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知道的衰老真相

作者: 毕佳佳

专家简介

你需要知道的衰老真相0
标题

王江敏  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老年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老年医学社区慢性病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南省糖尿病学会委员、河南省糖尿病健康教育委员会委员;擅长治疗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等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骨质疏松症,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对合并急慢性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多病共病患者,有综合诊疗经验;对多病共病营养支持、心理支持,感染、疼痛等疾病的诊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面对衰老,有人恐惧,有人坦然,还有人充满了困惑与疑问。接下来,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之旅,揭开衰老的神秘面纱,了解那些关于衰老的知识。

“断崖式衰老”真的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会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近年来,“断崖式衰老”一词频繁出现,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它描述的是一种在短时间内,身体或外貌迅速老化的现象。那么,“断崖式衰老”真的存在吗?

1.人会出现两次“断崖式衰老”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衰老不是匀速发生的,而是会在45岁和60岁左右经历两次“断崖式衰老”。这项新研究发表在《自然》旗下子刊《自然·衰老》。

这项研究对25—75岁的108名美国受试者进行了数年的跟踪调查,对单个受试者的最长监测时间达到6.8年。研究人员分析了数千种分子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的变化轨迹,并且绘制成曲线图。结果显示,曲线图在 45 岁和 60 岁左右分别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峰值,这成为衰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分别对应着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的开始。

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转录物、代谢、细胞因子、肠道微生物等许多指标,都在45岁和60岁左右出现了剧烈波动。这表明,45岁和60岁这两个年龄节点与衰老相关的变化并不局限于分子和细胞层面,而是从内到外的全层次、整体性、系统性的改变。

2.人体衰老从细胞开始

很多人认为衰老是从头发、骨骼、皮肤等器官组织开始的,但其实这只是一种直观感知。从微观上讲,真正的衰老是从细胞开始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的代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人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甚至出现一系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细胞老化的速度越快,身体机能的衰退也越快。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细胞衰老呢?细胞衰老与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有关。端粒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头,细胞每分裂一次,这个“保护帽”就会变短一点,直至最终耗尽。这时候,染色体就失去了保护,可能发生很多突变。为了减少错误,细胞就给自己按下了“暂停键”,不再分裂了,进入一种类似“退休”的状态,这就是细胞衰老。因此,衰老是细胞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一种机制。

3.慢性炎症是衰老的显著标志

意大利免疫学教授克劳迪奥·弗兰切斯基曾提出“炎症性衰老”的概念,指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在没有明显感染的情况下,会长期处于一种慢性、低水平的炎症状态。慢性炎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

炎症虽然是身体应对感染的一种正常反应,但如果长期存在,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慢性炎症是衰老的加速器,它通过多种途径改变着身体的细胞环境和免疫功能。炎症因子的持续释放、氧化应激的加剧、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这些机制相互交织,最终导致身体提前进入衰老状态。

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上升,可能是衰老的重要特征,甚至是一种标志。

更年期的本质是衰老

人们常常将更年期视为一种“疾病”或“综合征”,但实际上,从生理角度来看,更年期的本质是衰老。它是人体自然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标志着生殖能力的逐渐衰退和机体功能的逐步转变。

1.女性迎来更年期的信号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的卵巢功能会逐渐减退,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从而引发一系列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女性可能会突然感到潮热和盗汗,这些症状可能在一天内多次发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日常生活。此外,更年期女性的月经会变得不规律,经期可能缩短或延长,经血量也会减少。最终,月经会完全停止,这标志着女性生育能力的结束。

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调节情绪的激素(如5-羟色胺、多巴胺、内啡肽、肾上腺素等)分泌异常,破坏身体的生理平衡,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更年期女性可能会出现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会有所下降。

在泌尿生殖系统方面,雌激素对维持阴道弹性、阴道湿润度和尿道健康非常重要。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降,会导致阴道壁变薄、血流减少,尿道和膀胱黏膜萎缩,抵抗力下降。同时,阴道干涩、阴道瘙痒及性欲减退等问题逐渐显现,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也随之增加。

你需要知道的衰老真相1
标题

雌激素对骨骼有保护作用,但是随着更年期的到来,雌激素水平下降,对骨骼的保护作用减退,骨骼变得脆弱,从而增加骨折的发生风险。此外,在绝经后的初期阶段,骨密度的下降速度最快,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

雌激素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脂水平。同时,它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当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时,雌激素对血管的保护作用减弱,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和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会随之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2.男性也有更年期

说起更年期,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女性有更年期,其实男性也有更年期,只是表现形式相对隐匿。男性的更年期,并非一个骤然发生的事件,而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是男性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自然过渡阶段。

