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中心的信息化技术应用
作者: 杨国强
摘 要: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食品检验检测中。推进食品检验中心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化追溯体系,以提升“互联网+食品检验检测”的应用服务水平。本文分析了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的优点,提出开发适应实验室发展的软件系统,并就食品检验信息化建设措施和发展措施进行探究,满足新时期对食品检测的要求。
关键词:食品;检验;信息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Promote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food inspection center and improve the informatization traceability system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service level of “Internet plus+food inspection and detec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formatization, proposes to develop a software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atories,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easures of food inspection informatization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food; inspection; informatization
食品检测中心通过食品安全检测为人们饮食安全构筑了安全防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再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对食品检验工作进行管理,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将信息化技术融入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转变业务流程和传统管理方式,改善食品检验中心的管理、检测各个环节,带动食品检验中心管理模式的创新、食品检测模式的创新以及食品检验中心之间协作关系的创新,帮助食品检测中心整合资源配置,提高食品检测效率,从而有效降低检测中心的能耗,保障食品检测的客观性、公正性、准确性,降低检测中心的经营成本,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并提高其盈利能力[1]。
1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的优点
1.1 有效整合资源
食品检验中心信息化是指通过软件系统把食品检验的抽样、制样、称样、前处理、数据采集、检测技术的方法的选择、结果计算与判定等各个环节整合起来。信息化技术使食品检测流程上的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互相印证,共享信息和资源,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增强检测能力,有效支撑上级的决策,达到提高检验效能和质量,快速适应新时代食品检验的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食品检验中心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可以使检验流程的每个环节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食品检验中心人员可以随时调用每个部门的所有数据,既实现资源共享,又实现实时监控,同时防微杜渐。
1.2 检测更加高效
食品行业的产品具有种类、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保质期严格,运输条件苛刻等特点,使用传统检验模式会出现工作量大、出具报告不及时、准确性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引入信息化后对实验室进行系统化管理,不仅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检测的准确性。信息化还能加强对食品检测各个环节的管控和衔接,使检验过程科学透明,还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时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工作,可以避免在检测的过程中出现数据信息遗漏的问题,使数据更加及时和准确。检验人员可建立信息数据库,对每一种检验过的样品进行数据记录,使后期的检测过程更加便捷。基于快速检测技术、现代科技仪器,可以实现快速检测并打印报告,远程共享,提高检测的时效性。
1.3 检测更加科学
信息化给食品检验带来了巨大影响。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简洁科学,各个环节都在网上实现了紧密连接,每个环节都有电子签名功能,检验结果更加公平公正,缺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对内对外都增加了透明度。实验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当出现实验误差时,能更快地追溯原因,更方便实验室开展内审,查漏补缺,使实验室高效科学地运行。食品检测对仪器的稳定性、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技术使仪器设备与电脑相连接,使检验过程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实现机器连续工作,而且检测结果直接记录并保存,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
1.4 检测更加方便
标准化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基石。食品安全标准繁多,有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也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标准管理信息化系统解决了人工管理标准资料的混乱,检验人员在电脑上输入标准号就能查询到需要的标准,并知晓是否是最新标准、适用范围、最低检出限。同时在检验过程中减少了检验人员手写的内容,只需要简单地将检验数据录入电脑即可,减少数据录入的失误,带有数据自动采集并存储的科学仪器可以直接录入数据结果,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 开发适应实验室发展的软件系统
根据食品检验中心的个性化需要,定制适应实验室发展的软件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等,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2]。
食品检验中心的食品检验流程见图1,食品检验中心利用软件系统把食品检验流程各个环节设置成模块,分成样品登记模块、任务分配模块、样品管理模块、检测数据输入模块、记录审核模块、编制报告模块,还有资源管理模块、查询与统计模块、仪器数据采集模块,食品检测中心可根据实际需要增添或减少模块。从收到样品到出具报告,每个模块之间无缝衔接,保证了整个检测过程的完整性和可溯源性。
3 食品检验信息化建设主要措施
3.1 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
采用软件、实时视频监控、电子显示屏等系统,建立了实验室集中监管系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或者显示屏查看本中心实验室使用时间、实验内容及检验员等相关信息,随时可以在系统上查看检验进程,下达指示,查看检验问题反馈。食品检验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监控和追溯,对影响检验质量的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规范检验的过程。建立综合性的实验室资源库,实现对实验室资源的存储、整理与查询,保障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准确性和可控性。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个动态过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升级和完善。
3.2 人员信息化
