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作者: 赵兵

摘 要: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转型。智慧监管现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和监管质量的关键手段,基于此,本研究阐述了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各方面的应用,分析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发展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旨在深入落实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智慧监管;食品安全监管;应用实践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ZHAO Bing

(Dongming County Market Authority, Heze 274500, China)

Abstract: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ensuring public life, health and safe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has promoted the moderniza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mart supervision has now become a key mean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Based on this, this study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supervision in various aspects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nalyz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rt supervision in food safety,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smart supervision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Keywords: intelligent supervisio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pplication practice

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食品安全问题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经济社会的不断转型以及市场主体数量的持续上升,导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境和监管内容日益复杂多变,传统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下食品安全监管需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深入落实“互联网+食品”智慧监管,推进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应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等科技水平不断发展,有效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智能化和现代化升级转型。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有效应用,是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各方面的有效应用,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代化水平。

1 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1.1 智慧监管在监管主体多元化发展中的应用

智慧监管的应用为多元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监管平台,政府监管机构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力量,但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协同共治是未来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方向[1]。政府监管部门以智慧监管系统为平台,将政府、企业和公众纳入智慧监管体系当中,补充传统单一监管力量薄弱的短板,通过监管平台信息连通共享降低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不对称性,加强市场监管部门和其他监管主体之间的密切联系。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对纳入监管信息平台的食品经营企业进行日常安全风险监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自动识别风险信息并及时反馈至监管部门,监管部门可及时对问题较多、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可通过信息抓取、智能搜索等技术对食品安全有关社会舆情进行动态监测,对引起重大社会舆论的风险安全事件及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1.2 智慧监管在监管链条中的贯穿应用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不同环节,具有监管链条长、监管信息碎片化等特点[2]。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食品监管领域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推动食品监管的智能化和现代化转型,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构建智慧监管信息平台,实现食品生产、运输、销售等不同环节监管信息的采集和应用,利用远程智慧监管系统将食品监管各环节紧密连接,深入落实食品安全链条式监管和实时风险监测。①食品安全链条全程监管。智慧监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破了传统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壁垒,将各环节食品监管流程有效串接,实现食品生产销售的全程监管。例如,食品企业在生产环节借助条形码、二维码、数字编码等技术将生产厂家信息、原料来源、生产批次、保质期限等相关信息录入系统,并在后续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利用射频识别等技术持续进行食品信息更新;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编码标识在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中进行监管信息查询和记录,为食品安全信息链条回溯和食品安全事件追责取证奠定技术基础。②食品安全风险实时监测。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是通过对监管信息进行采集、传输、保存、分析等操作,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数据的远程实时监管。例如,在监管信息采集中,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现代化传感设备,采集食品生产企业等主体在食品安全经营方面的相关图片、音像、文字等数据,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应用。

1.3 智慧监管在监管机制和监管技术中的应用

智慧监管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衍生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在监管机制和监管技术方面等得到广泛应用。①监管机制智能化。食品安全智慧监管过程中,监管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问题挖掘、信息追溯等监管流程均可通过监管系统自动完成,避免了人工操作可能导致的误差等情况。例如,通过对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据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将结果通过模型或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示说明,能够为相关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提供理论依据。②监管技术智能化。随着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智能分析、网络爬虫等各项智能监管技术已不断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当中。例如,大数据智能分析能够应用统计学及机器学习等工具软件对食品安全监管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处理,通过监测数据等关联信息预判食品安全潜在风险,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提供数据技术支撑。

2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发展的不足之处

2.1 技术发展应用尚不成熟

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方面技术应用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着诸多技术问题。①信息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我国智慧监管系统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在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各项技术在实际监管中应用场景较少,大量工作仍然需要人工参与和分析,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系统信息化程度不足。②智慧监管数据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依托监管系统相关数据信息,庞大的数据信息库牵涉各企业食品生产经营和食品安全监管等敏感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信息泄露、病毒入侵、篡改信息等监管系统信息安全风险,对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开展造成严重影响[3]。

