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模范生”

作者: 王蕾

神秘的“波斯草”

春风渐暖,乡间田野的蔬菜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一幅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开,蓬勃于四季的菠菜也不甘示弱,一丛丛、一簇簇悄悄冒出了嫩嫩的新叶。细长的新叶尖微卷着,娇嫩可爱,如绿蝶般翩翩欲飞。逐渐长大后,叶子越来越宽,颇似少女的裙裾。微风拂过,摇曳的裙摆此起彼伏,轻舞飞扬。

《本草纲目》曰:“其茎柔脆中空。其叶绿腻柔浓,直出一尖,旁出两尖,似鼓子花叶之状而长大。”如工笔画般将菠菜的外形描摹得栩栩如生。

菠菜又名菠莜、波棱、菠斯菜、赤根莱、鹦鹉菜等,是藜科植物,看似柔弱,实则对土壤适应能力极强,且不惧严冬。苏东坡曾在《春菜》中用诗句“北方苦寒今未已,雪底波棱如铁甲”表达菠菜的坚韧。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在打霜、下雪的苦寒之际,雪底下菠菜还长得好好的,像铁甲一般。

影视剧穿帮镜头里常有菠菜的踪迹,但其实菠菜并非原产中国,出现的时间也比较晚。菠菜的原始品种出现在印度及尼泊尔东北部,那里大概是菠菜的原产地。2000年前,发育为文明中心的波斯(今伊朗)驯化了菠菜。而伊朗高原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是重要的贸易节点。菠菜借助这个地理便利,沿着不同的贸易路线,开始了向世界扩散的进程。

至于菠菜传入中国的历史,不同的史籍采信了不同说法,其中主流学说有两派。

一种说法认为,菠菜从波斯传入中国。唐代学者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记载:“菜之菠棱者,本西国种,有僧自彼将其子来。”文中所谓的西国,指的便是波斯。北宋苏洵《嘉祐录》一书中也记载了菠菜来自西国。也有人认为菠棱的菠,应为波斯的波,加了草字头是误传——没想到古代人便已经玩起了“谐音梗”。

另一种说法认为菠菜从尼泊尔传入。宋代王溥所撰的《唐会要》载:“尼波罗国献波棱菜,类红蓝,实如蒺藜,火熟之能益食味。方士隐名为波斯草。”欧阳修的《新唐书·西域传》中也持这个观点。

综合来看,菠菜必然是从中亚或南亚邻国那里传入的,隋唐之际便已经能够看到它的踪影。换句话说,中国人栽培菠菜的历史已经长达一千多年。不过,唐代菠菜产量不大,更多是作为珍贵的观赏植物,能吃上的人不多。

“养肝草”和“营养模范生”

中医学认为,菠菜味甘,性平,归属于肝、胃、大肠及小肠经,具有解热毒、通血脉、利肠胃和养血、止血、平肝、润燥等作用。常用于头痛、目眩、目赤、夜盲症、消渴、便秘、痔疮等常见疾病。还可以补肝养血、润燥通肠,适用于心悸、手足发麻、失眠多梦、脸色惨白、指甲失去光泽等症状。强大的保健功能,给菠菜挣来了“养肝草”和“营养模范生”的美称。

菠菜的药性在《本草纲目》里面就有记载,菠菜甘冷、无毒,可开胸膈、通血脉、止渴润燥,“根尤良”。《食疗本草》里面也讲过菠菜能“通肠胃热、利五脏、解酒毒”。中国古代道士们特别钟爱菠菜,认为它可以化解丹药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本草求真》中提到:“菠菜质地滑,能治疗大便不通等症。又可以清热解毒,甚至是治疗因酒湿等原因造成的中毒。因为,传统的草药通常先由肠道消化,菠菜则不然,可入胃清解,将湿热与毒气排到肠道。”

消食健胃:菠菜有助于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于治疗饮食积滞证。也有助于中和胃酸,缓解胃痛。

降糖降脂:菠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促进糖分分解,具有使过剩糖分转化为热量的作用,改善体内的脂肪平衡。

预防心脏病:菠菜中含的亚硝酸盐能给心脏病突发者“通气”。

止血凉血:菠菜适宜出血性疾病的患者,还可促进人体气血运行,宜于治疗血瘀证。

防止便秘:常食菠菜可保持肠内粪便湿润,以利通便。患有习惯性便秘者可常食用菠菜猪血汤。

有关资料表明,菠菜还是维生素B6、叶酸和钾的极佳来源,且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和硒元素,具有抗衰老、促进细胞增殖作用,既能激活大脑功能,又可增强青春活力。难怪,动画片《大力水手》中,波普安一罐菠菜下肚,细瘦的两臂立即肌肉突起,力大无穷,就连坦克也能轻易举起。

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菠菜并不是补铁的好食材,因为它的铁含量并不是很高,而且是人体吸收率较差的非血红素铁,菠菜中的草酸也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补铁还是猪肝、鸭血更靠谱。

菠菜“兄弟”如何区分

你有没有发现,从菜市场买回来的菠菜,有的好吃,有的却涩得发苦,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在于是否挑对菠菜和茬口。

菠菜有尖叶和圆叶两种类型,其种植茬口有春秋茬、夏茬、越冬茬等。

尖叶菠菜的叶子前端尖尖的,叶片狭小而薄,呈戟形或箭形,叶面光滑,叶柄细长,叶片和根茎比较细嫩,颜色是淡绿色,卖相比较好看。

圆叶菠菜,叶子有卵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前端钝圆或稍尖,基部呈截断形、戟形或箭形,叶片肥大厚实,多皱褶,叶柄短,通体发绿。

