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

作者: 姚建云

摘 要: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关注,人们对食用农产品的要求更侧重于质量和安全。由于部分生产经营主体受利益驱使,在生产加工农产品过程中,违规超量超范围使用化学药剂,不同程度降低了农产品的安全性。为切实保障人们买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就必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过程管控,并协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使用,减少不利因素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与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Abstract: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social attention, and people’s requirements for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more focused on quality and safety. Due to the interests of som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entities, the illegal and excessive use of chemical agent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s reduced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varying degree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nsure that people can buy high-quality and saf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process control over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ordinate the use of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adverse factors. Based on thi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detection technology of pesticide residu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Key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pesticide residues; detection technology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稳定有较大的影响。如今,人们普遍提高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其安全程度和生产质量,更好地顺应当前社会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管控措施,科学合理地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才能切实保障人们最基本的安全。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1.1 严格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控制标准

保障质量安全和提高安全控制水平,首先要从生产环节进行管控。①提高农产品生产环境的安全系数。产地周边环境清洁,无生产及生活废弃物,水源清洁,无对农业生产活动和产地造成危害或潜在危害的污染源,畜牧业生产主体应配备有效运转的,对病死畜禽、粪便及污水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设备设施,还应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进行优化和改善[1]。②严格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严禁使用国家禁限用农(兽)药,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兽药休药期规定,积极开展化肥、农药、兽用抗菌药减量使用行动,增施有机肥、生物肥,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积极使用植物提取物、微生物制剂和酶制剂、中草药等抗菌药替代产品,切实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

1.2 建立健全质量管控制度

①为保障农业健康发展,持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并狠抓落实,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向着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②我国要分步建立和落实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自律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包装标识制度、进货查验制度、质量安全承诺制度、不合格农产品召回处置制度以及养殖环节自配料监管制度等制度,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1.3 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养

①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经营主体从业人员培训,不断学习宣贯各项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不断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2]。②对生产经营者要特别强化主体责任意识,明确生产者就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应该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安全负责,进而使其认识到农产品安全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以此良性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农产品质量管理层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水平,明确管理体系与人们“舌尖上的安全”的直接关系。同时,管理者也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熟练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公平公正处理。

1.4 加强包装储运过程质量管控

①农产品在包装、运输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污染或机械损伤,需要对这些环节提出相应要求,为此我国出台了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包装材料各方面性能,如安全、卫生、环保、无毒及无挥发性物质产生等必须达标[3]。②农药包装废弃物、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病死的牲畜等需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需要进行冷藏运输的农产品必须进行冷藏运输,从而避免细菌的滋生。③产品贮运应符合有关规定,建设专业的产品库房,确保仓库卫生、安全、防潮,不与农业投入品及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装混放。④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消毒剂应按照国家强制性规范要求及规定合理使用、储存,同时做好记录。⑤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在产品上市前要开展自检或委托检测。⑥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1.5 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众多因素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如生产、包装、储运、流通等各环节,这就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追踪和记录,确保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可以及时找到根源。目前,我国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①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足,全程追溯的农产品较少、相关产品价值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体现,这些因素限制了追溯体系的大范围推广[4]。综合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还需要加快法律制度建设,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加大政府投入,推动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切实发挥追溯管理的示范作用。②从微观层面上,还需要加快农产品追溯相关科技研发与创新、应用与推广、教育与培训等工作,同时还需要研究推广农产品追溯新技术、新设备、新应用等,对农产品追溯相关主体进行公共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追溯产品的认知度,让更多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踊跃参与进来。

1.6 构建农药残留标准化体系

近年来,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问题屡次被媒体曝光,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出台了多项规范和标准,通过加强农药残留国家标准工作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了符合我国国情、同时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药残留国家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农药残留标准“三覆盖、二衔接、一保障”,即限量标准覆盖所有批准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相应农产品,检测方法覆盖所有限量标准,实现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保障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从而使得我国食品安全在实际检测中有参照的标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农产品的安全检测技术通常分为两类,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一般情况下,快速检测的方法较多,如酶抑制技术、免疫芯片技术、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等。常用的实验室确证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

