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锻炼,老年人跌倒概率降四成

作者: 吕红斌

专家简介

做好锻炼,老年人跌倒概率降四成0

吕红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运动医学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及运动康复专业学组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社会兼职。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及湖南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长沙市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擅长运动损伤的治疗及运动康复。

跌倒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大隐患。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后,骨折发生率高达36.84%。跌倒不仅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上的伤痛,还容易引发心理上的恐惧与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值得庆幸的是,跌倒并非无法预防,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老年人的跌倒风险能够减少40%。

做好锻炼,老年人跌倒概率降四成1

对于老年人而言,锻炼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之举,而是关系身体健康的“雪中送炭”之策。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反应速度等身体机能会逐步下降,这些因素增加了跌倒的风险。锻炼就如同给身体 “充电”,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尤其是下肢肌肉,让老年人不仅在行走、转身等动作中更加稳健,还能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减少因关节僵硬导致的摔倒。锻炼还能够提高大脑的反应及平衡能力,使老年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调整身体姿势,避免跌倒。

力量训练,筑牢身体根基

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运动中,力量训练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它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弥补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肌肉下降,显著提升身体的稳定性与平衡性,进而大幅降低跌倒风险。

1.坐姿抬腿:激活股四头肌

坐姿抬腿是一项专门针对股四头肌的训练动作。随着年龄增长,股四头肌会逐渐萎缩,力量变弱,这不但会影响老年人的行走能力,还会使他们更容易跌倒。

进行坐姿抬腿时,首先,要挑选一把稳固且高度适宜的椅子,坐在椅子前端,保持整个脊柱处于稳定状态,双脚自然平放在地面上。接着,保持腹部肌肉收缩,身体微微后仰,缓慢抬起一侧的腿,尽量保持腿部伸直,脚尖微微勾起,充分感受股四头肌的收缩,停留2—3秒后,再缓慢放下,换另一侧腿重复相同动作,每组进行15次,每天进行3组。这种训练方式既能够有效刺激股四头肌,促进肌肉生长与增强力量,又不会给老年人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

长期坚持坐姿抬腿训练,能够显著提升下肢力量,让老年人在行走、上下楼梯、起身等日常活动中更加轻松自在。强壮的股四头肌还能为膝关节提供更好的支撑与保护,减少膝关节的磨损与降低受伤风险,进而降低跌倒的可能性。

2.弹力带侧步走:强化臀中肌

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侧,尽管它不像臀大肌那样引人注目,但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臀中肌力量不足,会导致老年人在行走时步态不稳,容易出现摇摆、倾斜等状况,从而增加跌倒的风险。

做好锻炼,老年人跌倒概率降四成2

弹力带侧步走是一种极为有效的臀中肌强化训练方法。训练前,需要准备一条合适的弹力带,将其调整成X形,套在双脚脚踝上方,微微屈膝,保持半蹲姿势。随后,向侧方迈步行走,迈脚时,能切实感受弹力带的阻力,同时臀部外侧发力,带动身体向侧方移动,另一只脚跟随移动,始终保持双脚之间的距离不变。每组进行10—15步,每天进行3组。

在进行弹力带侧步走训练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切勿晃动或倾斜,脚步要平稳,不要过快或过猛。这种训练方式能够有效激活臀中肌,增强其力量与耐力,改善步态的稳定性。当臀中肌变强壮时,老年人在行走时就能很好地掌控身体,步伐更加稳健,从而降低跌倒的风险。

平衡训练,开启稳定生活

除了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是预防老年人跌倒的重要运动。良好的平衡能力能够助力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身体平衡,减少因重心不稳而引发的跌倒。

1.单腿站立

训练时站在墙边,保持双脚并拢,缓慢抬起一只脚,将身体重心转移到另一条腿上,同时用手轻轻扶住墙壁,以此保持身体稳定。刚开始时,可能仅能坚持几秒钟,这属于正常现象,随着训练的持续推进,身体的平衡能力会逐步增强,坚持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单腿站立训练时,务必选择平衡的地面,避免在不稳定的地面或存在障碍物的地方训练,防止摔倒受伤。如果在训练过程中感到头晕或不适,应立即停止训练,稍作休息后再尝试。

