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盆腔炎有优势
作者: 曹玲君盆腔炎可引起宫外孕、不孕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
急性盆腔炎 有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严重者,将出现输卵管卵巢囊肿、输卵管积脓及宫腔积脓等。若患者在发病期间脓肿破裂未及时治疗,则患者死亡率将处于较高水平。
慢性盆腔炎 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异常等。该病往往经久不愈,反复发作,会使得约20%的女性罹患宫外孕、复发性自然流产,甚至继发不孕;有60%的患者会因炎症影响出现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痛等持续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卵巢功能减退、月经过少及月经淋漓不净等月经异常表现。
诱发盆腔炎的高危因素有:性生活活跃的年轻女性;不洁或不节性生活,如经期性生活、多个性伴侣、过早性行为、性生活过频等;不良的卫生习惯,如不及时更换卫生巾或接触不洁的卫生巾、外阴不清洁或过度清洁、经期游泳或盆浴等;下生殖道感染,如罹患各种阴道炎未及时治疗、衣原体感染、宫颈支原体感染等;宫腔手术后,如人流、放环、取环及刮宫等;临近脏器炎症蔓延,如腹膜炎、急性阑尾炎等;机体免疫力下降。
中医治疗盆腔炎有妙招
在中医看来,盆腔炎主要是因为一些“外邪”侵犯人体。如湿、热、病毒等侵犯盆腔,此时,若正气不敌,则可能淤结在盆腔,导致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甚至有可能形成盆腔粘连、包块、积液积脓等,中医称之为“?瘕病”。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式很多,根据四诊合参,辨证确定证型,再进行对症治疗和调理,正所谓“通则不痛”“邪去则正安”。盆腔的气血恢复正常流通,机体方可恢复健康。
临床上常用的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式有——
1.中药硬膏热敷 是通过将加工好的中药膏剂直接贴敷于患处,借助局部热敷的方式,使得药物充分地渗透进皮肤,直达病灶,从而发挥出独特的干预作用。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在经过皮肤吸收后,可通过刺激盆腔部位经穴,加速机体血液循环,进而达到改善组织营养状况的效果。这类治疗手段干预后所产生的温热效应,还能促进炎症渗出物吸收,同时能帮助消除患者盆腔炎性包块,抑制机体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这类中医外治法的应用,不仅可避免服用药物对胃肠道功能所产生的影响,还利于辅助和提升中药口服汤剂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类疗法应用时常常需要避开经期,以免影响月经量和月经周期。
2.温针灸 这类疗法是结合了艾灸及针刺两种中医干预方式。借助针刺疗法,可起到调节患者气血、疏通经络,改善机体局部组织营养状况的效果,同时其还有着激发机体新陈代谢,促进炎性症状消退的效果;艾灸则是借助燃烧艾叶所产生的温热刺激,起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促进气血流通,加速机体炎症渗出物的吸收,改善症状的效果。针刺加艾灸的双重刺激,可以很好的改善盆腔炎患者的不适症状,是治疗盆腔炎公认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
3.中药内服
针对发热期的患者,发热是因为盆腔感染“邪毒”(机体内产生的“垃圾”不能得到清理)积而化热。这类患者往往辨证为热毒壅盛型,中医会选取红藤、败酱草、金银花、连翘等具有利湿排脓、活血化淤、抗炎抗菌、清热解毒等作用的药物。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这类药物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垃圾”得到清理,盆腔环境清洁了,盆腔炎自然得到控制,发热、腹痛、脓性分泌物等诸多症状自然就缓解了。
淤热互阻型的急性盆腔炎患者容易出现盆腔疼痛急性发作且固定不移,分泌物脓性且有异味等症状。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利湿、活血化淤,不仅要清理“垃圾”,还要给环境通风去湿,让气血流动起来。三棱、莪术、丹参、桃仁、青皮等药材就像吸尘器,帮助身体破除垃圾,恢复气血交通流畅。这些药物均具有消积止痛及破血行气的功效,而急性盆腔炎患者主要是存在着经络不通、气血淤滞的情况,应用此类药物后,则能有效缓解患者盆腔炎症及疼痛的表现。同时,这类药物还具有消积止痛的作用,对因盆腔炎所引起的积液及肿块也具有一定的消散作用,能帮助机体清理堵塞的血管,恢复盆腔组织气血运行,改善盆腔微环境。
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原则以祛淤散结、益气利湿为主。黄芪、党参、茯苓等补益健脾的药材,能帮助身体扶助正气,抵抗外邪侵入;蛇舌草、蒲公英、地丁草等可以帮助身体持续清理并维持一个健康的环境。此外,鳖甲、山慈菇等药物具有解毒化淤散结的功效,其应用后可促进盆腔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消散淤血,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化淤散结,促进组织的功能恢复。上述药物综合应用后,盆腔的微环境好了,湿邪、淤堵、积液得以及时清除,机体炎症消退,盆腔组织功能逐渐修复,慢性盆腔炎便可不再迁延反复。
4.盆腔理疗 通过磁疗、红外光等理疗方式,刺激特定的穴位,可迅速缓解机体紧张及疼痛,并促进炎症局部的血液淋巴循环,如此干预一方面可加速机体炎性物质的清除,增加机体营养供应,调整内脏功能,同时还具有协调阴阳平衡,提升机体免疫力水平,促进盆腔炎康复的效果。
5.中药保留灌肠 女性生殖系统与直肠紧邻,结合这一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将对症的中药组方煎制成汤剂,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在直肠黏膜直接吸收,透过血液循环的作用下,药物活性成分直达病灶,发挥活血化淤、清热解毒、散结镇痛等功效。
中医中药讲求个体化辨证施治,应用中医中药治病可以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治疗,不仅仅能缓解症状,同时注重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才能使疾病不发作、发作后易趋康复、或不再复发。
【案例分享】张女士,今年38岁,经家人介绍来到我院中医妇科就诊,主诉反复腰酸,小腹痛1年,加重两天就诊。平素常感乏力,偶有便溏,腹部肥胖。小腹痛伴有腰酸,肛门坠胀感,疼痛放射至大腿,白带增多,颜色偏黄,轻度外阴瘙痒,喝水少时有尿频尿痛。B超提示:输卵管积脓、盆腔积液。血检验结果提示:炎性指标升高。查体:舌质暗红有齿印,散在有淤点淤斑、苔黄腻、脉细弦,经过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虚湿热血淤,给予四物汤+红藤败酱散随证加减,7天后复诊,诉腰酸腹痛减轻,白带减少。症状控制后,原方调整,加用补中益气汤等药物来培补正气,同时全程配合以外治法,即腹针针刺联合雷火灸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经过中药口服+中医外治法联合治疗,2个月后,该患者诸症消失,复查B超提示子宫附件正常。半年后张女士带母亲来看诊时,说盆腔炎至今未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