建立了检验人员、授权签字人、管理人员信息化、自动化管理档案,可以随时调阅人员一般信息、在岗状态、奖惩记录、考评记录、资质记录和检验培训记录等岗位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更新,对检验人员即将过期的资质进行警告,通过信息化可以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便于后续的信息追踪。最终实现以管理信息化为主导(领导层),以实现食品检验中心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推动管理升级。
3.3 仪器设备管理信息化
实验室对所有的仪器设备均建立有电子档案,记录设备名称、型号、厂家、规格参数、生产日期、设备验收记录、设备的检定/校准记录、维修和日常维护、期间核查及使用者等,便于仪器采购、使用、校准、维修和报废等管理。所有检验设备粘贴三色标识,所有检验设备都要对使用者进行培训,由专人负责。所有新采购的检验设备在进行检定校准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检验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内,保持检验设备的可靠性、精确度、运行稳定性。
3.4 实验室安全信息化
在各实验中心入口、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立了火警系统、实时视频监控系统,管理实验室安全。对菌种柜、有毒有害试剂、易燃易爆、危化品保管室等重点部位安装了自动监控报警系统,异常情况下(停电、火警、异常开启),自动拨打负责人电话。设置专门固定的气瓶存储地点,对压力容器设备加强日常维护。自动记录每天的温湿度,设置关键房间的温湿度限值。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实验室,禁止使用实验室的电脑连接网络,禁止随意使用U盘。
3.5 标准信息化
食品检测中心为提高工作效率把标准管理信息化应用到食品检验资料管理中去,建立食品检验中心标准资料数据库,并不断更新数据库内的标准,保证标准的完整有效。检验人员只需要输入关键字或标准号就能查询到标准的具体信息。标准可以打印出来,但需加盖食品检验中心的受控章,避免向实验室外传播,也可以浏览电子版,避免翻找纸质版。
3.6 食品检验信息化
食品检验信息化从抽样、任务分派、检验检测到发放报告及标本储存的全程立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食品检验中心不同部门提供的全面解决方案。如今实验室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实验室发展更多是追求人机协同,具体包括技术评估、样本的全流程管控、环境监控管理、智能化智能审核、质控支持方案、质量指标管理、科研标本库的建立和管理、资产管理等。检验过程的全信息化能节省时间、降低劳动强度。另外信息化在不合格样本统计方面同样具备优势,在标本采集、运输、条码识别的全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流程处理,自动拒收,实时处理不合格标本[3]。
3.7 材料库存管理信息化
对实验室库房的各种材料、试剂、标准品等的全面管理,包括基本信息、材料采购和库存、领用发放记录、到期提醒功能、消耗品管理和试剂破损管理。实验室根据检验的项目做好准备,从管理平台提前申请所需的试剂和标准品,填写试剂和标准品的详细信息,具体到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后勤部门统一采购。试剂和标准品到货后要做验证试验,确保所买试剂盒标准品合格,方可入库。
4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的发展措施
4.1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强化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意识,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基础。食品检验中心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食品检验中心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力度,通过对实验室检测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使检测过程可控、数据可追溯,能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有效打通效率瓶颈,建立和完善科学管理模式,也就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抓重点、抓焦点。
4.2 食品检验中心信息化与实验室发展同步
信息化就是对实验室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开发软件系统为实验室服务。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与实验室资源的规划、收集和整理是同步进行的。随着实验室的检验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食品行业标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对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要求越来越高,软件系统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换代,以满足食品检验机构的迫切要求[4]。
4.3 信息化要写进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中
完善信息化的相关制度,用制度保证信息化的落地。在信息化管理政策、具体工作等方面做出统一安排与部署,成立管理机构,设置网络管理员,负责对计算机软硬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与网络连接设备,强化基础管理,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和及时。做好统计数据定期备份资料,保障统计资料的连续性和连贯性。发现硬件和操作系统方面的问题及时和软硬件维护单位联系,取得技术支持。
4.4 培养人才
抽调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的人员,组建信息化团队,对每个模块录入和维护。注重对不同群体进行内部培训,针对各系统操作人员,定期开展系统使用维护知识培训,着重巩固提升技术人员在信息系统测试方法、使用维护标准化及网络技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对新入职人员加大培训来满足工作的需要。
5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技术推进势在必行。随着食品检验中心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对检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中的应用也会越来越深入。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实验整体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动态管理,弥补了人工管理的缺失,可以有效避免、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5]。通过信息化的建设既提高了检验检测的效率,也培养了一批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的人才,助力食品检验检测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鹏,祁士东,傅蓉.食品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J].品牌与标准化,2020(5):65-67.
[2]周坚,顾炳仁.浅谈地市级食药检机构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建设[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6,24(4):65-66.
[3]勾晓丹.信息化技术在食品压迫品检验检测过程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化工研究,2021(8):19-20.
[4]蒋小英,温善萍.信息化技术提升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时效性的应用[J].化工管理,2021(29):21-22.
[5]解瑞辉,杨坤,郭社民,等.从“人、机、物、法、环”谈地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几点建议[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1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