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饮料反是健康“杀手”
作者: 张博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增强,运动成了很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运动后大汗淋漓,加之市面上的各类宣传,使运动饮料成为很多人的首选饮品之一。但运动饮料真的像广告说的那样功效显著,“累了、困了更要喝”吗?
4个“核心”构成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顾名思义,专门满足运动人群需求而设计的饮料,能补充营养,有助于提高人的运动能力。运动饮料通常会添加4个“核心”成分。
(1)糖类。与大多数饮料相同,糖类物质是运动饮料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包括糖浆、葡萄糖、白砂糖等。帮助身体快速补充体内消耗的葡萄糖,使肌肉更好收缩,改善机体能量代谢状态、调节体温,降低疲劳感。
(2)维生素。大部分运动饮料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其中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C。B族维生素作为人体氧化代谢的重要部分,在剧烈运动中会被大量消耗。因此,在运动饮料中常含有比每日推荐摄入量更大的B族维生素,有助于能量代谢。另外一些研究也发现,维生素B6对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有积极作用,这或许也是其作为重要营养素的原因之一。
(3) 电解质。体内的多种电解质 (钠、钾、钙等)会在剧烈运动中随汗液大量流失,这些物质丢失过多会影响人体的运动表现,如抽筋、肌肉无力等。因此,常会在运动饮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但一般浓度不会太高。另外,一定浓度的盐分能够促进人体对水分的吸收,延长水分在体内的停留时间,达到缓解“体渴”的作用。
(4)咖啡因。部分运动饮料还会添加咖啡因。咖啡因在运动饮料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2个方面:一是对心血管的正向作用,促进心脏收缩、血压升高,让身体保持兴奋状态。二是对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有利于提高运动表现。
除了以上4种成分,牛磺酸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成分。目前认为,补充牛磺酸能改善机体疲劳感,与咖啡因一同加在运动饮料中,可增加心血管兴奋作用。还有研究表明,牛磺酸可以中和一部分咖啡因带来的不良反应。
常喝也有健康风险
通普饮料追求口感,主要成分是糖和其他调味成分,运动饮料则为达到补充体力的需求,添加其他营养物质。运动量不大的普通人长期大量喝运动饮料反而会对健康不利。
运动饮料中的糖和电解质含量比较高,在不进行剧烈运动的状态下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糖分、盐分摄入过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另外,一些富含咖啡因的运动饮料大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心悸、高血压、易怒、失眠、震颤和癫痫发作等。
适当饮用,量力而行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商品标签上的配料表及营养成分表获取成分信息。营养成分表中的营养素参考值(如下表),表示每100毫升所含营养成分,可利用表中信息评估当天适宜的摄入量。

在身体条件适宜的前提下,一般建议1天不超过1瓶饮用量。特殊人群(老人、孕妇、低龄儿童)、肥胖、未进行剧烈运动、心血管功能不佳、肝肾功能不全的人群等需谨慎饮用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如果含有咖啡因、牛磺酸等,有癫痫史或使用精神类药物、饮酒的人群应禁止使用。
(通讯员 王坚连)(编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