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危害与控制措施探讨
作者: 周丽娜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牛羊肉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养殖户为了提高牛羊肉养殖产量,存在过度使用兽药的问题,导致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过量,不仅会危害生态环境安全,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基于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减少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危害性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控制效果,提升牛羊肉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确保人们能够吃上放心牛羊肉产品。
关键词: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危害性;控制措施
Discussion on the Harm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ZHOU Lina
(Tangshan Food and Drug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re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Howev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of beef and mutton breeding, excessive use of veterinary drugs, resulting in excessive residues of veterinary drug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which will not only harm the safe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cause great harm to human health. Based on this,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o reduce the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protect people’s health,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harmfulness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aiming to further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in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ensure food safety, and ensure that people can eat safe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Keywords: beef and mutton products;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harm; control measures
在牛羊养殖过程中,为了抑制牛羊疫病,需要使用大量的兽药。且部分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水平较差,对兽药过量使用,从而导致兽药残留,因此需要对牛羊肉兽药残留问题进行有效控制,并实现牛羊科学饲养,强化兽药监管,提升饲养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源上控制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
1 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危害
1.1 引起器官毒性反应
兽药残留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一旦摄入人体内,兽药会在体内蓄积,引发人体组织器官病症,如盐酸克伦特罗超量,会引起人体心悸、血压升高、肌肉震颤等。此外,当人体食用含有抗菌药物的畜肉产品时,会出现过敏现象,如休克、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部分药物残留甚至会引起变态反应,如体内青霉素过量时,会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1]。
1.2 病原产生耐药性
兽药残留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患病牛羊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抗菌药、抗寄生虫药进行治疗,这样一来容易引起牛羊体内的敏感菌株、虫株等出现选择性抑制状态,导致细菌、寄生虫出现耐药性,而且耐药菌株、虫株等会大量繁殖。一旦人体摄入抗菌药物残留、抗生素残留,会受到耐药菌的感染[2]。
1.3 危害生态环境安全
当药物进入牛羊体内后,如果没有被完全分解,会通过动物代谢以粪便、尿液等形式排出,污染空气等生态环境。由此可见,抗菌药物滥用,会引起生态环境危害。
1.4 “三致”作用
在牛羊肉产品的农药残留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甚至致畸、致突变。如丙硫咪唑等药物具有致畸作
用;砷制剂等药物具有致癌作用。即使兽药残留量较低,但是会逐渐蓄积,对人体健康、环境造成慢性、长期、积累性伤害[3]。
2 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问题原因
2.1 兽药使用不正确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等对药物使用不正确,甚至没有按照药物说明书剂量要求进行施药,导致过量给药,不仅会降低牛羊疾病治愈率,甚至因为牛羊体内抗菌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的过量残留,引起牛羊腹泻以及肌肉震颤、痉挛、麻痹等神经症状,或出现细菌、寄生虫耐药株,对后续用药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在牛羊疾病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易致使病原耐药性加重,加大兽疫临床治疗难度[4]。
2.2 休药期执行不合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对牛羊养殖中常用的兽药休药期进行了明确规定。但是部分养殖户不顾休药期的规定要求,对患病牛羊用药治疗后直接屠宰、售卖,严重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健康和安全。
2.3 动物个体差异
当牛羊的品种、年龄、性别不同时,即使对其使用同种药物,也有可能引起差异性的反应,这种现象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具有直接关系。一旦牛羊肝脏、肾脏等器官出现严重损伤和代谢障碍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药物的生物转化、排泄速度,危害药物动力学的功能效用,甚至还会引起牛羊毒性反应。由此可见,个体差异是引起兽药残留的重要因素,会引起牛羊机体对药物生物转化、排泄差异性[5]。
3 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3.1 强化科学用药规范
(1)科学诊断疾病。当牛羊出现疾病症状时,需要对其进行正确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理解剖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同时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新时期,相关专家学者对各类实验室技术进行了深入研发,如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PCR、ELISA等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牛羊疾病诊断工作的便捷化与精准性,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用药治疗工作。