2.踮脚尖走

训练时,两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提起脚后跟,利用脚前掌支撑地面,以正常的步行速度向前步行5米,然后转身,以同样速度返回起点。每往返5米为1组,总共完成3组。

3.左右交替弓步蹲

放松站立状态下,双手放在腰侧,将一只脚向前跨出一大步,拉大前后脚的距离。弯曲前脚膝盖呈90度,后脚膝盖自然弯曲,保持2秒,再恢复起始姿势,换另一只脚向前,重复上述动作。可逐渐增加次数,每次训练最多不超过50次。

训练时,要注意膝盖不能碰地,若在运动过程中感到疼痛,应立即停止。

柔性运动,提升身体柔韧度

柔性运动以其独特的柔和与流畅特性,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温和且高效的锻炼方式,能够帮助他们调和身心的同时,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与协调性,从而预防跌倒。

1.太极拳 “云手”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与养生智慧。其中,“云手”动作是太极拳的经典招式,对于预防老年人跌倒有独特的作用。通过一系列连贯、柔和的动作,帮助老年人训练重心,以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与协调性。

在做“云手”动作时,应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身体渐向右转,左脚尖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右前、眼看左手。接着,上体慢慢左转,身体重心随之逐渐左移;左手由脸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膀前,手心斜向后,眼看右手;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完成上述动作后,上体再向右转,同时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眼看左手;右手右侧运转,手心翻转向右;随之左腿向左横跨一步。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动作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

锻炼过程中,脚步移动、身体转动与手部动作的配合极为关键。脚步的移动要轻盈、平稳,如同猫步一般,避免出现拖沓、沉重的情况。身体的转动要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做到“一动无有不动”。手部动作要圆润、柔和,如同在画圆,两臂的运转要自然、协调,不可僵硬、脱节。同时,要注重呼吸的配合,一般采用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微微隆起,呼气时腹部微微收缩,呼吸要均匀、深沉,与动作节奏相契合。

为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建议老年人每周进行3次“云手”练习。每次练习时间可依据个人身体状况和体力进行调整,一般在20—30分钟为宜。长期坚持练习“云手”,能够逐步提高老年人身体的平衡能力与协调性,使身体更加灵活、稳定,从而有效降低跌倒风险。

2.瑜伽树式

瑜伽树式是瑜伽中的经典平衡体式,它通过单腿站立的姿势,强化老年人的本体感觉,提升身体的平衡能力。

老年人练习瑜伽树式时,首先,要以山式站立,双脚并拢,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挺直腰背,收腹挺胸,眼睛平视前方,保持身体稳定和呼吸均匀。其次,将重心慢慢转移到右脚,屈左膝,用左手抓住左脚,将左脚抬离地面,把左脚放在右大腿内侧,膝盖向外打开,尽量使左大腿与地面平行。双手在胸前合十,保持手臂伸直,肩膀放松,不要耸肩。再次,找到一个凝视点,如前方的某一点,以此帮助保持身体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身体重心落在右脚脚底,均匀分布在脚跟、脚掌和脚趾上,右脚的脚趾可以微微展开,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最后,要保持腹部收紧,核心肌群发力,确保身体平衡。

呼吸控制是做好瑜伽树式的关键技巧之一。在吸气时,感觉身体向上延展,仿佛有一股力量从脚底延伸到头顶,同时将双手向上举过头顶,保持手臂伸直,双手合十,指尖指向天空。在呼气时,慢慢将双手放回胸前,同时放松身体,但要保持身体的平衡与稳定。呼吸要缓慢、均匀,通过呼吸,让身体更加放松,注意力更加集中。

通过对身体平衡感的训练,瑜伽树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稳定性,减少因重心不稳而导致的跌倒事故。在练习时,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如果一开始无法保持平衡,可以先靠墙练习,或者将脚放在小腿上,随着平衡能力的提高,再逐渐增加难度。每次练习时,每侧腿可以保持3—5组呼吸,每组呼吸进行5—10次,然后换另一侧腿重复练习。

在预防老年人跌倒的过程中,坚持运动是核心要点,家人的监督与鼓励是重要动力,定期评估和调整训练计划是有力保障。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美好、安心。

(编辑    周逸宁、姚宇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