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氯噻啉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 杨小锋 许友良 廖林茂 刘跃群 璩向南 王建田摘 要:近年来氯噻啉的使用量日益增加,为促进其安全规范使用,食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多。本文对食品中氯噻啉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分析各方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食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氯噻啉;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Research Advances of Detection Methods for Imidaclothiz Residues in Foods
YANG Xiaofeng1, XU Youliang1, LIAO Linmao1, LIU Yuequn2, QU Xiangnan2, WANG Jiantian3*
(1.Nantong Jiangshan Agrochemical & Chemicals Co., Ltd., Nantong 226017, China;
2.Sinochem International Crop Care Co., Ltd., Shanghai 200125, China;
3.Integrated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in Qijiang Town of Longhui County, Longhui 422205,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use of imidaclothiz is increasing.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safe and standard use, more and more work has been done to detect imidaclothiz residues in food. In this paper, the detection methods of imidaclothiz residues in food wer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ach method were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tection of imidaclothiz residues in food.
Keywords: imidaclothiz; food; pesticide residue; detection method
氯噻啉是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防治蚜虫、粉虱、飞虱、蓟马和叶蝉等害虫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很好的内吸、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低毒、高效、应用范围广等特点[1]。氯噻啉使用量的增加带来了食品中残留问题,因此高效的残留检测技术对氯噻啉的规范使用和应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氯噻啉残留检测相关文献报道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各检测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食品中氯噻啉的残留检测提供参考。
1 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是以单一溶剂、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液体作为流动相,利用不同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由于吸附性能、分配系数等不同而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力不同,进而将目标物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后进行检测的一种分析技术,具有高效、分离时间短、选择性高等优点。李青等[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
5种茶叶中氯噻啉残留进行了分析,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波长270 nm)对氯噻啉的光谱进行分析,通过对比3种流动相组合的检测结果,筛选出最佳条件为甲醇+乙腈+0.1%磷酸溶液(体积比10∶25∶65),在此检测条件下测得的线性方程为y=50 803x-977.95(线性范围为0.05~0.80 μg·mL-1),相对系数为R2=0.999 8,检出限为0.1 mg·kg-1;往茶叶空白样品中添加0.05 μg·mL-1、0.80 μg·mL-1和1.50 μg·mL-1共3个添加水平的标准溶液,按上述检测方法处理后得到5种茶叶中氯噻啉的回收率在80%~110%,RSD小于10%,满足茶叶中氯噻啉残留量的日常检测要求。贺敏等[3]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水稻及其环境中的氯噻啉残留量进行检测,使用二氯甲烷对糙米、谷壳、茎叶、土壤和水样进行提取,以弗罗里硅土和活性炭组成的吸附剂进行净化,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得到回收率为89.27%~98.11%,变异系数为0.55%~3.64%,最小检出量为0.2 ng,稻田水中氯噻啉的检出限为
0.000 4 mg·L-1,在土壤、植株、谷壳、稻米中的检出限分别为0.005 mg·kg-1、0.010 mg·kg-1、
0.020 mg·kg-1、0.005 mg·kg-1,该方法适合应用于水稻及其环境中氯噻啉残留量的检测。高智席等[4]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法对水果中氯噻啉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前处理过程采用乙酸乙酯+环己烷(体积比1∶1)为提取剂对样品进行提取,以乙腈+水(体积比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1,进样量为20 μL,检测波长为230 nm,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费用较低,适用于水果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
2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是将液相色谱和质谱进行串联后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先进技术,这种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分析技术扩展了可分析化合物的范围,将目标物从复杂化合物中高效分离,通过离子结构解析实现定性定量分析,此技术具备高效的分离能力和准确的分析能力,且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和高检测速度等优点[5]。刘松南等[6]采用QuEChERS前处理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茶叶中氯噻啉残留量检测的方法,茶叶样品采用乙腈进行提取后使用PSA、C18和GCB等材料进行净化,净化后移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纯水进行稀释后上机检测,使用C18色谱柱对目标物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流速设为0.30 mL·min-1,质谱端在ESI正离子模式下选择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氯噻啉线性关系良好(线性范围为1~500 μg·L-1),相关系数为0.999 9,定量限为
