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作者: 赵仁来 罗东玲 梁栋 罗誓言作者简介:赵仁来(1986—),男,重庆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质量管理。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食品检验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此,本文从体系、人员、设备等方面分析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管理;对策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Laboratory
ZHAO Renlai, LUO Dongling, LIANG Dong, LUO Shiyan
(Neijiang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Center, Neijiang 6411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food safety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importance, and food inspection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support to ensure food safet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of the laborator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apabilities,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inspection and testing result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hortcomings in quality management of food inspection laborato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personnel, equipment, etc., and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quali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性及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提升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能力,促进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对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质量体系不完善
目前,检验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仍存在质量管理细节不完善、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且相应管理内容流于表面,存在检验工作的实际运行与管理体系之间并不完全相符的情况。同时,由于质量体系的不完善,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过程中,造成食品检验检测流程不规范,不利于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1.2 相关人员参与性较差
在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实验室对管理体系运行不够重视,仍未充分认识到质量管理对检验检测实验室的重要作用。相关人员在实际检验检测工作过程中没有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学习质量管理知识、落实质量管理要求,有关工作人员重视检验过程,但没有按照体系要求留下记录;或不完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的要求进行记录和管理,操作过程存在简单随意化现象,对于质量体系规定完成的内容,一般也无法按时完成,通常是应付外部检查、抽查和内部检查的需要而补充相关资料,质量管理体系流于形式[2]。同时,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对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还需要加强对新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保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3 缺乏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实验室缺乏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尽管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但没有严格执行。例如,制订了人员培训计划、质量控制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等,但相关人员未按照体系规定程序规范操作,实际操作中存在缺少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或监督不到位、没有认真开展仪器期间核查和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核查目的,导致检测人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影响质量管理的有效性[3]。
1.4 检测设备有待优化和更新
高精度、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的前提,必须要有更高精度和性能的设备为检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部分实验室存在相关仪器设备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实验室日益增加的检验检测任务需求;或设备较为老旧,性能不稳定,难以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虽然国家已经逐步加大投入,但大型精密设备较昂贵,仍然不能改变仪器落后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检验检测能力的提升。
2 持续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
2.1 不断完善体系文件,确保持续适宜有效
(1)建立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体系应覆盖全部场所、全部人员、全部检验活动。定期检查运行情况,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完善各层次文件的内容,提高其适用性,最终形成契合机构实际的管理体系。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宣贯和质量管理培训,并进行考核,提升职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检验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不仅有利于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效率。
(2)注重细节管理。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从细节入手、强化管理,保证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将质量管理落实到细节当中。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操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避免出现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情形。此外,当发现检测结果可疑时,应当采取措施或进行不确定度分析。
2.2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1)加强质量计划执行检查。督促制订并有效实施年度人员培训、人员监督、检定/校准、期间核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质量控制等各项质量计划,加大计划执行检查频次,查阅相应质量、技术记录。
(2)加强内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方案,应覆盖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部门和场所[4];做到对管理体系的各个环节开展有计划的、全面的、独立的检查。对内审发现的不符合要求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分析原因,制订纠正措施,并进行跟踪验证。同时,在内审过程中,要识别法律、质量责任、安全等风险,基于风险的思维对实验室进行管理,防患于未然;同时要抓住发展机遇,拓展检验检测领域,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3)做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高层管理人员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重要活动,通过评审对其不协调、不适应和不符合工作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持续改进,是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5]。管理评审输入的内容包括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要从合同评审开始预先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消除风险或降至可控范围内,及时关注新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提出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明确改进要求和完成时限。管理层应确保相关部门或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改进工作,并及时对改进结果进行跟踪验证[6]。
2.3 加强设备管理
(1)实验室应对检测结果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关键影响的测量设备制订相应的检定校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检定校准,取得证书后,务必对证书内容的有效性进行核查,并做好记录,确保仪器设备的配置满足检验检测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保证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7]。检验检测设备经校准后有修正信息的,在检验检测数据及相关记录中应及时修订[8]。
(2)根据设备的稳定性、设备使用情况等确定设备是否需要进行期间核查,并制订期间核查计划。确定期间核查的设备,要按计划开展仪器期间核查,确保仪器校准状态的置信程度,保证检测仪器正常和稳定运行[9]。当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无法使用或给出可疑结果等情况时,应停止使用,对设备进行隔离或停用,直至修复;故障排除后要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等方式确认其性能和技术指标并做好记录[10]。对发生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对可能影响以往检验检测活动的故障设备进行追溯,及时发送更正后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追回之前的检验检测报告。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台账,新购仪器要建立设备档案,组织制定相应操作规程。组织对仪器标识、使用维护记录使用台账的全覆盖检查。
(3)根据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需要,购置高精度仪器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升检验检测工作的效率。设备选型的原则:工作上要适用、技术上要先进、经济上要合理。检测实验室中的设备使用频率较高,使用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要确保及时维护、及时保养。
2.4 加强标准物质的管理
购买标准物质时,首选国家标准计量主管部门批准、颁布并授权生产的标准物质。实验室通过查看有效证明、种类、数量、浓度、批号和有效期等进行验收,必要时,应对标准物质的质量进行验收,以证明其性能达到技术要求,并做好相应的产品验收记录。标准物质要按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使用和保存,一般采用原包装保存,且只能取出不能倒回,同时应在其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11]。为了验证产品的特性值是否发生了改变,确保其量值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实验室应制定期间核查程序[12];对于破损和不在有效期的产品,应立即停用、清晰标识、分区存放,并办理报废手续。
2.5 开展人员能力确认
抽样、检验等实验室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质量意识等都会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因此,要强化责任意识培养,确保检测实验室中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新进人员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要明确在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实验室应按岗位任职要求,对抽样、检验检测、签发报告等岗位人员进行上岗考核,按岗位任职要求定期组织培训以及技能考核[13]。同时,安排熟悉检验标准和流程的人员担任监督员,对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工作的环节进行持续监督,确保相关人员能按照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工作[14]。对识别出的不符合相关要求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并进行跟踪验证,确认纠正措施的有效实施。
2.6 实验室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实验室应明确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后过程的控制要求,覆盖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全部检验检测项目类别,有效监控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质量[15]。除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外,还需采取有效的技术核查方法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及设备比对、留样再测、能力验证以及实验室间比对等方式[16]。同时,鼓励多渠道、有计划地参加能力验证或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覆盖领域和参加频次应与其检验能力情况和检验工作需求相适应,并针对可疑或不满意结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确保检验过程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质量。
3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实验室为确保食品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室质量管理要从体系、设备、人员等各个方面着手,通过一系列细化措施,查漏补缺、规范流程,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从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