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提升策略
作者: 席萌菲 孙茜宇摘 要: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情况关系到自身健康水平,间接影响学习与生活质量,然而部分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意识缺乏,饮食习惯不健康,饮食结构不够科学等,对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甚至引发多种疾病。基于此,本文对大学生饮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大学生的饮食营养与健康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膳食营养;饮食健康
Dietary Nutrition and Health Improvement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XI Mengfei, SUN Xiyu
(Zhengzhou Shuqing Medical College, Zhengzhou 450064, China)
Abstract: The dietary nutri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related to their physical health level, indirectly affecting their learning and quality of life. However, some college students lack awareness of dietary nutrition and health, unhealthy dietary habits, and unscientific dietary structures, which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their physical health and even lead to various diseases. Based on thi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die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strategies to provide basic guarantees for their dietary nutrition and health.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diet; dietary nutrition; healthy diet
大学生在校园中大多独立生活,但部分大学生对饮食营养与健康的重视程度不够,饮食状况不佳,如三餐无规律、饮食营养搭配不合理、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喜欢不健康食物等,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水平。基于此,本文针对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需求及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提升策略,以确保大学生的饮食营养、健康与安全,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1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需求及提升的必要性
1.1 饮食营养与健康需求
大学生年龄通常在18周岁至24周岁,身体代谢较为旺盛,且大学生学习时间长,日常运动量偏大,体力及能量消耗较多,增加了对饮食营养与饮食健康的需求。①热量。根据大学生体力及能量消耗特点,可将其定位为中等强度体力劳动者,每天热能需求大约为2 800 kcal,热量的主要来源是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比例在65%左右。②蛋白质。食物中的蛋白质是人体细胞及组织的构成要素,属于有机化合物,占人体总重量的16%~20%,其在人体中不断代谢、分解,完成对人身体的建造与修复,同时为人体活动提供能量。在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提升中,应保障优质蛋白质的合理充足供给,增强大学生身体免疫力,维持其身体良好的代谢机能[1]。③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一种能量物质,由碳、氢、氧组成,在人体中主要用于调节细胞活动、供给能量、维持脑细胞功能。人体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在50~
100 g,糖类、谷物、水果、根茎蔬菜等食物中均含有碳水化合物,是大学生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④脂肪。脂肪为人体中的储能物质,参与机体代谢,食物中的坚果类、动物类皮肉、植物油、油炸食品等物质中脂肪含量较高。⑤无机盐。无机盐在人体中的含量较低,且人体无法合成,为了保证大学生饮食的营养与健康,需要其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含有无机盐的食物有奶制品、坚果、豆类、肉类、食用盐等,大学生应多吃粗粮、少吃细粮。⑥维生素。维生素具有调节人体代谢的功能,是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中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
1.2 饮食营养与健康提升的必要性
①通过提升大学生饮食营养水平,优化其饮食结构,补充其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其体力、抵抗力、免疫力等,使大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有利于学习效能的提升。②营养健康饮食可改善大学生体质,维持大学生身体处于良好的健康水平,以食补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部分食物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易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在饮食中针对性地摄入具有情绪调节作用的食物,可以达到改善大学生情绪、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如香蕉中的生物碱、葡萄中的氨基酸、巧克力中的苯乙胺、菠菜中的镁等,均具有改善不良情绪的功能。
2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提升面临的现状
2.1 饮食营养与健康意识及认知不足
李佩等[2]在大学生膳食营养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中提出,部分大学生缺少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意识,大多数以自己的饮食喜好去选择食物,比较倾向于口感好、味道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孙璐等[3]在对菏泽市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晓调查中发现,部分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知识匮乏,如各类水果中含有的营养物质、生吃蔬菜的好处、不可同时食用的食物,以及对人体健康有害食物等了解较少。部分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饮食营养健康知识,但在实际的饮食中缺乏营养与健康意识,喜欢吃腌制食物、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等,饮食营养健康水平较低,降低了身体健康水平。
2.2 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
部分大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不吃早餐。方晨薇[4]在对开封在校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问题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于早餐的重要性有着正确的认识,但受到外部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少部分学生不吃早餐,部分学生在休息日不吃早餐,还有部分学生是不确定状态,如因心情不好、天气不好、不愿意起床等原因而选择不吃早餐。②饮食行为不科学。唐玲等[5]在对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中指出,由于大学生在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上的不足,使其在饮食行为上缺少有效的控制,常见的有暴饮暴食、吃饭速度过快,以及为了减肥少吃或不吃等,并且大学生心情的好坏、压力过大等,也会对其饮食行为造成影响。③饮食不规律。部分学生吃零食较多,减少了主食的摄入量;部分学生饮食无规律,作息时间不正常,导致早中晚三餐时间不定;大部分学生不注重饮食搭配,日常饮食营养不均衡,饮食规律性不强。
2.3 饮食结构不够营养健康
