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隐形器官,与你的健康息息相关
作者: 周雨晴 蒯筱漪 闵寒专家简介

周春立 苏州市立医院山塘院区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及肠菌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直肠癌保肛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消化病学会及康复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苏州市消化病学会委员。擅长各类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尤其对胰胆管疾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及内镜下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从我们出生开始,身体里便住着一群特殊的“小伙伴”,陪伴我们的一生,它们就是肠道菌群。肠道菌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被称为“人体的第八大器官”,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是什么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我们肠道内并长期与人体相互依存的正常微生物群,重1—1.5千克,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达到几百万亿个。肠道菌群就像一个“部落”,常驻“居民”有细菌群、真菌群、古细菌群、病毒群、原虫等,其中细菌群的数量最多,这些菌群的丰度和构成比例变化与人类健康、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1.按菌群“好坏”,主要分3大类
(1)有益菌:主要有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可以参与食物的消化,分解有害物质。
(2)中性菌:有肠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人体免疫力良好时,中性菌“人畜无害”,但在人生病或免疫下降时,对人体造成伤害。
(3)有害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正常情况下,有害菌的数量很少,一旦数量增加,它们就会引发疾病,促使人体衰老,甚至诱发癌症。
2.按照菌群“门派”,主要分为4大“门派”
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这“4个门”的菌占据肠道细菌数量的99%。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构成大部分的人类肠道细菌,它们的比例紊乱可能会导致代谢和免疫异常。
这些肠道“居民”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平衡,作为屏障共同拮抗致病微生物的入侵,少一个都不行。
肠道菌群有哪些功能
肠道菌群的功能非常强大,影响着人体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6种。
(1)肠道菌群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包括蛋白质、糖、脂肪、铁、钙及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K、烟酸和叶酸等。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对于宿主的生理有重要的影响。
(2)肠道菌群参与人体的重要代谢过程,不仅是药物的补充代谢通路,还能激活肝脏酶系统,对提高药物疗效有重要意义。
(3)肠道菌群是宿主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阻止肠道潜在病原体的定植。肠道菌群附着在肠道内壁表面的黏膜层之上,构成了一层“菌膜屏障”,是抵抗过路菌定植的重要防线。细菌还通过对营养物质的竞争、局部产生抑菌物质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4)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肠道菌群在肠道免疫系统的形成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可以作为天然屏障维持肠上皮的完整性,防止病原微生物入侵,还可以通过调节肠道黏膜分泌抗体发挥作用,影响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5)肠道内有数百万神经元,因此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肠道菌群通过“第二大脑”影响全身器官组织,菌群失衡带来的健康问题包括失眠、认知和记忆力障碍、不良情绪问题等,若更严重则导致自闭症、帕金森病等。
(6)肠道菌群对宿主的生长、发育都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能促进人体肠道上皮细胞的生成和发育,并且能够调节骨密度。
肠道菌群失衡有哪些影响
肠道菌群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如果菌群结构发生变化,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肠道菌群失衡不仅会有肠道症状,还可能影响身体的其他部位。
研究发现,有95%的疾病和肠道菌群的失衡相关。肠道菌群失衡可能影响代谢、消化吸收、免疫和心理健康等。长期不明原因的腹泻、便秘、肠胃不适、湿疹、过敏、疼痛,减肥总不见效果,血糖控制差,容易感冒,容易紧张、疲劳、失眠,皮肤粗糙、易长痘……这些症状反复出现,让患者痛苦不堪,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脱不了关系。
随着年龄的增长,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会改变。到了老年,人体内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显著下降,而有害菌会增加,这些肠道微生态的变化有可能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加速衰老。
肠道菌群失衡如何改善和预防
影响肠道菌群失衡的因素非常多,如不良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经常服用抗生素等。因此,针对上述因素,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健康的生活方式
(1)均衡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高蛋白、高脂、高糖的食物。
(2)规律作息:肠道菌群在与人体的长期磨合中,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生物钟。在生活中,我们应做到不熬夜,按时休息。
(3)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排出,减少肠道毒素的积累。
2.避免抗生素滥用
抗生素的使用要谨遵医嘱,把握好用药指征及疗程。
3.适当补充益生菌等
补充益生菌和益生元可部分预防或逆转肠道菌群失衡引起的相关疾病,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改变不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滥用抗生素,补充的益生菌并不能在肠道定植。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