(2)强化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当牛羊感染细菌性传染病时,需要采集病料,并分离病原,同时需要对细菌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然后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片抑菌环直径大小,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有针对性地选择高敏药物,以便提升药物治疗有效性。
(3)制订可行性的用药计划,尤其要对给药剂量、使用方法、时间间隔等进行合理设置。给药方式不同,很有可能会影响药物应用效果,且还会影响药效快慢。为了保障疗效,需要确保抗菌药物疗程的充足性,但要防止发生耐药性。通常情况下,抗生素一个疗程在3 d左右;磺胺类药物一个疗程在5 d左右。
(4)保障联合用药的科学性。为了提升牛羊疾病的治疗效果,需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对药物进行科学性选择,保障其安全性、高效性和低毒性。必要情况下,可以联合用药或者穿梭用药。但是需要对药物配伍、剂量进行严格控制,严禁同时使用
3种以上药物,防止发生配伍禁忌。在临床用药中,需要制订科学的用药计划,对用药后的疗效、毒副作用进行观察,并结合实际情况,对用药计划进行针对性调整和优化。
(5)确保休药期的有效落实。现行休药期规定涉及的药物种类较少,但是当前很多新的兽药、药物添加剂被研发和使用,但是还没有对其休药期进行明确规定,导致药物残留空间较大。所以,需要颁布新的休药期规定,减少兽药残留的发生,并要求养殖户严格执行休药期,对兽药残留进行合理控制。
(6)合理应用兽药。中草药主要提取于天然植物、矿物,且治疗效果较好,毒副作用小,当对其进行规范性配伍使用时,就不会引起兽药残留问题。当前很多种兽药在牛羊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麻黄汤、保和丸、冰硼散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中西药结合的方式治疗牛羊疾病,提升治愈率。
3.2 完善兽药残留检测体系
(1)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相关部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兽药残留长期监测体系,尤其要实施完善的省、市、县三级检测体系;要对检测内容进行全方位编制,加大兽药残留试剂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同时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为兽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完善市县级检验检疫服务点,并对基层检测站进行合理布局,保障兽药残留检测的及时性;农业执法人员需要对养殖场区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尤其要对生产记录档案、生产台账等进行详细检查;要进行联合执法,强化跨部门沟通,加大协作力度,严格执法;同时需要完善预警分析机制,结合相关要求展开严肃分析检测工作;要结合分析结果,全方位分析各种易发紧急情况,并制定针对性的预案。
(2)进行拓展性宣传。如网络、融媒体、微信公众号、报纸等,强化对基层兽医、养殖户等人员的引导;同时要确保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兽药残留的危害性,并对绿色、生态养殖技术进行积极推广,从而控制兽药残留问题,促进养殖户经济效益的增加。
(3)完善监控体系。要强化法制建设,对兽药生产、销售、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严格执法;要利用网络、专题讲座、上门指导等方式对养殖户进行培训,确保其能够合理使用兽药,规范兽药使用行为,严格遵守休药期;要完善动物性食品可追溯体系,对饲料加工、养殖管理等工作展开电子信息记录,同时对各类信息进行动态追踪,实现兽药全方位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模式,并与国际接轨,统一监控动物性食品生产、加工、进出口全过程。
(4)做好专项整治工作,要经常性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并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严肃整治,避免出现假劣兽药等问题。同时需要对行业市场秩序进行规范性管理,对养殖户进行正确指导,提升其专业养殖知识,以便对兽药、饲料添加剂进行科学选择。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行为,需要进行严肃处理,强化震慑作用。
(5)强化人员培养。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执法人员的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知识水平,保障严格执法、公平执法;要提升饲养人员的综合素质,科学用药,加大对饲养者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养殖户正确选药,规范性用药,源头上杜绝兽药残留。
3.3 实现科学饲养
(1)推广生态养殖技术。随着牛羊养殖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生态养殖技术被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牛羊养殖效率,强化动物免疫力,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减少兽药的使用,促进牛羊饲养效益的增加。同时还需要在牛羊养殖过程中,树立绿色、环保、生态的养殖理念,从而减少牛羊养殖中的环境污染,保障畜牧业的长远发展。如在大型养殖场安装发酵床,从而对粪污进行科学处理,并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沼气原料等。
(2)引进新型饲料添加剂。随着现代化畜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饲料添加剂被研发和使用,这些添加剂无残留、无污染、无毒害,且功能较多。其中主要包含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中草药添加剂、微生态制剂等,促进了牛羊养殖业的安全、优质、绿色化生产。
(3)研发新型兽药,并控制抗生素药物的使用量。需要研发新型抗生素替代药,尤其要对疫苗、生物兽药等进行研发,既要提升疗效,又要减少残留;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积极改良抗菌药,改变药物结构,优化剂型,并创新给药方式,从而提升药效。通过科学的饲养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能力,最大程度上降低牛羊患病概率,从而提升牛羊养殖质量,提高牛羊养殖效率。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牛羊肉产品质量,减少牛羊肉兽药残留,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牛羊养殖业高速发展,养殖场建设规模日益拓展,同时人们对牛羊肉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需要对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进行严格控制,加大专业培训,确保养殖户科学用药,实现科学饲养,引进新型饲料添加剂。同时要做好兽药监管工作,制定完善的兽药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保障兽药残留的有效性控制,强化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阎芳.从部分兽药残留检测状况谈畜产品质量安全[J].今日畜牧兽医,2023,39(9):14-16.
[2]黄飞,欧佳灵,陈小转.农兽药残留研究与检测技术发展探索:评《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J].中国农业气象,2023,44(9):858.
[3]殷冀煜,王美楠,郝爽.食品中兽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3(16):67-68.
[4]谷广志,张泸文,陈燕,等.食品中兽药残留测定国际能力验证项目的结果分析[J/OL].上海预防医学:1-7[2023-09-1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1.1635.R.20230725.1053.018.html.
[5]于海东.牛羊肉产品兽药残留危害及对策[J].中国动物保健,2022,24(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