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困难竟是这扇“门”坏了

作者: 江晨

受访专家

吞咽困难竟是这扇“门”坏了0

陈洪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超声内镜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秘书长兼委员、超声内镜学组副组长。擅长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重症胰腺炎的综合治疗,胰腺脓肿的内镜下清除术,胰腺囊肿的精准诊治,胰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及胆胰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食管胃曲张静脉的精准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间质瘤、平滑肌瘤等内镜下切除;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切开与瘢痕切除术;消化道瘘的内镜综合治疗。

吞咽困难竟是这扇“门”坏了1

李爱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医师。现任浙江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小肠学组委员,浙江省预防医学会老化病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擅长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消化道癌前病变,早期癌、间质瘤、平滑肌瘤等内镜下切除术;消化道黏膜下隆起及胆胰疾病的超声内镜诊治;各种消化道出血,尤其肝硬化食管胃曲张静脉的精准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扩张、消化道内瘘的内镜综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及炎症性肠病等疾病诊治。

吞咽困难竟是这扇“门”坏了2

吃饭,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享受生活,但对有些人来说,却十分痛苦。稍微大块点的食物吞下去就“如鲠在喉”,要么噎住,要么很快就得呕吐出来。那么,这个“隐形杀手”究竟是谁?它为什么总在吃饭时“发难”?吃饭时,出现吞咽困难,很有可能是我们身体中的一扇“门”出现了问题。

“细嗓子眼”女士见到食物就发怵

47岁的李姐身高170厘米,体重只有42千克,和同龄人站一起,她纤细高挑。自20多年前起,李姐就得了一个“怪病”:吃饭时,吞咽不顺畅,食物好像噎在胸口,要不停喝水才能顺利把饭吃下去。李姐的老公常常调侃她“嗓子眼细”。李姐吃饭时要细嚼慢咽,花的时间往往比别人长许多。近日,李姐在吞咽食物时愈发困难,有时稍微吃点偏硬的食物,一旦没有嚼碎,不仅会恶心、呕吐,半夜还会反酸、胃灼热,甚至整个胸口都隐隐作痛,有时连喝口水都困难。特别是在紧张或生气时,症状会更加明显。李姐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胃贲门狭窄、胃食管反流病,用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并未得到根治。

吞咽困难竟是这扇“门”坏了3

2024年12月初,李姐的哽噎感加重,吞咽时胸口会剧烈疼痛,吃一点儿东西就会反酸、胃灼热,难受得无法入睡。有次,吃了一块不大的红烧牛腩,咽下去后牛肉像是“顶”在了胸口,水也喝不进去,全部都吐了出来,呕吐物还反流到鼻腔,让她苦不堪言。当地医院给李姐用药后,她病情无明显好转,无法进食,人也越来越瘦弱。

于是,李姐前往省城医院进行诊治,很快被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通过影像检查,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姐食管有明显扩张,但在食管下段和胃交界处却突然变窄,呈“鸟嘴”样,与粗细均匀的正常食管大相径庭,这是贲门失弛缓症的典型表现。由于李姐瘦弱、贫血、血液携氧能力较差,这对手术麻醉是不小的挑战。在消化内科专家团队和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实施了经口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手术不到1小时就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困扰李姐进食受阻的问题得到了立竿见影的缓解。

专家巧手修复“坏了”的门

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of cardia,AC)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贲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食管功能障碍,食物不能顺利进入胃部,滞留在贲门,食管逐渐扩张。

简单来说,人的胃有两个门,一个是与食管下端相连的贲门,即胃的入口;另一个是与肠道相连的幽门,即胃的出口。贲门处的肌肉(括约肌)能舒缩,就像一个开关。当食物下来时,贲门就会张开,当食物进入胃里后,它就会关闭,以防胃里的内容物反流进食管。李姐“怪病”是因为其贲门的肌肉太紧,食物咽下去后,堵在食管里下不去,导致食管黏膜充血水肿、发炎,进一步加重食管的梗阻,造成胃酸反流。

贲门失弛缓症有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肺部感染等症状。临床上,常有药物治疗、局部注射肉毒素治疗、球囊扩张术治疗、开胸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可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缓解症状。但这些治疗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如疗效不确切、易复发、创伤大、恢复周期长等。

李姐所接受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手术名为经口内镜下食管下段括约肌切开术。这是一种运用胃镜在患者的食管壁内打“隧道”,切断食管下段紧张的肌肉层的微创手术。这个手术既能解除食管下段括约肌对食管的“束缚”,又能保留食管黏膜的完整性,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成功率高。

吃东西梗噎,及时检查防癌变

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由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引起的,病变可见食管壁内迷走神经及食管壁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减少,但食管下段括约肌内的细胞数减少程度要比食管体轻;还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感染或环境因素有关。尽管贲门失弛缓症并不常见,但是其诊断、治疗并不困难。当出现吞咽困难时,患者应高度重视,及时去医院检查。吞咽困难可以分为口咽性吞咽困难和食管性吞咽困难。当发生口咽部炎症或溃疡时,消炎后症状就会缓解。如果出现长时间吞咽困难,就要考虑贲门失弛缓症、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食管良性肿瘤、食管癌、贲门癌、食管憩室甚至神经系统病变等多种可能,因此在诊查贲门失弛缓症的同时,要排除有无其他器质性疾病。李姐在诊断过程中,还发现她的食管黏膜发生了病变,取病理活检后发现是早期癌变。考虑到她对手术的耐受度,计划3个月后再进行胃镜下食管早癌微创根治手术。

重养护,让“生锈”的门灵活开关

即使针对贲门失弛缓症进行了相应的治疗,也有复发的风险。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需要积极预防,防止复发。日常养护应做好以下4点,才能让这扇“生锈”的门灵活开关,减少“卡喉”的烦恼。

(1)改善饮食习惯: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餐后可适量饮温水以清洁食道。睡前2小时勿进食,避免食用过冷、过热、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等饮品,严格戒烟,以减少对食管的刺激的同时,预防食管疾病。

(2)适量运动: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易出现胃食管反流,饭后立刻躺下,可能会加重反流症状,建议饭后适当活动,餐后1—2小时不宜平卧,以促进胃排空。为防止胃食管反流现象,睡眠时宜抬高床头10—15度,保证头高脚低或取平卧位。

(3)保证积极情绪:日常还可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减少生活中的挫败感,以期降低因心理因素诱发贲门失弛缓症的风险。此外,还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4)定期体检、及时就医:贲门失弛缓症治疗成功后,仍应定期体检,每隔1—2年便应进行钡餐检查及食管动力学检测。若出现复发或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编辑    王    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