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人员营养评价与营养干预研究

作者: 丁俊侠

摘 要:舰船人员日常工作环境密闭潮湿,饮食条件较差,食材供应不足,易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并诱发生理心理疾病。因此很有必要对舰船人员的营养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并给予合理的干预,以完善营养结构,实现舰船人员高效作业的目的。

关键词:舰船人员;营养评价;营养干预

Study on Nutritional Evaluation and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f Ship’s Crew

DING Junxia

(China Coast Guard Academy, Ningbo 315801, China)

Abstract: The daily working environment of ship’s crew is closed and humid, the diet condition is poor, and the supply of food materials is insufficient, which is easy to cause the lack of nutrients and induc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eas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valuat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ship’s crew scientifically and give reasonable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ructure and ensure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ship personnel.

Keywords: ship’s crew; nutritional evaluation;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舰船人员的膳食营养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许多疾病产生的根源在于膳食不合理导致的营养失调。舰船远航期间的膳食保障和出航前返航后的膳食调节不可忽视。从营养调查结果看,单纯性肥胖症、消化道疾病、糖尿病等在舰船人员中发病率较高,以上疾病的发生与能量摄入过多、营养素摄入不均衡有直接关系。舰船人员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剩并存,在饮食保障中迫切需要重视膳食的营养平衡。因此,对舰员的营养进行科学评价并给予合理干预,对保障舰员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力尤为重要[1]。

1 舰船人员营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舰员饮食与营养现状

舰船担负着近海防御和远海防卫任务,经常处于潮湿、密闭、颠簸的舱室内,作业环境艰苦,远离陆地,受到海上环境影响,对舰船人员的营养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舰船人员的伙食费标准有了很大提高,舰载饮食设备和加工技术也有较大提高,舰船人员的饮食保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海上物资保障的特殊性,所提供的物资保障往往是基于整个出海航行期间的预设标准,无法针对指定时间、特定人员进行有效保障和动态调节。

1.2 营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1.2.1 振动、噪音和高温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舰船人员在执行任务时作业环境较为艰苦,存在一些物理因素对人体的营养代谢有消极影响。①振动能抑制胃肠道的运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引起一些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从而导致舰船人员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此外,振动还会影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代谢,因此需要给振动条件下的作业人员提供营养素含量丰富、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食品,特别是选用蛋白质,维生素B1、B2、B3以及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②噪音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人体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量会有所增加,应提高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应,特别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提高舰员在噪声环境中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耐受力,减轻精神紧张和疲劳。③舰船人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导致大量的钠、钾、钙及氮随汗液流失,其中以钠最高,钾次之,钙较低,极易出现脱水和营养不良等情况。此外,高温环境还易导致食欲下降,加之食谱单调、餐食口味不佳,导致相关人员从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素不足。因此,对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蛋白质、维生素与无机盐的大量补给[2]。

1.2.2 食品采购储存受限

舰船出航一次性需要补给的食品总量大、种类多,且涉及采购、食品新鲜程度、运储过程等多方面问题,供应商资源信息不集中、不确定,存在食品来源渠道分散、供应商保障能力有限等问题;预冷、速冻、保鲜等各类冷链专业技术及自动控制、实时监控、全程追踪等冷链管理技术在舰船食品供应的应用上有限;此外,还存在舰船航行距离远、时间长,舰船食品受贮藏空间小、保鲜技术无法满足相关需求、中途补给间隔长等特点。

1.2.3 膳食保障形式单一

按规定,舰船出海食谱由管理部门根据出海航行时间、任务要求、环境气候以及舰员身体状况等多种情况科学编制,需充分考虑食物定量标准和营养素供应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舰船后勤保障人员更多考虑的是主副食品存放时间和成本,这是因为受季节性供应等影响,无法按照科学食谱进行采购,无法提供后期的膳食保障;舰船海洋环境复杂、加工设备集成度高且摆放紧凑,菜品质量不及陆地普通厨房。此外,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烹饪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提供多样化的菜肴,长此以往容易导致舰员食欲下降。以上各种因素最终导致舰船食谱单调,膳食保障形式也相对单一。

1.2.4 舰员缺乏合理膳食意识

目前舰船通常采用自助就餐模式,个人的主观选择在膳食选择上起决定性作用。但广大舰员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和意识,主要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及食物价格等因素选择食物,从而导致膳食结构失衡,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并存,进而导致相关疾病多发。为纠正舰员的饮食观念,让合理膳食理念深入人心,应增强合理膳食的宣传力度,同时在膳食供应上加强管理,注重膳食质量,提高烹调加工水平,才能有效预防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生。

2 舰船人员营养评价的基本方法

2.1 膳食调查

舰船人员的日常饮食较为集中统一,膳食调查可采用记账法和称量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统计出库物资、称量餐前餐后厨房剩余食材,对各类食物的消耗量和剩余量以及每餐就餐人数进行统计,同时结合烹调方法,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能量摄入量、产能营养素供能比,进行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来源和构成分析,并以食物定量标准、营养素供给量标准以及相关标准为依据,评价食物主副食、肉食和蔬菜瓜果类摄入量和比例的合理性。

