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根尖周炎该如何治疗

作者: 马丽芳

形成原因较复杂

牙根尖周炎的发生并非偶然,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牙髓感染:牙髓感染是牙根尖周炎最常见病因。龋齿或牙齿裂纹会让细菌侵入牙髓腔引发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就像“定时炸弹”,会逐渐扩散至根尖周围组织,最终致使炎症发生。

牙髓坏死:牙髓坏死也是导致牙根尖周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旦牙髓坏死,坏死组织就会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细菌在坏死组织中大量繁殖,从而引发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创伤: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或者过度咬合,都可能对牙髓造成损伤。这种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极有可能引发牙根尖周炎。比如,在运动过程中不小心摔倒磕到牙齿,或者长期存在不良的咬合习惯,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医源性因素:不当的牙科治疗也可能成为牙根尖周炎的“导火索”。例如,过度填充、根管治疗不彻底等情况,都可能破坏牙齿的正常结构,导致细菌更容易侵入,进而引发牙根尖周炎。

急性慢性有不同

牙根尖周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它们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

急性牙根尖周炎:急性牙根尖周炎发作时,患者会有自发性、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影响睡眠。根尖周围组织肿胀,可能形成脓肿,患牙触碰、叩击敏感,轻触即剧痛。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全身或局部发热的情况。

慢性牙根尖周炎:慢性牙根尖周炎症状较隐匿,患者多感轻微不适或隐痛,咀嚼、咬合时疼痛加剧。根尖区域可见瘘管,排出脓液或血性分泌物,牙龈表面偶见小孔流脓。长期炎症致牙齿松动,部分患者无症状,X光才见骨质破坏,患牙还可能变色。

牙根尖周炎的危害不容小觑。随着病情的发展,它会破坏牙齿根尖周围的骨质,造成骨丧失。这不仅会削弱牙齿的支持结构,使牙齿变得松动,甚至可能导致牙齿脱落。此外,长期未治疗的根尖周炎还可能成为慢性病灶,细菌及其毒素会进入血液循环,与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关联,增加了这些疾病的风险。

多样检查助诊断

准确诊断牙根尖周炎是制定有效治疗方案的关键前提,临床中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手段。

口腔检查:口腔检查时,医生会仔细查看患牙颜色、周围组织形态,有无肿胀、瘘管或溃疡,轻叩判断有无叩痛。还会轻触周围软组织,检查触痛或肿块,用冷热或电活力测试牙髓活力。若牙髓坏死,患牙对这些测试可能无反应,叩痛是重要症状。

牙周检查:使用牙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排除牙周病的可能性,并检查牙周袋内是否有出血,进一步评估牙周健康状况。

影像学检查:拍摄患牙根尖X光片,可观察根尖区域骨质破坏情况,慢性牙根尖周炎常表现为根尖周围透射影。对于复杂病例,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能提供三维成像,更精准评估病变范围与程度,尤其适用于多颗牙齿病变。

实验室检查:对于急性牙根尖周炎,可以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白细胞计数是否升高,判断是否有全身感染。如果有脓肿形成,可以进行脓液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根管治疗是首选

牙根尖周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针对性、多样化的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治疗牙根尖周炎的首选,适用于多数病例。步骤为开髓,在患牙钻小孔入牙髓腔;接着根管预备,清除感染组织、扩大根管;再消毒、充填根管;最后用复合树脂等材料永久封闭牙齿,以消除炎症、恢复牙齿健康。

根尖手术:若根管治疗失败或病情复杂,可考虑根尖手术,如根尖切除术和倒充填术。手术时,在牙龈切口、翻瓣暴露根尖,切除感染部分,用生物相容材料封闭根尖孔,最后复位牙龈瓣并缝合,以此清除病灶,促进愈合。

抗生素治疗:对于急性牙根尖周炎,可以在根管治疗的同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阿莫西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只能作为辅助治疗,不能替代根管治疗。

对症治疗: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疼痛,局部冷敷或使用消肿药物,使用抗菌漱口水(如氯己定漱口水)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感染。

拔牙:倘若牙根尖周炎无法通过其他方法得到有效治疗时,拔牙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拔牙之后,医生会建议患者考虑种植牙或其他修复方案,以恢复口腔功能和美观。

近年来,口腔医学技术不断革新,牙根尖周炎的治疗手段也日益丰富。如,动静态导航技术逐步推广,通过锥形束CT、口内扫描及导航软件规划手术路径,结合三维打印导板或实时导航设备,使医生在手术中能精准实施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减少了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同时,微创治疗成为重要趋势,如显微根尖手术,借助显微镜和精细器械,能更精确地清除病变组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激光治疗也被应用于根管消毒和根尖病变处理。此外,新型生物材料如生物活性玻璃、钙硅基材料等,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再生诱导能力,在根管充填和根尖封闭中广泛应用,有效防止细菌再感染,促进组织修复再生。

口腔健康能预防

“防患于未然”对于牙根尖周炎同样适用,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大大降低其发病概率。

定期检查口腔:建议每0.5~1年进行1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龋齿、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不少于2分钟,使用含氟牙膏,采用正确的刷牙方法,确保每个牙齿的表面都得到清洁。

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每天至少使用1次牙线或间隙刷清洁牙缝,去除牙缝中的菌斑和食物残渣。

使用抗菌漱口水:定期使用抗菌漱口水可以进一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预防感染。

注意饮食健康:减少高糖和高酸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会损害口腔黏膜,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感染的风险,戒烟限酒可以显著降低牙根尖周炎的发病率。

牙根尖周炎虽是常见口腔疾病,但并不可怕。了解其病因、症状与治疗方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再配合科学自我护理,多数患者都能收获满意疗效,重绽健康笑容。随着医学进步,未来其治疗会更高效精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