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应链视角下的外贸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作者: 李凤翮

摘 要:食品安全是社会发展中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生产的食品开始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各国的食品市场中。加强外贸食品安全保障,既是出于保障世界各国消费者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国家形象的必要手段。基于此,本文将从全球供应链视角出发,论述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以及食品安全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根据实际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外贸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策略建议,为建立更完善、高效的外贸食品安全管控体系提供实际性的支持。

关键词:全球供应链;外贸食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 of Food Safety in Foreign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Supply Chain

LI Fenghe

(Henan Sanli Food Co., Ltd., Xiangcheng 4662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is a widely concerned social issue in soc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ood produced in China has begun to go abroad and enter the food markets of various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Strengthening food safety protection in foreign trade is not only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personal safety and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onsumers around the world, but also a necessary means to maintain national image.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discuss the main sources of food safety risks in foreign trad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food safety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lobal supply chain. Based on actual problems, it will propose strategic suggest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food safety risks in foreign trade, providing practical support for establishing a more complete and efficient foreign trade food safety control system.

Keywords: global supply chain; foreign trade food; food safety risk control

全球供应链具体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它要求以全球化视野将供应链系统延伸至整个世界范围,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世界各地选取最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全球供应链体系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与原有供应链体系结合的结果。全球供应链视角下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中,部分产品原料获取与生产设备引进以及产品的市场营销都与国际接轨,食品外贸行业由此兴起并迅猛发展。在食品外贸行业发展中,加强外贸食品安全管理是保证产品健康发展的最根本保证。从全球供应链视角审视外贸食品产销的全流程存在多方面的食品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在外贸食品安全管理中,真正从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各个维度入手,全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才能够有效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国际上食品产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与合法权益,积极维护我国食品工业的形象。

1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产销流程更加明确与清晰,在食品销售、食品生产与食品原料供应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风险。在外贸食品产销的全流程中,各种食品安全风险最终发展成食品安全事故,这与人为因素密切相关。

(1)根据全球供应链体系的结构构成,食品产品的供应链起点为食品原料供应。在这一环节中,原料供应商如果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等思想层面的问题,其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向食品生产厂商提供低价的劣质原料。同时,若市场监管部门或食品加工企业对食品原料的监管不够到位,使劣质原料进入企业食品加工的生产线中,从而产生食品安全风险,并向供应链中的下一环节转移,使得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不断提升[1]。

(2)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获取食品原材料之后,都需要开展对原材料质量的检测,检测发现问题之后依法进行追责,并根据工作经验不断优化原料检测工作方案,持续加强对食品生产原料的质量把控。但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在食品生产中“偷工减料”或使用其他的劣质材料、添加剂等,进一步增大食品安全风险。

(3)在外贸食品国家市场营销中,由于路途遥远,各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兼容等一系列问题会引发进一步的食品安全风险,同时会导致国内食品生产企业与国外市场消费者之间的法律纠纷[2]。

2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分析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发现,外贸食品安全风险的成因具体如下。

2.1 外贸食品生产原料供应环节缺少有力监管

根据全球供应链体系构成,外贸食品产业发展中,国内食品生产厂商的食品原料引进是供应链的起始,在食品生产原料质量不合规的情况下,后续的食品生产与食品物流销售都难以顺利进行。食品产品的供应链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部分:直接走向餐桌,免去加工、流通的环节,即通过种植、养殖便可到市场进行销售;作为食品原料被加工,最终被销售。因此,作为食品供应链的源头产品,不论是直接消费还是用来进一步加工,食品生产原料的安全性对最终消费产品都有着决定性作用。

食品原料供应是农业产业产出的结果。近些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化学药剂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为了能够提升农产品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农户在作物种植中开始大规模应用化学药剂,如各种农药、预防病虫害的抗生素药物,过量的化学药剂应用导致农作物产品出现化学残留。在我国外贸食品行业发展中,针对农作物的农药残留检测缺少先进技术支持以及完善的监测标准,严重影响检测效率与效果,导致部分农药残留产品以外贸食品原料的身份进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引发食品安全风险[3]。