现代大学生的生活质量较高,喜欢精加工、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经常吃粗粮与偶尔吃粗粮的大学生占比较低。梁智睿等[6]消费者视域下餐饮营养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饮食市场供应端,为了迎合大学生的口味,供应的食物以学生喜好为主,进一步加剧了学生饮食结构不合理、不营养、不健康的现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了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盐<5 g,油25~30 g,奶及奶制品300~500 g,动物类食物120~200 g,蔬菜类300~500 g,谷类200~300 g,水果类200~350 g。大学生应以此为饮食结构基础,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做好荤素搭配及主副搭配等。张霈等[7]就合理膳食营养管理对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指出大学生饮食中奶及奶制品、豆及豆制品摄入量偏少,蛋类摄入量占比较高,部分大学生蔬菜水果日常摄入量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不吃蔬菜与水果,难以保证大学生营养的均衡摄入。
3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提升策略
3.1 做好饮食营养健康宣传,强化大学生意识与认知
①学校应以大学生社团组织为载体,以饮食营养与健康为主题,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使学生多接触饮食营养健康知识,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营造校内饮食营养与健康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校园饮食文化。②新媒体是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相关人员可以利用校园内部的新媒体开展饮食营养与健康宣传工作,如专门开设饮食营养健康短视频平台,将饮食营养健康小知识录制成短视频,或者是录制学校食堂各种健康营养食物的小短片,推荐大学生去品尝。还可以通过直播平台,进行饮食活动、食物制作过程等的直播,并讲解相关的知识,使大学生随时随地接收到饮食营养与健康宣传信息。③运用好校园传统宣传媒介,如学校的食堂、超市等重要场所,宣传栏、电视广播等常见平台。可以在食堂墙面、餐厅桌面等张贴宣传海报,在电视广播、智能终端屏幕、电脑桌面等设备上播放宣传文案等,将饮食营养与健康宣传信息覆盖整个校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饮食观念与思想,实现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意识的强化、认知水平的提升。
3.2 开设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增强大学生饮食教育力度
基于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认知、饮食习惯、饮食行为、饮食规律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可充分利用高校教书育人的优势,专门开设饮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的教育,以食育促进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水平的提升。①在教材的选择上,从大学生生理特点、营养需求、饮食消费特征等方面出发,选择通俗易懂的优质教材,讲授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使其在日常的饮食活动中,主动运用所学选择饮食,有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培育受益终身的饮食素养。②教师在讲解饮食营养与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可适度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如讲解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的各种健康问题,以及需要采用的食疗方法,使学生掌握运用食物治疗及预防疾病的知识,深化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内涵,提升教育的层次与水平,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③在教学方法的选用方面,灵活组合运用讨论式、小组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理论所学转化为实践行动,实现饮食营养健康教育与大学生饮食活动之间的无缝衔接。
3.3 后勤膳食部门加强管控,优化大学生饮食结构
高校后勤处膳食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膳食管理职能,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以为大学生提供安全、优质、营养、健康的饮食服务为目标,以满足大学生营养需求为导向,加强膳食营养管控力度,优化调整膳食结构。
(1)采用混合膳食。科学合理地搭配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证学生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在此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大学生对食物色香味形的要求。在提供混合膳食中需要注意以下4点:①确保各类营养物质的适量供给,根据大学生能量消耗及营养需求特点进行食物的选择,如水果、蔬菜、乳制品、粗粮、动物类食物、豆制品等,实现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营养供给,提升学生的体质及健康水平,防范大学生营养不良的发生;②少用动物油脂,多用健康的植物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避免大学生摄入过多动物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③注意适当增加粗粮供给,提供多种多样的粗粮食物,并注意严格控制食盐用量,多提供清淡饮食;④加强监督,将营养与健康饮食落到实处,学校里每个餐饮窗口均需进行膳食的营养搭配,实现营养膳食在校园内部的全面覆盖。
(2)加强卫生管理,保证大学生吃得安全。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加强食物采购、制作、售卖等过程的质量监督与控制,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合理科学烹调食物。烹调直接影响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及食物的营养健康水平,后勤膳食部门需保证食堂所有厨师持证上岗,并在上岗之前检查厨师的烹调水平,从食物制作的源头把好质量关,进而为大学生提供营养、健康、优质的膳食,实现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4 结语
大学生脑力劳动时间较长,且处于意气风发的青年阶段,能量消耗较大,然而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对营养健康饮食的认识不足,自身重视程度不够等,从而形成了多种健康风险。高校应采取宣传、教育、管理等手段,扭转大学生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错误认知,强化其健康意识,丰富其知识储备。同时后勤膳食部门应加强大学生膳食营养管控,优化大学生饮食结构,以提升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水平,充分满足大学生脑力活动、身体活动的能量及营养需要。
参考文献
[1]王玉梅.饮食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评《饮食营养与健康》(第二版)[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1,12(15):6288.
[2]李沛,党瑞,杨洪浩,等.大学生膳食营养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基于WOS数据[J].科技与健康,2023,2(6):1-4.
[3]孙璐,罗登,高凌.菏泽市某高校大学生营养知晓及饮食生活方式的性别差异现状[J].职业与健康,2022,38(7):937-941.
[4]方晨薇.在校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问题调查研究:以开封高校为例[J].现代食品,2021(3):226-228.
[5]唐玲,郑舒.西双版纳州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调查[J].中国校医,2021,35(7):501-504.
[6]梁智睿,吴雪,康鑫南,等.消费者视域下餐饮营养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以上海在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市场,2021(18):134-136.
[7]张霈,王雪.合理膳食营养管理对天津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4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