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不停?可能是支气管在“变形”

作者: 朱英飞

支气管扩张即支气管出现不可逆扩张与变形。正常支气管像通畅管道,负责输送空气以保障呼吸。但病变时,管壁被破坏,变得松弛、增厚、失去弹性,管腔更宽更扭曲。这会严重影响其功能,纤毛受损使痰液难排出,痰液积聚又滋生细菌,引发支气管和肺部反复炎症,让病情愈发严重。

多因素共同作用

支气管扩张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感染因素: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的常见病因。儿童期若患严重呼吸道感染,像肺炎、百日咳、麻疹等且未彻底治疗,就可能损伤支气管管壁结构。如百日咳杆菌引发剧烈咳嗽,会损伤支气管壁;细菌性肺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炎症也会侵蚀支气管壁,使其失去正常形态与功能。

先天遗传:部分人因天生支气管发育异常更易患支气管扩张。如先天性支气管软骨发育不全,软骨结构不完善,难维持正常形态与弹性,受轻微感染就可能发病。还有囊性纤维化等遗传病,患者黏液黏稠易堵支气管,引发反复感染,进而导致支气管扩张。

免疫缺陷:人体免疫系统出问题会增加支气管扩张发病风险。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患者抵抗力低,易受病原体侵袭,支气管和肺部常感染且难清除,久之引发该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如器官移植后患者,免疫系统受抑制,也容易患上支气管扩张。

咳嗽咳痰是典型症状

支气管扩张在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多种多样且对患者生活影响显著的症状。

慢性咳嗽:咳嗽是支气管扩张最常见症状,多为慢性且持续时间长。患者可能日夜都咳,平时或许只是偶尔轻咳,但病情加重或吸入冷空气、异味等受刺激时,咳嗽会加剧。这种频繁又难以控制的咳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休息,还影响其工作与正常的社交活动。

大量咳痰:支气管扩张患者咳痰量大,痰液黏稠,颜色多为黄、绿或黄绿色,内含大量细菌、炎症细胞与坏死组织。患者每日咳痰量可达几十毫升甚至更多,晨起因痰液积聚咳痰更明显,有患者形容咳痰如“开水龙头”,痰液不断涌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咯血:咯血是支气管扩张的重要症状,但非所有患者都有。当病变部位血管被炎症侵蚀或剧烈咳嗽致其破裂,就会咯血。咯血量不定,轻者痰中带血,重者大口咯血,甚至可能窒息危及生命。所以,患者一旦出现咯血,务必及时就医,接受相应治疗,以防意外发生。

呼吸困难:支气管扩张病情发展会使肺部通气功能受影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早期或仅在剧烈运动、体力劳动后气短,病情加重后休息时也会呼吸困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程度与支气管扩张范围和严重程度相关,扩张范围越大、病情越重,呼吸困难就越显著。

精准诊断早发现

支气管扩张的早期发现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而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诊断支气管扩张时,先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如严重呼吸道感染史、家族病史、吸烟史及当前症状等。接着进行体格检查,着重检查肺部。借助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能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病及病情严重程度,为后续诊疗提供依据。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胸部X光片可以显示肺部的大致形态和结构,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病变可以有所提示,但对于早期或者轻微的支气管扩张可能不太敏感。

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部的情况,了解支气管黏膜的病变、有无异物或者肿瘤等。对于一些咯血原因不明或者怀疑有支气管阻塞的患者,支气管镜检查尤为重要。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痰液检查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以及感染的类型,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细菌感染。痰液检查则可以检测痰液中的细菌种类、炎症细胞数量等,对于指导抗生素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

支气管扩张的治疗是一个综合且个体化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抗感染治疗:由于感染是支气管扩张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感染治疗是支气管扩张治疗的关键环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痰液引流:促进痰液引流对于支气管扩张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可以通过体位引流的方法,根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借助重力作用流向大气道,然后咳出。必要时还可采用支气管镜吸痰、灌洗,借助支气管镜直接深入气道,精准清除痰液与黏液栓,改善通气功能,利于病情恢复。

支气管舒张剂的应用:对于一些伴有支气管痉挛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可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来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支气管舒张剂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扩大支气管管腔,改善通气功能。

手术治疗:对于一些局限性支气管扩张,经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且反复出现感染、咯血等症状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病变的支气管组织,从而达到根治的效果。

支气管扩张是需长期关注的慢性病。了解发病、症状、诊断、治疗等知识,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发作与并发症。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保持乐观心态。如此,方能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占优,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