2.2 外贸食品生产加工流程不规范

食品行业发展与其他行业相比,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与此同时,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商品,食品产品有着易腐败、难保存的特点,因此其在流通前,必须进行特殊的加工。尤其是外贸食品作为出口商品的一种,对于产品质量要求更严格,而我国部分食品生产企业尚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外贸食品的生产加工需求。此外,在准入门槛较低的情况下,很多经营理念落后的企业也进入外贸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导致食品质量良莠不齐。

①企业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缺少完善的食品原料自检流程,在引进原料之后直接使用原料进行生产,使得一些不合格的食品原料流入生产线中,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问题。②部分企业在开展食品加工生产活动时,为改变食品外观、增加食品的存储时间,加工企业会适当增加防腐剂。但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延长食品保质期会加入过量的防腐剂或其他添加剂,这类添加剂过量使用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增加食品安全风险[4]。

2.3 外贸食品物流运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外贸食品市场营销全面面向国际市场,因而在外贸食品产销中,食品物流仓储技术就成为一项关键问题。食品与其他类型商品相比具有不易保存的特性,因此需要对物流仓储给予更高程度的关注。从现阶段我国外贸食品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发展来看,我国外贸食品企业在物流仓储技术与管理体系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食品物流仓储技术应用方面,全体系的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并未全面建成,冷链设备无法为食品提供全程质量保证,导致食品极易出现运输中途腐败变质的问题,增大了食品安全风险。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外贸食品出口中,生鲜食品占比较大,而生鲜食品的保质期明显短于各种深加工类型的食品,以生鲜食品为主开展外贸食品营销势必会进一步增大商品物流运输中食品保鲜保质的难度,进一步增大食品安全风险[5]。

3 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控制策略分析

通过分析全球供应链视角下外贸食品安全风险成因,发现外贸食品供应链中的食品生产原料供给、食品生产加工以及食品商品的物流运输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而导致食品安全风险出现的原因包含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多维度的因素。基于此,本研究分别从出现食品安全风险的3个环节探讨外贸食品安全控制的可行策略。

3.1 加强外贸食品原料种植管理,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

外贸食品安全风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外贸食品生产原料的应用中。相关部门应加强农户农产品种植活动的管理,让农户在生产中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确保食品安全。

(1)外贸食品经销与食品监管部门需要根据外贸食品安全生产规范中的各项内容,加强对外贸商品原料生产活动的质量管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工商管理与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协调当地的外贸食品企业与农户共同建立外贸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外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食品生产中,所有的原材料都从企业下属的原料生产基地引进。通过这一模式,能够充分规范外贸食品生产中的原料供应,同时能够以此为基础建立食品原料溯源体系,以便后续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的追责处置。而农户通过进驻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也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农产品销路,实现与企业方面的互利共赢[6]。

(2)相关部门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大力发展无公害产品,解决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加强农作物种植环境治理,确保土壤墒情达到安全标准;加强对添加剂投放量的控制,避免添加剂超范围使用的问题。在已建成的食品原料供应基地中,相关部门与企业需要分别派驻人员进驻基地,为基地内农户的农作物种植提供实时的无公害种植技术指导。同时,技术人员可以在种植指导中对农户农产品产出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将农业技术指导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外贸食品原料供应的质量控制效果,大力保障外贸食品安全[7]。

3.2 规范外贸食品生产加工全流程,细化食品安全风险管控

在外贸食品供应链体系中,外贸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是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发环节。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供应链体系中的主体,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需要全面规范优化外贸食品的生产流程,以实现食品安全风险管控的充分细化,促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效率的提升。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加强对外贸食品加工环境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以及加工规范进行操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产品。例如,为了确保奶制品符合外贸食品出口有关标准的生产环境,生产企业必须建设无菌生产环境,使加工流程标准化,从而提升食品品质[8]。在此基础上,外贸食品生产企业需要依托最新的外贸食品质量管理规定,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要求,提高对食品加工过程的管理,重点对企业员工食品生产操作流程进行管理,避免因人员违规操作引发外贸食品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在外贸食品生产加工环节,企业需要根据外贸食品质量管理要求构建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并加大对产品的质检力度,有效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质量安全预警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对外贸食品生产加工完整流程的监控,更精确地了解食品原料供给来源、食品生产负责人等方面的信息。除此以外,通过外贸食品安全预警系统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外贸食品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各项资金应用的整合统一,提高供应链整体的信息透明度,由此进一步降低外贸食品安全风险水平与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