育更为深入,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更是该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而其他类专业学生接受的仅仅是饮食与营养课程教育,且为选修课程。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分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情况也不理想,平均分较低。从表2可见,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专业、不同生源地、母亲学历不同的学生的营养知识平均分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饮食支出、不同父亲学历的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分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饮食支出的平均分均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不一样带来的营养信息不一样所导致。不同父亲学历的学生营养知识的平均分也存在差异,可见子女的营养知识水平受父亲文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2.3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营养态度得分比较
营养态度共计10个题目,总分10分,平均分为(8.33±1.35)分。如表3所示,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饮食支出、不同父母学历条件下,学生营养态度得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不同生源地学生营养态度得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更是聚集了各地州不同民族的学生,不同民族间饮食文化差异巨大,尤其是回族,与其他民族的饮食文化差异更大,因此不同民族学生对不同的饮食问题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2.4 不同人口学特征学生饮食行为得分比较
饮食行为共计25个题目,平均分为(15.66±3.82)分。如表4所示,不同性别、年级、民族、专业生源地、饮食支出和父母亲学历条件下,学生饮食行为得分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大部分学生能规律选择一日三餐、合理搭配膳食、用餐时间合理(10~20 min),不挑食,能正确选择鱼、禽、蛋、瘦肉、豆乳类食物作为蛋白质补充,也经常吃带颜色的蔬菜(如西红柿、胡萝卜、西兰花)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但是也有部分学生饮食行为不利于健康,如不吃早餐、吃夜宵、不常饮水,经常吃零食、烧烤类、油炸类、腌制类食物等,这些饮食行为都会成为超重、肥胖等不健康体重的危险因素。此外,烧烤类食物在烧烤时可产生苯并芘这种强致癌物,香肠、腊肠等熟食制品及腌渍食品中容易产生亚硝基类化合物,经常大量摄入这些有害成分有可能引发胃癌、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