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作者: 佟博达 张学峰 刘冬雨 赵国惟

摘 要: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是保障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粮食检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储粮设施条件较差、检验成本高等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粮食检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提高粮食检验水平。企业应加强粮食检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优化储粮设施,降低储粮成本。科研机构应加强储粮技术的研究,开发先进的储粮设备和技术,提高储粮效率和安全性。

关键词:粮食检验;科学储粮;问题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Grain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TONG Boda1, ZHANG Xuefeng2, LIU Dongyu2, ZHAO Guowei2

(1.Central Reserve Grain Wuchang Direct Warehouse Co., Ltd., Wuchang 150228, China; 2.CCFCO Heilongjiang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Co., Ltd., Harbin 150069, China)

Abstract: Grain inspection and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are key links in ensuring grain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and the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national food securit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uneven levels of grain inspection technology, poor storage facilities, and high inspection cost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ed to work togeth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increase funding, strengthe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 grain inspec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grain inspection. Enterpris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of grain inspection personnel,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kill level, optimize grain storage facilities, and reduce grain storage cos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should strengthen research on grain storage technology, develop advanced grain storage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and improve grain storage efficiency

and safety.

Keywords: grain inspection; scientific grain storage; problem

优化粮食检验技术可以提高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检测水平,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科学储粮技术的推广可以减少粮食损失、降低粮食霉变和虫害的风险,保障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优化和推广粮食检验技术和科学储粮技术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媒体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粮食检验和科学储粮的重要性,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改变消费观念。本文对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的问题与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 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中存在的问题

1.1 检验技术落后

虽然我国的粮食检验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实现了全面发展,但很多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准确度和灵敏度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粮食检验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需重视检验技术落后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进行技术革新[1]。

1.2 检测成本高

粮食检验需要使用大量的设备和技术,如化学分析仪器、图像分析设备、微生物检测设备等,这些设备和技术的购置和运行成本较高。粮食检验人员需进行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技术和知识,而这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费用和人力成本。检验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是粮食检验成本的一部分,粮食检验需要专门的场地和基础设施,如实验室、设备存放空间、通风和空调系统等,导致粮食检验成本较高。粮食检验的成本与检测频次密切相关,如果需要多次检验确保粮食质量,那么每次检验的成本就会上升。粮食检验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升级,以适应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这意味着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维护,会增加粮食检验成本。检测成本高已成为开展粮食检验工作的主要问题[2]。

1.3 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粮食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直接关系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会受到影响。粮食检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针对粮食检验人员的专门教育和培训体系还不完善,导致了粮食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尽管一些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了粮食检验培训,但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培训内容过于陈旧,缺乏实践性和针对性,导致粮食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不高。社会对粮食检验人才的需求和关注度相对较低,粮食检验人员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方面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了部分粮食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粮食检验人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这使得一些高技术水平的人员不愿投身粮食检验行业,导致粮食检验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政府对粮食检验行业的监管和考核机制不完善,对粮食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工作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导致粮食检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1.4 储粮技术单一

目前,大部分粮食储存仍采用传统的粮仓、窖藏等方法,缺乏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储粮技术,难以控制储粮过程中的品质下降问题。因此,在现阶段推广科学有效的储粮技术非常重要[3]。

1.5 储粮设施条件不佳

部分地区的储粮设施条件较差,如粮仓建筑结构不合理、通风和防潮设施不完善等,导致储粮质量下降和粮食损耗增加。储粮设施的条件不佳直接影响储粮的最终效果,很可能造成经济损失。因此,现阶段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一类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影响该行业的实际发展速度。

2 粮食检验及科学储粮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为了提高检验技术水平,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粮食检验技术和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气质联用等技术和设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研发适合我国粮食特点的检验技术和设备,降低成本。应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粮食检验技术研究,共同解决粮食检验中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合作,提升粮食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粮食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进修,使其掌握新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为粮食检验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粮食检验数据的实时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提高检验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实现自动识别、自动检测、自动报告等功能,提高检验效率。通过以上措施,逐步提高粮食检验技术水平,为粮食检验工作提供更高效、准确、可靠的技术