2.2 信息交互协同存在障碍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在跨地区、跨部门工作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系统信息共享障碍等问题,难以做到智慧监管工作的有效推进。①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工作缺乏全局性的布局和建设,各监管部门在应用实践中未能形成统一的智慧监管建设方案和计划,导致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大多依靠独立的信息数据库,难以在工作实践中落实信息联动交互的系统机制。②我国各地区间存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等情况,导致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步伐难以保持一致,部分发达地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不断升级完善,各项技术和系统应用逐渐完善;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智慧监管仍然处于规划建设当中,各项技术尚未得到落实和优化,由此导致地区间监管信息共享交互成为难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整体实施效果[4]。

2.3 缺乏智慧监管应用理念

各地区虽已建立不同层次的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和监管机制,但智慧监管仍然处于新兴发展的试行阶段,监管人员、食品经营主体、社会公众缺乏对智慧监管的全面了解,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缺乏智慧监管意识和监管理念。例如,智慧监管系统应用对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计算机软件等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部分监管人员尚未转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维和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对监管系统功能和应用认识较少,多是采用传统事后惩处等监管模式,监管工作开展处于被动状态,难以有效发挥智慧监管的应用效能,造成智慧监管资源的严重浪费[5]。

3 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发展的优化措施

3.1 提高智慧监管技术应用水平

为提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技术水平,各监管部门应当不断加强智慧监管系统创新升级改造,通过深度学习、数据抓取等新兴技术深入落实图像识别、数据分析等智慧监管技术的应用。此外,为保障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的稳定性,监管部门应当做到以下几点。①对涉密监管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监管部门应当对监管信息数据库进行分类,对于重要涉密信息采用加密数据库等方式进行专门管理;监管系统开发应用中应当提前安排好针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等风险的安全防范工作,提高智慧监管工作的安全性。②优化智慧监管服务系统的承载能力。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定期对智慧监管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对于各项系统漏洞和功能应用不断进行完善,提高系统服务的稳定性。

3.2 完善信息交互协同设计

对于各地区、各监管部门间信息交互共享的应用实践问题,政府应当从顶层设计等角度进行完善。①制定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统一建设方案,各地区市场监管部门以统一智慧监管建设方案为指导进行监管系统的升级改造,提高智慧监管系统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②将资金、利好政策等资源适当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倾斜,完善各地区智慧监管建设等配套政策制度,提高欠发达地区食品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缩小各地区间智慧监管差距。③推行统一标准化的智慧监管数据存储和共享格式,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提供数据转换基础,有助于实现食品安全监管跨区域、跨部门的信息交互共享,为全链条、全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3.3 培养智慧监管理念

为提高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实践效果,应当高度重视食品监管人员智慧监管理念的更新和培养,转变传统被动的监管理念,科学应用监管系统和监管技术开展食品安全信息化、现代化监管工作。①数字化监管理念。智慧监管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为基础进行数字化监管,监管人员应当主动学习互联网应用、智慧监管系统操作、大数据分析等新型技术,在日常监管工作中摒弃传统单凭人力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以“数”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思路。②主动预防式监管理念。市场监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风险防范,通过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大数据阈值提示和风险分析,将潜在食品安全风险事件通过预警信号等形式提示监管部门预先进行监管风险防范,此种预防式监管能够有效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契合智慧监管和现代化监管的时代发展主题。

4 结语

智慧监管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有效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发展困境和技术难题。本研究从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监管链条、监管机制和技术等方面分析智慧监管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实践,得出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目前仍存在技术发展应用尚不成熟、信息交互协同存在障碍、缺乏智慧监管应用理念等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性提出提高智慧监管技术应用水平、完善信息交互协同设计、培养智慧监管理念等建议。

参考文献

[1]杨瑞,陈育强.智慧监管在我国食品安全中的应用探索研究[J].实验室检测,2024,2(8):74-77.

[2]郑海武,张美枝,雷蕾.大数据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J].实验室检测,2023,1(3):43-49.

[3]彭少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的政策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市场监管研究,2024(3):63-69.

[4]丁悦,谭淞文.智慧监管下的食品安全监管研究:以齐齐哈尔市为例[J].中国食品,2023(14):111-113.

[5]曹星哲,张天宇,李红雨,等.我国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效果评价[J].食品工业,2023,44(2):224-22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