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Romer Labs:多方合作、创新发展,提升中国整体食品安全水平

作者: 张聪


11月2-3日,以高规格、高质量和丰富内容而享誉全球的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大会(以下简称为“CIFSQ大会”)在北京举办。今年的CIFSQ大会依然得到众多国家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的重视,来自科研领域的科学家、监管机构的官员、食品行业高管以及学术领袖面对面交流,展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科研成果、最新趋势,探讨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最佳实践方案。

大会现场,自然少不了大会赞助商Romer Labs的身影,其在中国食品及饲料检测行业已深耕多年,凭借创新的检测技术,受到中国客户的广泛青睐。《食品安全导刊》杂志记者于现场采访到Romer Labs亚太区总经理廖咏薇、Romer Labs中国公司总经理周旌,了解到Romer Labs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战略。

问:伴随中国市场对过敏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法规和技术亟需得到一定的完善,在中国市场,过敏原的检测与管控方面存在哪些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迎接这些挑战和机遇,Romer Labs进行了哪些建设性的工作?

廖咏薇: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国际上对食物过敏原种类和标识的研究和管理的监管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过敏原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过敏原的来源:到底是在种植或运输环节混入了过敏原植株?还是在生产时混入了致敏原料?抑或是因产线清洗不彻底残留了致敏蛋白?

在无法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原或致敏蛋白时,食品生产商或监管部门需要通过过敏原检测进行判断。此时,Romer Labs能够为他们提供先进的过敏原检测技术,从产品取样到致敏蛋白提取,从试剂盒检测到清洗验证程序,这些都是Romer Labs所擅长的领域。

周旌:相对而言,过去由于中国人种体质与饮食方面的原因,过敏事件发生的数量较少,导致很多人对“食物过敏”一词比较陌生,因此对食物过敏原开展的研究和调查也相对滞后。目前,国人正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但国内相关过敏原检测与防治的法规标准还未出台,我们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已经有大量的人群存在食物过敏的情况,所以说,国内面临的过敏原挑战依然形势严峻。

作为全球领先的食品与饲料领域过敏原检测与服务公司,我们在过敏原防控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市场经验,希望能够凭借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过敏原事业作出一定贡献。为此,Romer Labs始终致力于联合中国政府、社会机构、科研院所、消费者等各方代表,深入宣传食物过敏原检测与防控的必要性,并通过先进的过敏原检测技术参与到相关政策法规的推进过程中。

问:霉菌毒素的检测是Romer Labs的一大业务板块,同时也是《食品安全导刊》杂志非常关心的话题。在这一领域,无论从法规还是技术方面,相对来说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那么,Romer Labs作为霉菌毒素的检测领域的“领头羊”,如何持续创新,掌握核心竞争力,来做好后续中国市场的服务呢?

廖咏薇:实际上,中国市场的传统霉菌毒素检测技术已经较为成熟。然而,有一些新兴的毒素(如麦角碱)通过传统的、标准的分析方法是无法真正检测到的,我们称之为“隐蔽型毒素”。该物质只有依靠高度专业化、复杂且成本高昂的分析方法才能检测到,这需要用到超灵敏高性能的分析仪器。

例如,欧盟规定麦角碱为必检项目,因此当地食品生产商及检测服务商已经基本掌握了该物质的检测手段,并且拥有相关检测标准依据。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霉菌毒素的相关政策或将向着这一领域倾斜。Romer Labs于第一时间洞察到该发展趋势并迅速布局,目前已完成检测平台搭建、标准品制备、实验测试及灵敏度验证,希望这些创新举措能够为中国的隐蔽型毒素检测标准出台铺平道路,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周旌:得益于中国本土化的领先策略,Romer Labs在中国的发展确实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高光时刻,中国客户对我们品牌的认同感逐年攀升。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不少同行企业已快马加鞭地追赶Romer Labs的脚步。我们在倍感压力的同时,也清楚地知晓自身优势所在,那就是拥有经验丰富的霉菌毒素检测与服务团队,使得我们在趋势洞察、方法研发及应用方面始终保持创新。

我们发现,在霉菌毒素研究方面,中国市场依旧聚焦于重点关注的几项毒素,而缺乏更加深厚的基础研究。为此,Romer Labs每年在CIFSQ大会中主办“真菌毒素分论坛”,希冀通过专家演讲交流,架起一座中国与国际霉菌毒素检测尖端人士沟通的桥梁,发挥先进做法的引领作用。总的来说,Romer Labs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国际发展趋势的前瞻性,并推动中国检测行业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卖货”。

问:许多行业前沿检测技术服务商会与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开展多方位共建合作,探索打通产、学、研、用的路径。在进入中国的20余年里,Romer Labs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

周旌:在Romer Labs刚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很多中小型企业对过敏原、霉菌毒素等食品及饲料安全的检测并不重视,所以,我们主要针对大型龙头企业,特别是为在华跨国食品企业提供检测服务。

伴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的呼声高涨,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Romer Labs便将自身置于“参与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到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业进程中:我们与国家政策制定部门、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充分沟通,探讨标准方法制修订的关键点,利用自身检测技术帮助客户攻克标准在落地时遇到的痛点及难点,及时反馈标准适用情况,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的发展。经过一系列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形成了部门联动、上下推动、市场带动的食品检测行业发展新业态。在此过程中,Romer Labs自然打通了产、学、研、用的协同发展路径。

问:2023年即将进入尾声,您如何评价这一年Romer Labs中国团队的表现?

廖咏薇:我认为,我们的中国团队在周总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之间互相信任、合作默契,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并高效地完成任务,特别是在跟各方合作交流方面,能够非常积极主动地与从事行业前沿研究的专家进行沟通,找到适合中国本土的解决方案,并传达给中国客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