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作者: 陈敏 翟海洋 李宜航 王路凯 罗莉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探讨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保障网络食品安全。

关键词:网络食品;监督监管;食品安全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CHEN Min, ZHAI Haiyang, LI Yihang, WANG Lukai, LUO Li

(Hena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problem of network food safety is increasingly concerned.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isks of online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online food safety.

Keywords: internet food; supervision and regulation; food safety

食品,从字面上看是可以食用的物质,从生物学意义上看是为生命体新陈代谢功能提供能源及营养物质的物体的总体。但食品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的角度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定义为各种能供人类食用或者饮用的半成品、成品和原料以及饮食传统或药用价值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物品[1]。而狭义的食品是指以原材料或半成品为材料加工制作的加工食品。在生活中,人们每天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一日三餐中的各种蔬菜、水果以及肉蛋奶等,进而保障人体健康。但是,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和物流运输保障的便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络上购买食品。网络购买的食品能否保证安全可食用及来源追溯,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食品安全

问题。

1 网络食品的概念

网络食品是利用互联网销售的食品的总称,即食品经营销售与互联网虚拟空间相结合组成的产物。随着当前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兴起,网络食品行业更加蓬勃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网络购物销售平台,如直播带货、公众号、小程序等销售平台。

2 网络食品的安全隐患

随着物流行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购买成为年轻消费群体最常接触的一类消费渠道,但网络食品也存在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现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点列举如下。

2.1 假冒伪劣食品

在网络食品市场中,假冒伪劣食品屡见不鲜。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劣质原料、过期原料加工食品,甚至仿冒知名品牌,以次充好。这些假冒伪劣食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2.2 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

一些网络食品经营者为了提高食品的口感、色泽或保存期限,违规添加食品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有致癌风险。然而,由于网络食品的特殊性,消费者很难察觉这些添加剂的存在,长期食用可能对健康造成潜在

危害。

2.3 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网络食品在配送过程中也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快递员在配送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导致食品在配送过程中受到污染。此外,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采用简陋的包装材料,导致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容易破损、变质。由于我国各地特色食品的储存环境相差较大,加工环境及销售环境对产品品质产生很大影响,易导致食品品质质量劣化,产生食品安全问题。

3 网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日常监督管理的困难

①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经营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网络食品监督管理及食品检验检测最突出的问题,并且在部分互联网销售平台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投诉窗口渠道。互联网上的食品销售方与线下超市、农贸市场等销售实体相比具有较大的隐蔽性,互联网消费者及监管方很难在网上查找到食品销售方和产品的详细标签信息[2]。②由于互联网销售没有建立健全的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监管制度,尤其是在互联网销售平台上及网络直播带货销售渠道等,部分商家利用销售平台上的漏洞,向消费者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正是由于互联网销售信息的隐蔽性和不对称性,导致网络食品检验检测监管调查工作越来越困难。其中,网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日常监督管理的困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以下将对网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及日常监督管理的困难进行深入探讨。

3.1 网络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困难

3.1.1 检验标准不统一

由于网络食品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其检验标准很难统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甚至不同的电商平台都有自己的食品安全标准。这导致在网络食品安全检验时,难以确定一个明确的标准,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1.2 检测技术滞后

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店销售的食品,网络食品的检验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一些在线销售的食品,特别是跨境食品,可能面临多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而目前很多检测机构缺乏相应的技术和设备,难以应对这种复杂的检验需求。

3.1.3 检验信息不对称

消费者在购买网络食品时,很难获取食品的检验信息。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隐瞒食品的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这导致消费者和检验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检验的难度。

3.2 网络食品日常监督管理的困难

3.2.1 监管主体不明确

在网络食品市场中,监管主体尚不明确。政府、电商平台、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各方责任不清,导致日常监管难以实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互相推诿,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3]。

3.2.2 监管手段有限

目前,政府对网络食品的日常监管手段有限。传统的监管方式很难适应网络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监管人员数量和技术水平的限制,难以对网络食品市场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

3.2.3 监管难度大

相对于实体店,网络食品的销售渠道更加复杂,监管部门对网络食品的监管难度较大。一些不良商家利用网络监管漏洞,逃避法律责任,给网络食品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同时,由于消费者在购买网络食品时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使得监管部门在处理相关投诉时面临诸多困难。

3.2.4 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前,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很难对网络食品进行全面覆盖,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钻法律的空子,逃避监管。此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无法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

3.2.5 跨国监管面临挑战

随着跨境网络贸易的发展,跨国网络食品监管成为新的挑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法规存在差异,给日常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跨国监管需要各国政府间的紧密合作,但目前还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平台。

4 网络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4.1 完善抽样监测监管法规办法

网络食品监管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导致销售的食品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互联网食品销售属于一个较新的营销模式,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网络交易相关的监管法规及办法,但这些法律法规的条款比较分散,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4]。因此,市场监督管理等政府部门应及时掌握互联网经营销售者的身份信息并进行严格监管。此外,还应结合网络食品现状,完善网络食品抽检工作规范和相关法律,填补网络食品在原料采购、生产、加工、配送等影响食品安全环节的空白监督。

①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政府应推动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以适应网络食品市场的多样性需求。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各国食品安全标准的互认与对接。②提高信息透明度。电商平台应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提高食品信息的透明度。同时,政府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方便消费者查询食品来源和安全信息。③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加强对网络食品销售的管理和自查,确保所售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同时,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的监督抽检工作,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④完善法律法规与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应完善针对网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应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意识。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消费者对网络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通过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费者应加强对网络食品的关注和了解,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避免购买到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同时,还要打造方便、快捷的监督举报平台,使消费者监督商家合法经营,让企业重视自身的责任。

4.2 加强网络食品监督抽检方法

网络食品实施双随机抽样检测是一种方便有效的监督监管。网络食品监督抽检是指对在网络上销售的食品进行随机抽查和检测,以确保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抽检可以有效地发现不合格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市场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网络食品的监督检查,根据不同网络销售食品分类及特色特点,并结合当地网络消费的状况,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实现全面有针对性的双随机抽查,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多次随机抽样检查,有效保证消费者所购买的食品安全[5]。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建立完善的抽检制度。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食品监督抽检制度,明确抽检的范围、频次、方法和程序等,确保抽检工作的科学性。同时,加强对抽检结果的公示和反馈,让消费者更加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②加强技术支撑。政府应加大对网络食品监督抽检的技术投入,提高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同时,应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③建立联动机制。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作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共同开展网络食品监督抽检工作。同时,应加强与国际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借鉴先进的监督抽检经验和技术。

综上所述,加强网络食品监督抽检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消费者教育,建立联动机制,才能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5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食品在大众消费市场上占有绝对地位,网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是市场监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应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公众消费环境。综上所述,网络食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需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企业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食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网络食品安全可靠,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健康美味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2021年3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7号公布)[EB/OL].(2021-03-15)[2024-01-1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02020.htm.

[2]王永刚.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创建与完善[J].食品与机械,2020,36(11):74-76.

[3]王艾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11(35):123-124.

[4]尹红强.网络食品交易安全法律问题[J].食品科学,2019,40(1):348-353.

[5]李越凡,吴遥.网络食品监督抽样工作方法探讨[J].现代食品,2019(24):72-74.

作者简介:陈敏(1991—),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产品检验检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