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骨折:不容忽视的骨骼损伤
作者: 郑煜肱骨骨折即上臂肱骨断裂,常见诱因有摔倒、车祸、运动损伤等。它主要分为肱骨上端、干、下端骨折。上端骨折常因摔倒时手臂保护引发,患者肩部疼痛、活动受限,抬手、旋转困难且疼痛;骨干骨折多由强烈外力导致,疼痛剧烈,手臂难活动,稳定性受损,还可能畸形;下端骨折多由跌倒或撞击造成,影响肘关节活动,屈伸不利,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治疗方式依骨折类型和程度而定,轻微者非手术,如石膏固定;严重者需手术。康复期要避免过早用力,严格遵医嘱,以促进骨折顺利愈合。
骨折可导致上臂外形变化
肱骨骨折一旦发生,往往会伴随一系列较为明显的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反映了骨折的实际情况,也是判断病情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重要依据。
剧烈疼痛:这是肱骨骨折最明显的症状。在受伤时,疼痛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用力还是移动受伤的手臂,都会加重疼痛。骨折发生后,疼痛往往难以忍受,并且可能会持续存在,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肿胀与淤血:骨折后,伤处常常会出现明显的肿胀。由于骨折时血管受损,受伤区域的组织会发生充血,导致肿胀。同时,淤血也可能伴随出现,特别是在摔倒或撞击的情况下,肱骨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变成紫红色或青紫色,显示出血肿的症状。肿胀和淤血不仅会影响手臂的外观,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活动受限:肱骨骨折后,受伤的上肢活动会受到很大限制。患者常常无法正常抬手、转动手腕或做其他日常活动,甚至连简单的举手动作都会感到困难和痛苦。骨折会使关节和肌肉功能受到影响,导致手臂活动受限,需要休息和恢复。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畸形或错位:如果骨折比较严重,肱骨可能会发生错位,导致上臂外形发生变化。例如,手臂可能看起来变弯曲或不对称,出现畸形。错位的肱骨有时也可能触碰到皮肤,造成明显的凸起。骨折部位的畸形或错位是骨折的一个典型表现,通常需要尽快进行治疗和复位,以避免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轻微骨折可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不太严重的肱骨骨折,旨在恢复与缓解症状。患者遵医嘱科学治疗、适度休息,可有效恢复,避免手术风险,促使骨折逐渐愈合。
石膏固定:这是治疗骨折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简单且稳定的肱骨骨折。在治疗中,医生会用石膏将手臂从肩部到手腕包裹起来,确保骨折部位保持稳定,避免移位。石膏固定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用力或湿水,同时定期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跟踪骨头的愈合情况,并给予指导。如果感到石膏过紧或手指麻木,要立即就医调整。石膏固定通常需要持续数周到数月,具体时间视骨折程度而定。
夹板固定:夹板固定是一种比石膏更灵活的固定方式。医生会用夹板包裹骨折部位,同时用绷带加以固定。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些情况下允许患者的手肘或肩部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避免长期固定导致关节僵硬。夹板固定更适合一些轻微骨折或患者需要适度活动的情况,但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调整夹板位置,以防止骨头移位或愈合不良。
功能性支具治疗:功能性支具是一种特制的护具,它可以固定骨折部位的同时,允许患者进行轻微的日常活动。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骨折愈合期较长的情况,通过支具的支撑,患者可以缓慢恢复手臂功能,同时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压力。然而,这种治疗需要患者有较强的配合意识,确保在活动中避免过度用力或动作幅度过大。
药物治疗:骨折后常伴有疼痛和炎症,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恢复。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止痛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减轻疼痛,同时消炎药可以帮助控制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炎症。此外,为促进骨骼愈合,还可能建议补充钙片、维生素D或骨骼健康相关的营养品。服药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不要随意加减剂量或长期服用止痛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或复杂的肱骨骨折,非手术治疗可能不足以确保骨折的有效愈合,这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钢板内固定:这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适用于严重移位的肱骨骨折。医生会在骨头的断裂处用特殊的钢板和螺钉将骨头牢牢固定住,使其保持正确的位置。这种方法能够稳定骨折部位,帮助骨头快速愈合。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医嘱固定手臂,待骨头完全愈合后,钢板可以选择取出,也可以长期留在体内,如果没有不适,通常无需移除。
髓内钉固定:髓内钉固定是另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适合肱骨中段骨折或一些复杂骨折。医生会将一根特制的金属钉插入肱骨的中心髓腔内,通过螺钉固定骨头两端,使骨折处稳定。这种方法具有切口小、固定牢靠的优点,术后恢复较快。患者需要按时复查以监测骨头的愈合情况,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再次手术取出髓内钉。
手术修复神经和血管:某些肱骨骨折可能伴随神经(如桡神经)或血管损伤,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手术修复神经或血管,确保手臂功能和血液循环正常。手术时,医生会在固定骨折的同时,小心处理受损的神经和血管。这种手术复杂性较高,但对于避免长期功能障碍非常重要。术后需要定期观察手臂的感觉和活动能力,必要时配合康复训练。
术后康复要讲科学
肱骨骨折后的康复是一个系统且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训练方法,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康复,才能促进骨折更好更快地恢复。
固定休息:骨折初期,固定是最重要的一步。医生可能会为患者使用石膏、夹板或者手术内固定装置,以稳定骨折部位。这段时间需要严格遵医嘱,保持患肢稳定,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用力影响骨头愈合。休息时,建议将患肢垫高一些,有助于减轻肿胀和促进血液循环。
消肿止痛:骨折后肿胀和疼痛是常见问题。冷敷是消肿的好方法,可以用毛巾包裹冰袋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0~15分钟,每天几次。同时,医生可能会开一些止痛药,患者需按剂量服用。如果肿胀持续时间过长或疼痛严重,应及时向医生咨询,避免影响恢复。
基础活动:当医生确认骨折部位稳定后,可以逐步进行基础的关节活动,以免关节僵硬。开始时,建议从手指和手腕的轻微活动入手,比如手指的握拳、张开等简单动作。这不仅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减轻长时间固定带来的不适感。
关节活动:骨折愈合到一定阶段后,需要重点恢复肘关节和肩关节的灵活性。可以在康复师的指导下,尝试一些简单的主动或被动运动,比如慢慢抬高手臂、缓慢屈肘等。开始时动作幅度不宜过大,循序渐进,避免用力过猛影响骨折部位的愈合。
力量训练:在恢复手臂活动范围的同时,肌肉力量训练也是康复的重要环节。经过初期的活动恢复,可以逐步加入一些轻度的力量训练,比如使用弹力带、轻哑铃等。通过力量训练,可以增强手臂及肩部的肌肉力量,为将来的生活和运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训练时需注意动作的规范,避免操之过急,以免导致拉伤或扭伤。
日常保护:患者在康复期间,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非常重要。尽量避免使用受伤的手臂提重物或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手臂的姿势,避免在休息或睡觉时对受伤部位造成压力。此外,适当的饮食也有助于康复,增加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对骨头的愈合有很大的帮助。
积极心态:康复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骨折后的康复可能会伴随着痛苦和不适感,患者在过程中容易感到沮丧或焦虑。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比如冥想、阅读、听音乐等,帮助自己舒缓情绪。与家人朋友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是保持积极心态的有效方式。
肱骨骨折常见且后果可能严重。了解其类型、症状、治疗及康复过程,有助于更好应对。患者和家属要重视治疗与康复,积极配合医生、遵循指导,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此外,日常应预防骨折,避免危险动作,加强运动保护,降低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