相对而言,“春菠”最为鲜嫩可口,尖叶菠菜又比圆叶菠菜好吃。

尖叶菠菜越冬栽培,早春上市,积累的糖分、含水量比较高,吃起来清甜,不涩口。其叶片薄而鲜嫩,不耐长时间的高温烹饪,比较适合凉拌或者急火快炒。

圆叶菠菜口感不甜,但是膳食纤维含量高,比较耐煮,更适合烧汤、包饺子和包子。凉拌或者炒着吃当然也行,但务必要保证熟透后再吃,特别是凉拌的,一定要事先焯水,既可去除涩味,又能保全其营养成分。

不管是圆叶菠菜还是尖叶菠菜,购买时都要挑选新鲜、不沾水、茎叶不老、无抽薹开花、不带黄烂叶者为佳。

可以通过摸叶子辨别菠菜的鲜嫩程度,新鲜的菠菜厚实有弹性;而摸起来软软、蔫蔫的,说明这种菠菜已经失去水分了。

春食菠菜滋味长

菠菜因色艳味鲜而备受食客青睐,各大菜系几乎都有以菠菜为原材料的代表菜,且多以“翡翠”命名。比如,北京名菜“翡翠羹”,是把菠菜叶剁成的细泥与鸡脯肉砸成的鸡泥一起烹制成稠羹,菜味清淡而鲜嫩,倒入盘中后,白绿两色分明,故名翡翠羹;福建名菜“翡翠虾珠”,是用炒熟的绿色菠菜垫底,将炸熟的虾珠(鲜虾仁剁成泥,用盐、鸭蛋清、干淀粉捏成的球)排于菠菜上;湖南名菜“翡翠鸡腿”,取菠菜汁与鸡肉泥一起烹制,形似鸡腿,外表脆韧,里面鲜嫩。还有四川的菠饺银肺汤、白汁菠菜卷,湖南的椒盐菠菜心,陕西的菠菜烩豆腐、菠菜松,宁夏的软炸菠菜,等等。

汪曾祺先生独爱凉拌菠菜,“菠菜洗净,去根,在开水锅中焯至八成熟(不可盖锅煮烂),捞出,过凉水,加一点盐,剁成菜泥,挤去菜汁,以手在盘中抟成宝塔状。先碎切香干(北方无香干,可以熏干代替),如米粒大,泡好虾米,切姜末、青蒜末。香干末、虾米、姜末、青蒜末,手捏紧,分层堆在菠菜泥上,如宝塔顶。好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及少许味精在小碗中调好。菠菜上桌,将调料轻轻自塔顶淋下。吃时将宝塔推倒,诸料拌匀。”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介绍北方人的凉拌菠菜工序则简单得多,“菠菜微煮,立即取出细切,俟凉浇上三和油,再加芝麻酱(稀释过的)及芥末。”

据说喜欢给唐太宗提意见的魏征酷爱吃菠菜。有一次,太宗为了挫挫魏征的锐气,专门设宴请他吃菠菜,让他一次性把意见提完,免得以后在朝臣面前不给自己面子。可是面对碧绿清香的菠菜,魏征只顾流口水,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太宗逗他:“你嫌我上的菜不好?来人哪,把菠菜撤下!”魏征急了,连忙说:“不能撤!我、我爱吃菠菜……现在它摆在面前,臣无法集中精力思考朝中大事!”太宗见魏征服了软,哈哈大笑,说:“那今天就不谈国事了,众爱卿好好吃饭吧。”魏征这才吃上菠菜。从这天开始,魏征对唐太宗说话果然含蓄了许多。唐太宗就这样用一盘美味的菠菜,巧妙地缓和了自己与魏征之间尴尬的关系。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种菠菜的“神仙吃法”——美味菠菜卷。

食材:

面粉1碗,小苏打1克,菠菜、食用油、大蒜、辣椒粉、白芝麻、生抽、老陈醋、杏仁适量,食盐、鸡粉、白糖各1小勺。

制作步骤:

一、揉菠菜面团:将清洗干净的菠菜切碎,加入1克小苏打(可使菠菜颜色更加翠绿),搅拌均匀。加入面粉和清水,揉成一个光滑、稍硬的面团。盖上盖子醒发10分钟,使面团更易擀制。

二、擀制面饼:将面团擀成一个薄一点的面片,喷上少许食用油,然后从一侧开始卷起面片。尽量卷得紧实一些。

三、切剂子:将卷好的面片切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整理得圆一点。

四、蒸制:将切好的菠菜卷放入蒸笼中,水开后大火蒸15分钟,至其熟软。

五、准备蘸汁:将大蒜剁成末,装入碗中,加入适量辣椒粉、白芝麻,淋上滚烫的热油,激发出香味。再加入食盐、鸡粉、白糖、清水以及少许生抽、老陈醋,最后来上一点开胃的杏仁,简简单单的万能蘸汁就调好了。

蒸好的菠菜卷颜色翠绿,看着就非常有食欲。可以一层一层地撕着蘸汁吃,会更过瘾。

“唯春光与美食不可辜负。”尝一口时令的“春菠”,春天的清新之气萦绕口舌间,唤醒沉睡一冬的味蕾,尽情感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

链接:

路边常见的“野菠菜”能吃吗?

野菠菜形状像菠菜,其实学名叫酸模,是蓼科酸模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很粗壮,是黄色的,所以又被称为“土大黄”。它的嫩茎叶可以当野菜吃,有清热通便、凉血止血等功效。《纲目拾遗》中记载了野菠菜还可以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捣碎了直接敷在患处,就能起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