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一泄了之不可取
作者: 徐帅 李郴龙干燥的秋季,除了易与肺相互感应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六腑之一的大肠也与秋季相应,容易感受邪气而发病。大肠“主津、主传导”,意思是大肠吸收食物残渣中的多余水分,形成粪便向下传导。中医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如水行舟”,燥邪损伤大肠的津液,“水”少了,“舟”走不动了,停在“河道”,就是便秘。
秋季是便秘的高发季节,但便秘产生的原因不止“水位下降,船搁浅了”,还可能是河道上船太多,堵了;或没有风带动船帆,航行费力;又或者船本身的动力不足……
便秘的感觉让人十分不爽,都想泄之而后快。然而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泄下通便不是唯一的干预措施,有时还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症状合理干预,有些便秘不需要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就可以改善。

根据分型调整生活方式
1.热结便秘
热结肠腑、灼伤津液、肠道枯燥、大便干结,导致粪便传导不利、腹中胀满;积热挟浊气向上,可致口干、口臭;内有积热,扰动心神,可出现心烦、燥热;津液亏虚,小便量少且色黄。
可适量吃一些寒凉食物,多饮水,清除肠道的热,增加肠道中的津液,帮助通便。严重时可适度使用泄下药物,但要注意“中病即止”,即有改善即可停止用药,防止产生依赖,加重便秘。
2.气滞便秘
肠道气机不畅,似“河面船太多”,堵住了通道,粪便不干结,但排便不顺,腹中胀满、疼痛;气下行不畅反而上逆,出现胸闷、嗳气、呃逆;糟粕停滞肠道内不得排出,肠鸣音、矢气亢进。
舒缓情绪、减少焦虑,通过深呼吸调节人体气机;轻轻按揉腹部促进局部气血运行,疏通脾胃气机。可食用理气类食物,如香蕉、柑橘、萝卜、山楂等,也可用陈皮、玫瑰花泡茶饮用。药物干预宜选用行气通便类的,严重时泄下药物可短期少量使用。
3.寒凝便秘
寒主凝,寒邪凝固津液、阻滞气机,似“河面冻起来了,船不能前行”;气血不通则痛,腹部胀满疼痛,按之加剧;体内寒邪盛,气血不达于四肢,手足不温。
“化冰”通肠,如多饮用温热的水,摄入温热、温性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如将取暖设备置于腹部,以祛除寒邪。冷秘一般是饮食不当或腹部受凉导致的,调整饮食及添衣加被可缓解,如长期冷秘,可能需要药物调理体质。
4.肠燥便秘
季节性便秘是最常见的便秘,外邪或内伤可导致肠道津液亏虚、肠道干燥,“载舟之水不足,舟不得前行”;粪便中的水分被大肠过度吸收,粪便干燥,难以排出,腹胀,按之可出现疼痛;肺与大肠相表里,可同时出现口燥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
“增水行舟”,增加肠道中的津液,如多喝水,多吃含水量丰富的水果、蔬菜;秋季管理好情绪、减少高强度运动,以及保持环境湿度也可减少便秘的发生;药物干预宜润肠通便。
5.气虚便秘
脾肺气虚,大肠无力推动粪便向下传导,似“没有风,船前行吃力”,粪便不干,但排出困难;肺气虚,出现便后乏力,出汗多,气短;脾气虚,出现精神疲惫,少动懒言,消化不良。
平时适度进行体育锻炼,不要久坐、久卧,以增强脾肺功能;可用黄芪、党参等泡茶补脾肺之气,便秘时适量食用蜂蜜也有助于排便。药物干预宜选用益气润肠类的,不宜泄下,会加重气虚。
6.血虚便秘
肠道的运动需要血液提供营养,血虚则肠道运动乏力,且津血同源,血虚则津液也少,肠道干燥,粪便传导困难;血虚不能滋养脏腑,可见面色不红润,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等伴随症状。
一般见于营养缺乏人群,如女性过度节食导致,建议此类人群增加饮食,多补充营养,可针对性食用红枣、桂圆、阿胶糕等具有补血作用的食品。
7.阳虚便秘
肾主司二便,大便的形成与排出,依赖肾阳的温煦与推动作用。肾阳虚衰,则阴寒内盛,大肠化物、传导的功能异常,排便困难;同时伴随气虚和寒凝的症状,如四肢不温、腹中冷痛等;水液不能得肾阳气化,小便量多。
多见于年老体衰的人群,脏腑功能衰退,需要补肾温阳。可食用韭菜、大蒜、葱、姜等温性食材,既能温阳,又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坚果有补肾的作用,所含的油脂可以润肠,多食坚果可减少老年人便秘的问题。
“顺便”养成习惯
1.三餐定时定量
饮食规律,食物可刺激胃肠产生排便反射;而三餐不定时、不定量,胃肠反射紊乱,容易发生便秘。
2.多吃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不可被肠道消化吸收,是粪便的主要成分,且膳食纤维粗糙,可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膳食纤维留存水分能力较强,可保持粪便柔软,减缓肠道吸取水分。
3.补充充足水分
缺少水分,粪便就会干燥,不易排出,“水大船才可以行得快”。每日清晨空腹缓慢饮用500毫升温开水可冲洗肠道,预防便秘。
4.少吃辛辣的食物
辛辣的食物对脾胃有刺激性,需要用津液来缓解,此时大肠中就会缺少津液,可诱发便秘。
5.养成早晨排便习惯
早晨5—7点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时间,大肠经气血旺盛,养成此时排便的习惯,能有效排出人体代谢的废物。
6.有便意就排出
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越长,水分被吸收就越多,粪便越干燥,越不容易排出。有便意要尽快找厕所方便,忍耐成习惯不仅容易便秘,还不利于肠道健康。

7.专心排便
排便时不要玩手机、看书等,专心排便,不要久蹲、久坐,延长排便时间会使排便速度越来越慢,逐渐造成便秘。
8.避免过度节食
节食减重成了时代潮流,然而摄入过少就没有足够残渣形成粪便,肠道会从仅有的残渣中汲取水分,粪便量少且干燥,不利于排出。
9.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还可增加腹部肌肉力量,帮助排便。
10.不滥用泻药
出现便秘,应先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善,严重时再考虑吃药,且“中病即止”,如果一便秘就用泻药,会产生药物依赖,不用泻药就不能排便,便秘的问题会越来越严重。
(编辑 迟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