集体就餐食堂的膳食营养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包括食物营养质量指数法和膳食指数法。①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dex of Nutrition Quality,INQ)是食物营养密度与能量密度的比值,INQ数值大小直接反映了食物中单位能量所对应的某营养素的含量高低,但局限于食物中某一种营养素的评价。②膳食指数法(Dietary Quality Index,DBI)用于评估个体膳食结构与营养平衡情况,将个体的膳食结构进行评估和分类,以判断其膳食的平衡性和合理性,在整体性和综合性方面更具有优越性,对平衡膳食、全面营养更有指导意义[3]。

2.2 体格检查

常见的体格检查可用刻度尺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腹围和臂围等各项体格数据,还可用公式法计算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腰臀比、骨骼肌指数等各项健康数据;或者使用专门的人体成分分析仪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测定,得到体重、骨骼、肌肉、蛋白质、脂肪、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和节段的分布,用于分析人体脂肪含量和非脂肪含量在体重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节段分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真实的肥胖度,进而用于营养状态评估、日常膳食指导和运动干预;此外,还可采用更专业的体格评估方式,如核磁共振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

2.3 实验室检查

营养状况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是指利用多种生化测定方式估计体内各种营养素含量,为营养状况评定提供依据。目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有血液中的营养成分测定、与营养素有关的血液成分或酶活性的改变、尿液中营养成分排出、血和尿中因营养素不足而出现的异常代谢产物等。

3 舰船人员营养干预的主要措施

3.1 完善伙食登记,建立营养档案

伙食登记是加强营养管理的重要手段。日常伙食消耗的记录能真实反映舰员伙食中营养的实际摄入量,为拟定舰员营养干预方案提供数据支持,以多控少补的原则达到干预舰员营养状况的目的,从而平衡营养,确保饮食结构的科学合理。

营养档案是在膳食保障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录,为膳食保障工作的开展和干预提供了可靠依据。营养健康档案可由舰员基本信息、既往饮食状况、身体健康状况记录、跟踪反馈记录等构成。对营养档案进行分析,可得出营养状况不良是否与饮食有关,从而判定是否需要对日常膳食做出调整。完整的营养档案对提升膳食保障效率有着深远影响。

3.2 引入专业人才,推进队伍建设

营养师的具体工作是分析就餐人员的饮食习惯,宣传和教育就餐人员食物与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研究就餐人员的健康档案分析营养需求,为就餐人员制订膳食计划,以改善其健康状况,同时为公众普及营养学知识,使其认识到食物选择的重要性并掌握合理膳食搭配的基本能力。舰船出海期间,可以随舰配备专业营养师、饮食保障监督人员等,对其合理膳食进管理和监督;对后勤岗位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海上饮食保障的特点和要求。专业营养师要根据执勤任务性质和海上环境的差异等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均衡健康的营养计划,并为舰员提供全方位的营养保障和指导;进行营养知识普及,开展营养知识讲座,提高广大舰员对营养和健康的认识,消除或减少不利于健康膳食的因素,使其养成营养均衡的意识,保证广大舰员合理的能量和营养摄入,从而确保舰员拥有健康的体魄来完成各项任务。

3.3 开展营养教育,营养环境社区化

营养宣教是通过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改善营养状况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宣教前需进行深入调研,对舰员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宣教时要尽可能详细并且多列举一些实际案例,避免用词过于专业化而影响宣传的效果。同时,干预指导过程中应针对个别舰员知识接受能力差、不愿改变原有饮食喜好、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指导意见。对舰员进行营养宣教,普及营养知识,避免挑食偏食现象,避免营养不平衡引发慢性疾病。宣教的同时也要及时收集舰员的意见,充分了解舰员在实际工作中对伙食的真正需求,确保舰员营养状况良好,从而顺利完成各项海上任务[4-5]。

社区营养是以某一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作为总体,从宏观上研究其合理营养与膳食。社区营养所要研究的内容包括限定区域内各种人群的营养供给量、营养状况评价、人群食物结构、食物经济、饮食文化以及营养教育等的作用。可将海上舰船营养环境作为限定区域,从宏观上研究其合理营养与膳食。舰船营养环境社区化后,可以细化个别分析,从整体上把控舰员营养状况,能够大大加强干预方案的执行力度和反馈效率,确保在制定干预方案时考虑全面,确保舰员身体健康。

3.4 进行运动干预,增加舰员运动量

运动干预能有效控制能量摄入量与消耗量之间的关系。能量摄入过多或消耗过少,都会引起能量过剩并导致肥胖,运动不仅可以消耗摄入的过多能量,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维护舰船人员较好的健康水平。根据舰船空间狭小,运动空间不足等实际情况,可组织舰员参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跳绳和仰卧起坐等运动,有条件的舰船应提供各类运动器械。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提高人体的最大吸氧量;力量练习可以明显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因此,有氧运动加力量练习是最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法。

4 结语

营养干预以改善舰船人员的膳食结构、预防和控制营养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为最终目标,对舰船人员进行营养评价和干预工作,主要是运用营养学知识研究和解决舰员营养问题。本文分析了舰船人员的营养现状,同时提出了一些营养干预措施,以确保舰员身体健康。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潜在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的营养干预工作中不断纠正与改善。

参考文献

[1]尚伟华,邱霞,曲淼.某部队舰艇人员膳食营养调查与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3):252-254.

[2]刘志林,李阳,张守华.某部队膳食营养卫生现状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1,19(2):123-124.

[3]葛可佑.公共营养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王衡,陈艳,陈建国,等.知信行个性化干预对海员膳食营养及健康状况的效果评价[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3):476-480.

[5]王红育,李颖.对舰船远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7,8(4):1510-151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