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起跌倒的老年人,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

作者: 国立生

扶起跌倒的老年人,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0

跌倒,这个看似平常的意外,实则是潜藏在暗处、对老年人生命健康的“健康杀手”。老年人骨质较为脆弱,一旦跌倒,极易引发骨折,头部着地还可能导致颅脑损伤等严重后果。此外,跌倒事件会极大地打击老年人的自信心,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掌握老年人跌倒后的急救方法,了解如何预防二次伤害,对降低跌倒给老年人带来的伤害、提升其生活质量而言,有重要意义。

“黄金时刻”,正确行动刻不容缓

当老年人不慎跌倒时,急救的及时性与正确性成为关键,这直接关系老年人的生命安全与后续康复情况。在危急时刻,我们务必要遵循科学的急救原则,冷静且迅速地采取行动,为老年人的生命健康筑牢防线。当老年人跌倒后,切不可盲目地立即将其扶起,因为不了解老年人具体伤情,贸然搀扶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特别是当老年人头部、脊柱等重要部位损伤,不当移动可能致使骨折移位,从而损伤神经,造成严重后果。

1.及时送医的关键判断

老年人跌倒后,准确识别危险信号是决定是否立即送医的关键。其中,髋部疼痛和意识模糊是两个重要的危险信号。

若老年人跌倒后直呼髋部疼痛,且无法站立行走,极有可能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后常见的严重损伤之一,患者髋部会出现剧烈疼痛,局部淤青压痛、叩痛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肢缩短畸形,无法正常站立与行走。一旦老年人髋部骨折,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在等待期间,切勿随意移动老年人,以免加重骨折移位,增加患者痛苦与损伤程度。

意识模糊同样不容忽视。倘若老年人跌倒后出现意识模糊,表现为对周围环境认知能力下降、反应迟钝、言语不清等,这可能是由颅脑损伤、脑卒中、低血糖等多种疾病引发的,应立即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在送往医院途中,要密切留意老年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其呼吸道通畅。若老年人有呕吐现象,需及时清理口腔和鼻腔内的呕吐物,避免窒息。

除了髋部疼痛和意识模糊,还有一些症状也表明老年人伤情严重,需要及时送医,如大量出血、呼吸困难、胸部疼痛、剧烈头痛、肢体抽搐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我们要争分夺秒,尽快将老年人送往附近医院,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2.扶起的每一步,安全都至关重要

经过评估,若老年人意识清醒,且无明显骨折、脊柱损伤等状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考虑将老年人扶起。需要注意的是,若老年人损伤部位肿胀得越厉害、瘀斑出现越早,说明损伤越严重,可能存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损伤,搀扶时务必谨慎。

扶起老年人的过程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每个步骤都要谨慎操作,避免给老年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首先,应轻轻地支撑老年人的背部和臀部,缓慢将其侧身,使其呈侧卧位后,慢慢地让老年人用手和膝盖着地。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动作的协调性,避免用力过猛。接着,将一把不带滚轮的椅子或支撑物放置在老年人面前,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支撑点,让老年人将手放在椅子上,借助椅子的支撑力,慢慢调整姿势为单膝跪地。此时,再把另一把不带滚轮的椅子或支撑物放在老年人身后,轻轻辅助老年人用自己的手臂和腿部力量撑起站立,并引导其缓缓坐在身后的椅子上。最后在坐下前,让老年人先用手触摸椅子,确认位置准确后,再慢慢坐下。

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突然的体位改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引发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因此,扶起老年人的整个过程至少需要3分钟,让老年人的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体位变化,降低因体位性低血压等原因增加跌倒的风险。

家庭应急包助力预防跌倒后的二次伤害

在老年人跌倒后的救治及康复过程中,预防二次伤害是极为关键的环节。这不仅关系老年人能否顺利康复,还直接影响其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除了在跌倒时进行科学救护,还可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准备家庭应急包,有效降低跌倒二次伤害发生的风险,为老年人的安全提供保障。家庭应急包括急救毯、骨折夹板、紧急呼叫按钮等,这些物品能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为老年人的救治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1.急救毯

急救毯通常由铝箔等特殊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当老年人跌倒后,尤其是在寒冷环境,急救毯能有效阻挡外部寒冷空气对老年人体温的影响,减少热量散失,帮助老年人维持正常体温。同时,急救毯还具有防水、防风性能,可以为老年人遮风挡雨,使其免受恶劣天气的侵害。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急救毯还能充当担架,用于搬运受伤老年人。

2.骨折夹板

当老年人跌倒骨折时,骨折夹板可起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防止骨折断端移动,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部位进一步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和软组织。选择骨折夹板时,应优先挑选材质轻便、易于操作的,如塑料夹板或木质夹板。同时,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依据老年人的肢体选择合适的尺寸,确保能有效固定骨折部位,在夹板与身体之间应适当加衬垫,防止局部受压,引起缺血。使用骨折夹板时,要注意操作方法,防止因固定不当而加重老年人的伤痛。

3.紧急呼叫按钮

紧急呼叫按钮是老年人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救命稻草”。它操作简便,老年人只需轻轻按下按钮,就能向预设联系人发送求救信号,如子女、邻居或急救中心。一些先进的紧急呼叫按钮还具备定位功能,能实时向救援人员发送老年人的位置信息,大大提升救援效率。对于独居或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而言,紧急呼叫按钮是他们的安全保障。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可将紧急呼叫按钮随身携带,如挂在脖子上或放在口袋里,以便在发生跌倒时能迅速按下按钮,寻求帮助。然而,目前紧急呼叫按钮的普及率并不高,这需要社区和家属共同努力,实现普遍部署并确保及时响应。

除上述物品外,家庭应急包中还可配备一些常用急救物品,如消毒棉球、碘伏、创可贴、绷带等,这些物品可用于处理擦伤、划伤等轻微伤口,防止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总之,合理配置家庭应急包是预防老年人跌倒后二次伤害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在家中准备齐全的应急物品,我们能在老年人跌倒后第一时间进行有效处理,为救治争取宝贵时间,降低二次伤害发生风险。同时,家庭成员应定期检查应急包中的物品,确保其在有效期内,并熟悉各种物品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正确、迅速地使用。

预防跌倒真的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情,要告诉老人,万一不小心跌倒,要尽量用双手支撑身体来降低伤害,这样即使手腕部分不幸骨折了,也不会影响正常的活动和行走,恢复得也比较快。

对于“防跌倒”,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老人的生活环境,也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如老人跌倒很多情况下是发生在家中,一定要保证家中没有障碍物,厕所要安装扶手,尤其要让老人不要穿没有脚跟的拖鞋。②保证营养,热量、蛋白质要充足,长期营养不足可能引起低血糖、头晕等症状,更容易跌倒,还要注意补钙、补充维生素D和氨糖(软骨素,可以保护关节,让活动更加灵活)。③适量运动(打太极拳、慢走、小跑等),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④用药观察,如果老人正在服用会增加跌倒风险的药物(会引起头晕、嗜睡的药物),日常生活中家属便要多多观察,适当休息。

我们必须意识到,家庭是老年人最温暖的港湾,子女和家人应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与陪伴,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环境,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唯有如此,才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降低跌倒后二次伤害发生的可能性。

(编辑    周逸宁、王    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