0.01 mg·kg-1,采用乌龙茶和绿茶样品开展了加标回收试验,在0.01 mg·kg-1、0.30 mg·kg-1和3.00 mg·kg-1共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7.0%~101.0%,相对标准偏差为2.1%~13.1%,该方法高效、准确、特异性好、分析速度快,可满足检测需要。陆小磊等[7]建立了乙腈匀质提取、固相萃取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茶叶中氯噻啉的方法,该方法具有高速、高效、准确的特点,且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可以满足国内外对茶叶中氯噻啉快速检测的要求。徐炜枫[8]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甘蓝样品中氯噻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在基质标准溶液为0.008 7~0.087 0 mg·L-1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 9,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1,在0.01 mg·kg-1、0.10 mg·kg-1、1.00 mg·kg-1添加水平下,甘蓝中氯噻啉回收率为89%~130%,相对标准偏差≤12%,该方法前处理速度快,结果准确性好,可以满足甘蓝中氯噻啉残留量的检测需要。李晓贝等[9]利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青菜中的氯噻啉残留量进行了检测,在0.01~1.00 mg·kg-1的浓度范围内,得到的加标回收率为77.2%~87.9%,相对标准偏差为2.5%~3.0%,检出限为0.000 2 mg·kg-1,定量限为0.01 mg·kg-1,可满足青菜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需求。侯建波等[10]采用QuEChERS前处理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蜂王浆中氯噻啉进行检测,使用纯水对样品进行稀释后采用甲醇对目标物进行提取,以PSA、C18和无水硫酸镁作为分散剂进行净化后上机检测分析,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高效,可作为蜂王浆中氯噻啉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周大卫[11]建立了QuEChERS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肉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方法,使用酸化乙腈对样品进行提取,采用PSA和C18对提取液进行净化,液相端使用C18柱对目标物进行分离,在流速
0.30 mL·min-1条件下采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氯噻啉在10~
400 n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 μg·kg-1,回收率在91.41%~93.51%,相对标准偏差在2.4%~3.2%,该方法高效、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可为肉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提供参考。钟莉萍[12]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瓜类蔬菜及粮谷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用乙腈∶甲酸(体积比99∶1)提取,经QuEChERs处理后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采用乙腈-0.1%甲酸水溶液,在ESI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灵敏度可以满足检测要求,操作简便且准确性、重复性均较好,适用于粮谷和瓜类蔬菜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分析。
3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技术是基于抗体与抗原或半抗原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反应建立的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法,由于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而适合于农药残留现场快速检测,目前免疫分析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方法的稳定性、对检测对象的通用性、超高的灵敏度是新型免疫方法的发展趋势[13]。华修德等[14]建立了一种基于Na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上转换荧光免疫层析(Upconversio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UICA)方法,并将其用于农产品中氯噻啉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和抗样品基质干扰能力强等优点,经条件优化后,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97.37 ng·mL-1,检出限(IC10)为
26.30 ng·mL-1,线性范围(IC10~IC90)为26.30~363.08 ng·mL-1,UICA对大米、桃、番茄、小麦、梨和黄瓜等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1.8%~97.2%,该方法可以为大米等农产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松等[15]等建立了检测氯噻啉残留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ic-ELISA),该方法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快速简便、成本低廉,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可应用于甘蓝、水等样品的检测,为氯噻啉快速检测和免疫试剂盒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4 结语
本文概述了食品中氯噻啉残留量的主要检测方法,为食品中氯噻啉残留的检测提供了参考。随着生产过程中氯噻啉的推广和用量的增加,以及检测对象基质种类的扩大,需要根据具体食品特征对氯噻啉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建立的检测参数进行验证和优化,确保检测方法的准确可靠,进而促进氯噻啉的安全规范使用和应用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宝江.新颖杀虫剂:氯噻啉[J].世界农药,
2005(6):46-47.
[2]李青,杨鸿波,梁军,等.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茶叶中氯噻啉残留量[J].食品工业,2018,39(10):289-292.
[3]贺敏,贾春虹,余平中,等.水稻中氯噻啉的高效液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J].农药,2009,48(4):285-286.
[4]高智席,吴艳红,敖克厚,等.水果中甲霜灵和氯噻啉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3):258-259.
[5]易可可,谢洁,龚晓云,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应用研究进展[J].计量科学与技术,2021(2):7-15.
[6]刘松南,赵新颖,董晓倩,等.QuEChERS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氯噻啉[J].色谱,2015,33(11):1205-1209.
[7]陆小磊,叶美君,周卫龙.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茶叶中氯噻啉的残留量[J].农药,2014,53(11):825-828.
[8]徐炜枫.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甘蓝中氯噻啉的残留量[J].现代食品,2020(12):223-225.
[9]李晓贝,赵晓燕,李健英,等.氯噻啉在青菜上的残留特性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7):3587-3596.
[10]侯建波,谢文,张文华,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王浆中新型烟碱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量[J].质谱学报,2019,40(2):139-150.
[11]周大卫.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品中氯噻啉药物残留[J].肉类研究,2018,32(3):51-55.
[12]钟莉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瓜类蔬菜及粮谷中8种农药的残留量[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22):6002-6008.
[13]赵志高,骆骄阳,付延伟,等.免疫分析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中的应用展望[J].分析测试学报,2021,40(1):149-158.
[14]华修德,尤红杰,杨家川,等.基于上转换荧光标记的氯噻啉免疫层析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2018,46(3):
413-421.
[15]方松,张斌,施海燕,等.氯噻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1,13(3):287-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