在这一时期,男性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水平逐渐下降。睾酮,作为男性体内的主要雄激素,对于维持男性的性功能、骨密度、肌肉质量、红细胞生成和情绪调节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睾酮的合成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睾丸间质细胞中的胆固醇代谢障碍引起的。男性的睾酮水平一般在30岁达到高峰,40岁开始逐渐下降。性功能上,更年期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射精无力、精液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性生活质量;体能上,更年期男性的体力和耐力下降,肌肉含量减少和肌肉力量减弱,他们可能会更容易感到疲劳,出现腰酸、腿软等症状;精神上,更年期男性可能会感到烦躁、易怒、焦虑等,记忆力和注意力会逐渐减退。此外,睾酮水平的波动还可能影响更年期男性的睡眠质量,导致其出现失眠、多梦等症状。

一般来说,大多数男性的更年期在40—55岁开始,但也有早自35岁或迟自65岁,甚至70岁开始的。并非所有男性步入更年期后都会出现临床症状,据统计,30%—40%的中老年男性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状和体征。也就是说,这个过渡时期可能是一个正常的老化过程,也可能是一个伴随着临床症状的疾病过程。

大脑的“衰老期”其实来得很晚

与大脑成熟较晚相对应,其衰老期也来得较晚。最新研究指出,在90岁高龄时,健康人的大脑仍能持续发育新的神经元。

虽然大脑内大部分神经元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但在成年人大脑的特定区域,如海马体,仍会形成新的神经元,这一过程被称为成体神经发生。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这一现象会在啮齿类动物和其他脊椎动物体内发生。同时,有研究表明新生神经元会融入人体组织。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对人类大脑内成体神经发生的程度提出了质疑。

英国剑桥大学神经科学家彼得·琼斯于伦敦牛津医学科学院的会议上提出,人类大脑的成熟过程并非迅速完成,而是一个缓慢且逐步推进的过程,直到30多岁才达到成人状态。他的研究认为,18岁时,人的大脑仍在经历显著变化,20岁后也容易受到精神障碍的影响,但这些问题通常在30岁左右能够得到解决。

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和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理事会的科学家们详细分析了58名人类被试者的组织样本。他们发现,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年龄相关性下降,但人脑海马体内成体神经发生可以持续终身。此外,这项研究还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内,新神经元的形成明显减少。

“老年病”不必过度担心

有些老年人身体稍有不适,就担心自己得了重病,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生怕病情加重。实际上,老年人的一些身体不适,并非疾病所致,而是人体自然衰老的表现,无需过度担忧,更不必进行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1.颈动脉斑块是血管老化的自然产物

颈动脉斑块是脂质、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钙和坏死碎片的聚集导致的动脉壁增厚。

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为40%,而60岁以上人群的检出率高达90%。就像使用多年的水管内壁会积累水垢一样,这是血管自然老化的一个过程。

如果超声检查发现斑块较为稳定,而且没有明显导致血管狭窄,那么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相对较低,可以动态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现颈动脉斑块也无需过度焦虑,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治疗即可。

2.瓣膜反流要分类看待

瓣膜是心房通向心室、心室通向大动脉的“单向门”,保证血液往一个方向流动。随着年龄的增长,瓣膜可能会受损,导致关闭不全,使得血液倒流,这就是瓣膜反流。在我国,老年人群中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为13.4%。

如果瓣膜出现轻微钙化和少量反流,但患者没有其他基础疾病,一般不需要治疗。对于轻度反流且没有不适症状的患者,控制好基础疾病即可。如果反流程度达到中度至重度,并且影响到了心脏功能,患者就需要考虑进行瓣膜修复术或瓣膜置换术。

3.退行性骨关节病存在明确的年龄差异

作为与衰老密切相关的退行性疾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疾病负担存在明确的年龄差异——老年人的患病率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合成胶原蛋白的能力会逐渐下降,这会导致关节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关节疏松、骨质增生、韧带弹性减退等。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衰老过程,大约一半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都会出现骨关节退变的相关表现。

中老年人应避免关节过度负重和大幅度活动,同时应进行适当的锻炼。饮食方面,中老年人应多摄入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牛奶、绿叶蔬菜和豆制品。此外,多晒太阳也有助于钙的吸收。中老年人必要时可以根据医嘱服药。

衰老是生命不可回避的自然过程,它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和一系列生理变化。我们应正确认识衰老,积极应对挑战,以拥抱健康、充实的老年生活。

(编辑    董    玲、黄奕言)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