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与遗传有关的“非遗病”

作者: 仝利伟

识别症状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炎症性疾病,其症状从早期到晚期逐渐演变,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早期症状:在疾病早期,患者常出现腰痛和晨僵现象。腰痛多在夜间休息或长时间保持静态姿势后加重,活动后可有所缓解。晨僵则是早晨起床时腰部感到僵硬,活动一段时间后才会减轻。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疲劳、体重下降、轻度发热等全身性症状。这些症状虽然看似平常,但却是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预警信号,不容忽视。

中期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脊柱和骨盆关节疼痛、僵硬会加剧,尤其在晨起时最为严重,活动后可有所缓解。同时,疲劳、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可能更加明显。此时,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以缓解疼痛和炎症。然而,这些药物可能成为胃肠道的隐形杀手,导致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泻、腹痛等症状频发。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胃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晚期症状: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患者会遭受严重的脊柱和骨盆关节疼痛与僵硬,行动受限。该病还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眼部病变如虹膜炎等高达25%以上,易反复,时间一长可能导致视力损害或失明。心脏病变虽不常见但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需定期心脏检查。肺部也可能受累,出现纤维化等改变,影响呼吸,还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患者需全面关注自身健康,特别是眼部、心脏和肺部的健康。

多因素共同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被认为是主要的致病原因。

遗传因素:强直性脊柱炎存在显著的遗传倾向,HLA-B27基因与其发病紧密相关。HLA-B27是一种人类白细胞抗原,携带该基因的人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显著增加。

然而,强直性脊柱炎不是遗传病,HLA-B27基因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并非所有携带HLA-B27基因的人都会患病,这意味着还有其他因素参与其中。即使在正常人中,也约有5%的人可以表现为HLA-B27阳性。此外,HLA-B27阴性也不能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性,约10%~2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阴性。因此,对于无症状的HLA-B27阳性个体,不需要过度恐慌,只需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即可。

免疫系统异常:目前认为,免疫系统的异常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发病时,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及关节损伤。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由某种触发因素(如感染、创伤等)引起的,导致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产生异常反应。

环境因素:尽管遗传因素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感染、创伤等外部因素可能成为触发或加重病情的诱因。此外,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对疾病的进展产生一定影响。

治疗手段多样

强直性脊柱炎易与腰突、腰肌劳损混淆,需定期体检早发现。虽无法根治,但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药物理疗可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疼痛和炎症的常用首选,通过抑制炎症介质来减轻症状。对于NSAIDs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抑制剂)及非TNF-α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依珠单抗等),它们靶向免疫系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虽抗炎作用强,适用于急性发作,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副作用,通常仅作短期使用。

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是重要的康复手段,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有助于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提升生活质量。同时,热疗和冷疗也是缓解关节疼痛与僵硬、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热疗通过增加血流、放松肌肉来减轻疼痛,而冷疗则通过收缩血管、减少血流来减轻炎症反应。患者可根据自身舒适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疗法进行辅助治疗。

手术治疗:关节置换术与脊柱手术,针对严重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及脊柱畸形、神经压迫,提供有效治疗。关节置换术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需谨慎考虑。脊柱手术则能有效解除神经压迫,同样对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然其手术风险亦高,患者需充分听取医生专业建议,权衡利弊后做出决策。选择手术,应综合考虑病情、手术风险及预期效果。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强调辨证施治,通过内服中药、外敷药膏、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和药浴等多种方法,旨在调理患者的整体状态以缓解症状。该病在中医理论中属于痹症范畴,与督脉、肝肾、筋骨关系密切。因此,常采用具有补肝肾、强筋骨、调整督脉之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在针灸治疗方面,风池、阿是穴、足三里、三阴交、肾俞等穴位常被选用,而艾灸治疗,如督脉灸,也展现出独特的疗效。

自我管理科学防护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积极自我管理对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端正姿势:站立时应尽量保持挺胸、收腹和平视前方的姿势;坐时要保持胸部直立。避免久坐久站,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加重脊柱的负担。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活动一下身体,变换姿势,以缓解脊柱压力。

合理运动:推荐每天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牵拉练习,每周进行3次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如游泳、步行和瑜伽,每次30分钟,以保持脊柱的灵活性;每周进行至少2次包含全身大肌肉群的肌肉力量训练,以取得和维持良好的身体功能。

坚持服药:遵循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以缓解疼痛和炎症。有些患者会在关节肿痛、僵硬等症状消失后自行停药,但实际上,症状消失只证明治疗起效了,并不代表病情已经彻底治愈。只有长期有效地控制关节炎症,才能抑制骨关节破坏。

热敷按摩:可以采用热敷、按摩等物理疗法,这些方法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紧张,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症状。通过物理疗法的温和作用,帮助身体放松,促进恢复,是缓解肌肉疼痛和紧张的有效手段。

定期复查: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对脊柱的损害。定期复查能让医生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从而调整优化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助力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恢复健康。

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骨骼健康。建议多吃蔬果、海鲜、五谷杂粮以及少量的牛肉和乳制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同时多喝白开水,单日饮水量控制在1.5~2.0升。

健康体重:过重会给脊柱带来额外压力,加重疼痛和僵硬症状。为减轻脊柱负担,患者应注重合理饮食,搭配适量运动,以维持健康体重。这样不仅能缓解脊柱压力,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积极心态:强直性脊柱炎作为慢性疾病,易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患者应与亲友多交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或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以有效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疾病挑战。

避免外伤:关节受无菌性炎症影响,腔内组织受损,骨质大量流失,严重时或致骨质疏松症。患者需谨防外伤,以免因骨质脆弱而发生骨折等意外。日常生活中应格外小心,保护关节,维护骨骼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虽听起来令人畏惧,但实则可防可控。只要及时关注身体变化,积极进行管理,配合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以及患者的自我努力,就有望遏制这一疾病的肆虐。愿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强直性脊柱炎,提高认知,为患者提供更多支持与帮助,让他们能够拥有相对正常和健康的生活,重拾生活的信心与希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