2.1 气相色谱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分离分析易挥发物质,是针对有挥发性特点农药的一种有效检测方法,它以气体为流动相(载气)。具体工作原理是将气化后的检测样品注入进样器,再由载气携带进入填充柱或毛细管色谱柱。由于样品中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或吸咐系数存在差异,因此当被载气冲洗后,各组分在两相间进行多次的分配使得不同组分在柱中进行分离。接在柱后的检测器根据不同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依次将各组分检测出来。当混合物样品注入后,记录仪就会获取对应的曲线即色谱图,利用色谱图就可以有效分析残存的农药。

2.2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在检测农产品农药残留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使用频率较高的检测技术,尤其是在检测一些热稳定性较差、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的大分子离子型农药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并且检测结果可靠稳定[5]。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以液体为流动相,高压泵将样品打入,流动相将进样器中的样品带入到色谱柱中,因为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异,从而在两相中的相对运动会使样品中的不同组分在经过多次吸附、解吸过程后,因移动速度不同产生分离,分离后的单个组分会先后从柱内流出,流出的单个组分样品浓度在经过检测器时会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被传送到记录仪后,数据就会以图谱的形式呈现出来,使用面积法或者是峰高法对其进行分析就能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2.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简称为气质联用技术,通过接口组件将质谱仪与气相色谱仪连接。气相色谱分离技术和质谱鉴定技术相结合,以气相色谱仪实现试样的分离和制备,依靠质谱在线检测对试样进行相关定性、定量分析。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同化合物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能使试样中的不同组分依次从色谱柱中流出,完成对试样的分离,从而进行分析和检验。

2.4 酶抑制检测技术

酶抑制检测技术具有方法简单、准确度高、不需要投入较高成本的优点,所以在日常检测中经常使用。该检测方法的原理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以降低乙酰胆碱酶活性,不同种类、含量的农药对活性的降低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可以根据抑制效果来分辨农产品上存留的农药情况[6]。检测过程中,蔬菜中的蛋白质、水等物质不会对农药残留物检测造成干扰,因此也不需要进行过滤分离,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检测。但是,酶抑制检测技术主要用于含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的农药检测,对于其他的农药检测效果不高,并且检测的灵敏度受温度等影响。

2.5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对检测样本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根据与标准颜色进行比对,得出精确的检测结果。具体原理是选择具有强催化作用的金属离子作为催化剂,有机磷农药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水解产生的磷酸和醇使显色剂颜色发生变化,根据颜色变化可进行比对分析。化学比色检测方法主要适用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如对硫磷、甲胺磷等。

2.6 免疫芯片检测技术

免疫芯片检测是利用一种特殊的蛋白芯片,然后根据实际检测需求或者是实验标准,对适宜的抗体以及抗原等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进行选择,之后再使用芯片上的探针蛋白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根据蛋白芯片上的探针点阵对样品中的各种性能反应或者是颜色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再使用指定的激光扫描设备对图像进行扫描分析以及最终结果的验证。这种方式最突出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精准度也高,所以使用范围也相对比较广泛。

3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保障农产品安全,必须要站在当地生产实际角度进行深度探究,保障农产品质量合格。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针对农药残留问题的检测,融合多种检测技术开展相关工作,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同时要做好对各项检测数据的记录和存储,确保检测结果可溯源、重现,从而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玉娇,倪林,王秋霞,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科技,2022,40(17):118-120.

[2]杨振.残留农药测定仪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运用[J].化肥设计,2022,60(2):51-53.

[3]张琪.长治市不同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状况趋势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64-165.

[4]汪新.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5):58-60.

[5]张晓儒,戴桂香,孙影,等.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农业与技术,2022,42(19):148-150.

[6]张学嘉,赵娟,李勇,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3):95-96.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