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康复,可找中医

作者: 王跃旗

助产妇快速恢复到最佳状态

产后是女性身体恢复和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身体状态直接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产后康复,首先受到损害的便是女性的身体健康。分娩过程会对盆底肌肉造成损伤,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盆底肌肉的力量会持续减弱,可能导致尿失禁、阴道松弛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妇科疾病。

除了盆底肌的问题,产后腹直肌分离也是常见的现象。怀孕期间,由于腹部逐渐增大,腹直肌会被过度拉伸,导致分离。如果不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这种分离状态可能会持续存在,进而引起腰背痛、内脏下垂等不适症状。因此,及时进行产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加速腹直肌的恢复,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乳腺炎也是产后容易出现的一种疾病。哺乳期间,乳腺管不通畅或者哺乳姿势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乳腺发炎。通过专业的产后康复指导,可以有效疏通乳腺管,减少乳腺炎的发生概率。由此可见,产后康复不仅仅是身体的修复,更是对未来健康的投资。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样不容忽视。许多新妈妈在产后会经历情绪低落、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产后康复,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快速恢复,还能调节心理状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产后6~8周是康复“黄金期”

临床建议,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损伤,那么在分娩后的6~8周内进行适当的恢复和调养是比较合适的。

新妈妈们可以从轻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散步或慢跑。这类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同时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除了体育活动,营养也是产后修复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个均衡的饮食不仅可以帮助新妈妈们恢复体力,还能提供足够的营养来支持哺乳。饮食应该包括足够的蛋白质、全谷物、健康脂肪以及丰富的水果和蔬菜。休息与睡眠同样不可忽视。虽然新生儿的到来可能会打乱原有的睡眠模式,但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于身体恢复至关重要。可以尝试在宝宝小睡时一同休息,或是寻求家人的帮助,分担一些照顾宝宝的责任。此外,成为新妈妈会带来一系列的情绪变化,从喜悦到焦虑乃至悲伤都有可能。参与支持小组、与朋友和家人保持沟通,以及寻求专业心理咨询都是很好的应对方式。

中医有多种康复方法可以选择

中医产后康复的方法多种多样,且可将介入的“窗口”提前。其中最为常见的包括艾灸、杵针、中药外敷和熏蒸、推拿、食疗等。

艾灸 火力温和、渗透力强是艾灸的显著优势。在产后调理方面,艾灸更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产后一周内(剖腹产则需待伤口愈合后),产妇可通过艾灸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大椎、风门、命门及阿是穴等穴位,借助点燃的艾绒,使热量深入体内,从而达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扶正祛邪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取穴时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根据产妇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针对产后缺乳的情况,建议取少泽、膻中、乳根、足三里及复溜等穴位;对于产后腹痛,则可选取关元、气海、子宫、三阴交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灸疗;而对于恶露不止的问题,脾俞、足三里、神阙、气海、血海及三阴交等穴位则是理想的选择。进行艾灸时,产妇通常采取仰卧位,依次灸疗腹部的穴位,再转移至下肢的穴位。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钟,以确保疗效的同时避免过度刺激。

杵针 取穴精简、手法简单、操作简便、无损痛之苦是杵针的显著优势。该疗法不仅被赞誉为“有利无弊,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更是众多产后妈妈们调理身体的优选方案。针对产后常见的脱发、焦虑、抑郁、恶阻(即妊娠呕吐)、缺乳、腹痛及子宫脱垂等问题,杵针疗法能够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运用相应的穴位及手法进行治疗。其中,百会八阵疗法尤为突出。该疗法以百会穴为中宫,以百会穴到印堂穴的直线距离为半径,构建出一个治疗区域。在这个区域内,利用杵针进行点叩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治疗效果。

中药外敷 针对剖宫产术后常见的不泌乳、不排气、产后尿潴留、产后身痛及产后肥胖等问题,中医可通过细致的辨证分析,为产妇量身定制不同的药方。随后,这些精选的药材被精心制作成中药包、穴位贴等外用制剂,敷于对应的经络穴位上,借助中药透皮吸收的独特机制,发挥治疗作用。例如,对于产后乳汁分泌不畅的产妇,中医推荐采用中药热敷法。具体操作为:将通草、王不留行各50克,路路通100克,打粉后装入中药包中;使用时,将药包加热至约45℃,然后敷于乳房上。再如,针对剖宫产术后伤口疼痛、脂肪液化及伤口感染等问题,中医建议采用中药外敷法。具体操作为:选取大黄和芒硝,按照1:1的比例混合均匀;用凡士林加适量温水将混合药材,调制成长条状药饼,敷于伤口处。

中药督脉熏蒸 若产后康复期存在头痛、身痛、腹冷等问题,可接受中药督脉熏蒸治疗。中药督脉熏蒸治疗方法相对简单,仅需将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气利用热喷系统作用于经络穴位即可。空腹和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熏蒸。中药熏蒸温度以38℃~42℃为宜,每次治疗时间大约为20~45分钟,一个疗程为7~10天。

推拿疗法 针对产后乳汁分泌不畅的产妇,建议联合使用推拿和中药内服的方法,以补益气血,疏通经络,促进乳汁分泌。其中,推拿穴位为膻中、乳根、少泽、膺窗、天溪,每穴2~3分/次,2次/天,连续3~5天;中药内服方为茯苓15克,苍术、香附、陈皮、半夏各10克,通草、白芷、白芥子、石菖蒲、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剂。针对高龄、多次妊娠、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剖宫产以及多胎妊娠导致腹直肌分离的产妇,可采用脏腑推拿治疗。具体可按照擀皮—掌跟按压—放松腹部肌肉起止点—安抚腹部肌肉—激活肌肉—收拢腹部—提拉腹直肌—点穴(中脘、气海、关元、天枢)的顺序进行操作。

食疗 在产后第一天,为了促进气力恢复,可以适量饮用参汤。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生津止渴的功效。进入产后第1~2周,建议产妇食用添加了红枣、山药的粥。粥食易于消化吸收,不会给脾胃带来过大负担。到了产后第3~4周,可以开始少量摄入鸡蛋、豆浆等动植物蛋白,以补充气血。产后一个月,产妇可以正式开始进补。此时,建议适量摄入各种植物蛋白,如芝麻、花生、豆类、莲子等,以及动物蛋白如猪蹄、牛羊肉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血、催乳,为产妇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