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吃饭不可盲目“管住嘴”
作者: 马一菡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糖友”)需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与糖尿病和谐共处。因此,如何做好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糖尿病患者怎样吃饭,才能控制血糖,并提高生活质量呢?
糖尿病患者“管住嘴”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无法正常调节体内血糖。血糖与饮食息息相关,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饮食管理,以控制血糖。糖尿病不仅有血糖代谢障碍,还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肾脏损伤和视网膜病变等,而合理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例如,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摄入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来减少氧化应激,从而保护各器官免受高血糖的侵害。
此外,体重增加会降低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调节更加困难。因此,体重管理也是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而体重与饮食密不可分。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饮食的同时还可以适量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促进脂肪分解,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糖尿病患者更应吃好
很多糖尿病患者为了“管住嘴”,常会选择少吃,或是不吃,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糖尿病患者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为三大营养素为主,其中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占整体营养摄入的50%— 65%,脂肪应占20%—30%,蛋白质应占15%—20%。
1.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最需要关注的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它直接影响血糖水平。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其中,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乳糖)会被人体迅速吸收消化,导致血糖迅速升高,而多糖(如淀粉、膳食纤维)则需要更长时间消化,血糖升高的速度较慢。
精制糖和精粮等富含单糖和多糖,如白米、白面、甜食和含糖饮料等,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在短时间内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增加胰岛的负担。建议糖尿病患者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豆类(绿豆、红豆等)和非淀粉类蔬菜(西蓝花、菠菜、青椒等)。这些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还能减缓人体吸收消化碳水化合物的速度,避免餐后血糖剧烈波动。
2.脂肪
脂肪让不少糖尿病患者“如临大敌”,这种认识并不完全正确。糖尿病患者要减少摄入的是饱和脂肪和有害的反式脂肪,而不饱和脂肪有益心血管健康,能够促进人体代谢。在烹饪时,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选择植物油而不是动物油。
3.蛋白质
人体修复组织、维持免疫系统健康离不开蛋白质的摄入。与其他营养素相比,蛋白质需要的消化时间较长,它能够有效延缓血糖的提升速度。因此,糖尿病患者每餐应合理摄入蛋白质,不仅有助于维持饱腹感,还能促进血糖平稳。

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包括鱼类、禽肉、瘦肉、蛋类和豆类等。其中,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并且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适当多吃有利于心脏健康,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对于不爱吃肉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可选择豆制品来补充蛋白质。豆腐、豆浆和各种豆类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还富含膳食纤维,能在控制热量摄入的同时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
除了合理摄入三大主要营养素,蔬菜和水果也是糖尿病患者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科学食用能够有效延缓血糖升高的速度。糖尿病患者可适当增加各种非淀粉类蔬菜的摄入,如绿色蔬菜和十字花科蔬菜。在选择水果时,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谨慎,这是因为过量食用高糖水果会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患者应选择低糖水果,如草莓、蓝莓、橙子、苹果、樱桃等,同时将水果的摄入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定时进餐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如果患者过于饥饿,可能会忍不住暴饮暴食,导致血糖波动,而规律地进餐有助于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坚持三餐规律进食,必要时可以在两餐之间安排1—2次小加餐,避免血糖在两餐之间出现大幅波动。定时进餐除了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还可以充分发挥胰岛素的作用。对于服用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定时进餐可以促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与食物的吸收消化时间相匹配,从而增强血糖控制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适量饮水。水不仅是生理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帮助稀释血液中多余的糖分,促使肾脏发挥排泄作用,从而促进糖代谢。糖尿病患者每天应饮水1.5—2升,避免选择含糖饮料、果汁和酒精饮品。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可随身携带水杯,时刻补充水分。
养成良好的烹饪习惯同样重要。高盐饮食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健康风险,摄入过量的盐会引起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大糖尿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因此,糖尿病患者烹饪时要注意减少盐的量,并减少食用加工食品和快餐,将每日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编辑 顾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