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示范区重大活动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李艳莉,胡世玮,杨静摘 要:杨凌示范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之一,其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杨凌示范区的背景和概况及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分析了杨凌示范区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的实践以及成效,以期为其他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Model for Major Activities 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LI Yanli, HU Shiwei, YANG Jing
(Yangling Quality and Technical Inspection Institute, Xianyang 712100, China)
Abstract: The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is an importan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and one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monstration zones in China. It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and it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mode,analyzes the practice and effec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system in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in other regions.
Keywords: Yangling demonstration zone; food safety; regulatory model
1 杨凌示范区概况
1.1 示范区简介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杨凌区,该区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1956年创建的陕西省农垦总局杨凌农业机械化学校,长期以来致力于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应用,逐步发展为涵盖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示范区。目前,杨凌示范区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拥有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化农产品加工产业和农业人才培训中心等,并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杨凌现状和未来规划
杨凌农业历经发展,形成了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杨凌农业逐渐转型升级,形成了现代农业生产模式。作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化的重要基地,杨凌示范区在现代农业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①在粮食、蔬菜等领域应用新型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②通过规范管理和科技创新,提高了动物饲养环境和产品质量。③设施农业是另一个特色,利用先进的设施、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了全年无休、高效稳产的生产。④注重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通过引进新型农机装备和信息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程度和科学性[1]。这些成就和特色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实现农村振兴。
2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指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共同参与的一种监督管理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和缺点。①政府监管能够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得到有效执行,防止不合格产品上市流通。②企业自律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和信誉,建立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③社会监督有利于公众参与,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控制,增加监管的公正性和透明度。但同时,这种模式也存在缺点。政府监管中可能存在行政手段过度使用、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监管效果不佳。企业自律可能存在利益驱动和缺乏可靠证明的问题,无法真正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社会监督需要加强有效性,避免出现过度依赖媒体报道等情况,从而影响监管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中,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力度和技术手段,鼓励企业自律和诚信经营,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完善。
3 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探索实践
3.1 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建设
杨凌示范区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并注重培育食品安全监管人才。①在法规建设方面,杨凌示范区积极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形成了完善的法规体系,如《陕西省安全生产条例》《陕西省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管理条例》等。这些法规从法律层面确保食品安全,明确食品生产企业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标准,同时鼓励消费者维权,加强市场监管,实现食品安全合法合规[2]。②在人才培养方面,杨凌示范区注重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3.2 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措施
3.2.1 规范生产流程
该区采用“全程可控、质量可靠”的生产方式,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规范,包括安全防护、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①在安全防护方面,杨凌示范区规定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设施和应急预案,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②在原料采购方面,杨凌示范区要求企业必须从正规渠道采购原材料,并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和检测。③在生产加工方面,杨凌示范区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标准和规范,包括生产车间的环境要求、生产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生产工艺的规范等。④在储存运输方面,杨凌示范区要求企业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对货物进行包装、封装、标识等操作,以确保商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质量。与此同时,杨凌示范区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鼓励企业使用环保型农药、兽药等绿色化产品,提高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3.2.2 加强溯源管理
为了实现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可追溯性,杨凌示范区建立了食品信息追溯系统,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管。通过该系统,可以追踪食品生产的所有环节,确保食品来源可追溯,信息真实可靠。在食品信息追溯系统中,每个食品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标识码,包括生产信息、流通信息和销售信息等。通过扫描这些标识码,消费者和监管部门可以查询到食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原材料来源、生产日期、生产工艺、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如果发现食品问题,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定位,快速采取措施,及时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此外,该区还采用RFID等技术手段,对食品进行实时监测。RFID技术是无线电频率识别技术的一种,可以实现对食品的实时监测和跟踪。企业可以将RFID设备安装在生产设备或仓库中,对食品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处理。
3.2.3 完善食品检测技术
杨凌示范区建立了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和检测机构,针对不同的食品类别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对于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该区实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照ISO17025质量体系认证要求开展工作。实验室主要承担食品的化学、微生物、重金属等多项检测工作,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此外,该区还加强了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检测设备的精度。
除了建立检测机构和实验室,该区还加大了对重点监管对象的抽检力度,对食品生产企业、餐饮服务单位、超市连锁店等重点监管对象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检,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3]。如果发现问题食品,监管部门会及时进行处置,并依法追责。此外,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该区还注重信息公开和舆情监测。通过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并定期发布有关食品安全的公告、警示等信息,及时向公众公开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同时,杨凌示范区还通过舆情监测系统对网络和媒体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实言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3.2.4 提高监管效能
杨凌示范区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对食品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管和管理。该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平台要求企业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信息登记和备案,上传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记录和报表,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处理。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分析和查询功能,方便监管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并能及时更新和发布相关政策和法规信息。
杨凌示范区通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与卫生、质检、公安等部门建立联络机制,协同开展检查、抽检等工作,并共享监管信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这种联防联控机制不仅能够发挥各部门的协同效应,更有助于形成合力,确保食品安全。此外,该区还注重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工作,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意识。通过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发布食品安全提示等方式,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引导消费者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并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3.3 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实践成效分析
3.3.1 举办大型展会
杨凌示范区成功举办了多次大型食品展会,如“中国(杨凌)国际农业科技展览会”“中国(杨凌)国际种业博览会”等。这些展会吸引了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推动了食品安全技术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4]。这些展会为食品产业提供了一个集中的展示平台,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食品产业最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食品安全技术的交流和分享。通过展会的交流和合作,国际上领先的食品安全技术得以引入杨凌示范区,并在该区落地生根。
此外,这些展会还促进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杨凌示范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各类企业具有较高的规模和技术实力,而这些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知名企业参展。通过展会的展示和交流,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推动食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3.3.2 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
杨凌示范区积极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标准。这些标准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涵盖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这些标准细化了食品安全管理内容,规范了企业的行为,促进了企业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认知[5]。
与此同时,杨凌示范区还开展了自主检测和第三方检测,确保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自主检测主要由企业自主进行,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整改。而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对食品的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农药残留、重金属等进行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可靠性和公信力。
这些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可以查看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信息,并参考相关的检测结果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选择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4 结语
通过对杨凌示范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得到诸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食品安全监管中,制度建设和实践并重,相互促进。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和强化监管实践,才能够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和健康,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继续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投入,并借鉴杨凌示范区的经验,不断探索创新,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安全的食品。
参考文献
[1]方国平,王俊强.杭州: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成重大活动保障体系[J].市场监督管理,2021(21):60-61.
[2]孙玲.食品安全监管的科学模式探索[J].养生保健指南,2017(11):230.
[3]陶敏慧.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J].商品与质量,2018(34):224.
[4]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重大活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市监规字〔2022〕4号)[EB/OL].(2022-04-07)[2023-04-10].http://amr.gd.gov.cn/zwgk/zcfg/gfxwj/content/post_3917412.html.
[5]胡颖廉.剩余监管权的逻辑和困境:基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分析[J].江海学刊,2018(2):12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