支持[4]。

2.2 降低检验成本

粮食检验成本是粮食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开支。降低粮食检验成本可以提高粮食产业的竞争力,有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应当建立统一的粮食检验标准和程序,确保所有粮食检验活动具有可比性和可追溯性,降低重复检验和不必要的开支。鼓励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检验资源和技术,降低重复投入和浪费。优化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步骤,降低检验成本,如用抽样检验代替全检。要合理配置和维护检验设备,确保其在正常运行状态,降低设备维修和更换成本。争取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成本。采用环保、节能的包装材料和运输方式,降低粮食检验过程中的环境成本。要加强对粮食检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打击不法行为,确保粮食检验公正、公平、合规。加强与国际粮食检验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降低检验

成本[5]。

2.3 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提高粮食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提高粮食检验效率、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检验人员素质,应当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粮食检验专业培训,提供最新的粮食检验技术、标准、法规信息,帮助检验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根据粮食检验的不同岗位和职责,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要鼓励检验人员参与实际检验工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制定奖励和激励政策,鼓励检验人员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和业务水平。从粮食相关专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引进优秀人才,提高粮食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检验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粮食检验技术和管理经验。与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建立粮食检验人才培养基地,为检验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合理配置检验人员的性别、年龄、专业结构,确保队伍的稳定和发展。要关注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其应对工作压力的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2.4 推广现代储粮技术

现代储粮技术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提高粮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现代储粮技术,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措施。通过媒体、宣传活动等途径,加深公众对现代储粮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增强社会对现代储粮技术的关注度和接受度。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储粮技术和设备,提高储粮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鼓励高校和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将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推动现代储粮技术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建立现代储粮技术的示范工程,展示现代储粮技术的优势和效果,为其他地区推广提供借鉴。制定统一的现代储粮技术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对现代储粮技术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储粮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与国际储粮技术组织和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现代储粮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持续监测和评估现代储粮技术的应用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技术应用和管理[6]。

2.5 完善储粮设施条件

完善储粮设施条件对于实现科学储粮至关重要。设计合理、建造坚固的粮仓可以有效防止粮食因温度、湿度变化而发生的霉变和腐烂。粮仓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通风功能,防止粮食吸湿和散热。使用新型的储粮设备,如气调储粮设备、机械通风设备、电子测温设备等,可以更好地控制粮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减少粮食的损耗和变质。应保持粮仓内清洁、干燥、无虫害,定期清理粮仓,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需要建立科学的储粮管理制度,如定期巡查、定期通风、定期晾晒等,确保储粮设施的正常运行。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储粮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实时监测粮仓内的环境参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霉变和腐烂。制定科学、合理的储粮标准,明确储粮设施的建设、使用、管理要求,为科学储粮提供制度保障。要定期对储粮设施进行检查、维护、改造,及时发现和解决设施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储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推广先进的储粮技术和设备,提高储粮效率和质量。通过以上策略和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储粮设施条件,实现科学储粮,保障粮食的安全和质量。

3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提高粮食检验技术水平,实现科学储粮,从而确保粮食质量和食品安全,为国家的粮食产业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孙佳琪.新时期背景下如何做好粮食检验与储量质量监管工作[J].农村科学实验,2021(5):155-156.

[2]哈尔滨市粮食局.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为让中国饭碗装上更多优质龙江粮做出产粮大市应有贡献[J].黑龙江粮食,2021(4):24-25.

[3]张居设.目标牵引视域下粮食检验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丝路,2022(9):

214-216.

[4]江艳军,王凯.农旅融合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基于124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1):89-99.

[5]王火根,胡霜,付文.江西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增产效应:基于空间SDM模型的实证检验[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4):405-413.

[6]姚增福.中国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环境效率及其改进程度:基于FDH方法的经济和人力资本空间异质性检验[J].经济地理,2022,42(1):182-190.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