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背后的隐藏“杀手”

作者: 张振玉

专家简介

腹泻背后的隐藏“杀手”0

张振玉 南京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微生态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心身医学协作组委员,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防控办公室常务理事。擅长胃肠病、胆胰疾病、胃癌、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诊疗。

27 岁的女性小朱因腹泻1个多月便自行在家吃了止泻药,但接连服药多日也未见好转,后因长时间发热而前往医院就诊,经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小朱怎么也没想到,只是一个常见的拉肚子,背后竟藏着这么严重的疾病。

腹泻背后的隐藏“杀手”1

腹泻,俗称拉肚子,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或含未消化食物、脓血、黏液。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曾遇到腹泻的困扰,但常常不被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腹泻的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居各种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腹泻也需警惕恶性肿瘤

很多人在出现腹泻时,往往想到的便是胃肠道“小”问题,如是不是摄入不干净的食物导致急性肠炎等,或是一些常见的胃肠疾病等。若是慢性腹泻,其病因则较为复杂,常见于功能性胃肠病或急性腹泻发展所致,但也不能忽略胃肠出现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肠易激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3—5 次,多为糊状便,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肠末端和结肠多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腹泻一般无脓血,多为糊状便,其发病机制与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恶性肿瘤。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都会出现腹泻症状,由于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道,会使原本排便规律的患者突然出现大便次数频繁或明显减少,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晨起泻等症状,常会出现黏液血便、脓血便、便中带血且呈鲜红色或果酱色等。一般而言,如果腹泻症状持续 3 个月,夜间腹泻次数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就要引起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成年人因小肠缺乏乳糖酶,未被分解吸收的乳糖会使得结肠渗透压高而夺取结肠的大量水分,引起腹泻;此外,乳糖被结肠的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气体,还会引起腹胀与肠痉挛。

 易被忽视的腹泻“黑手”

然而,一些非消化系统疾病也可能会引发腹泻,且这些疾病引发的腹泻症状可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若是未能及时发现,很有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加重病情。

1.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极有可能引起腹泻,据统计,20%—30% 的甲亢患者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腹泻的症状。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导致的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激素不断刺激胃肠道的平滑肌,使胃部排空食物的速度加快,肠道蠕动的次数也不断增加。这就导致小肠的吸收能力出现异常,很多营养成分没有得到充分的吸收,包括水分。长时间的消化吸收不良便会引起胃肠道功能的改变,造成大便不成形、呈糊状或者水样,甚至可观察到未消化完全的食物。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可能会侵犯心、脑、肾、肠、胃等多个器官,引起多种并发症。当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胃肠道时,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胃肠道表现,其中包括慢性腹泻,这主要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等因素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也可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进而导致慢性腹泻。同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存在营养吸收不良等问题,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腹泻症状。

3. 糖尿病

糖尿病可导致肠道微血管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致使食物通过肠道时间延长、细菌过度生长、小肠黏膜通透性降低,从而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等症状。据统计,20%以上糖尿病患者有腹泻表现。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

4. 肝胆胰疾病

胆汁和消化酶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泌不足时,会引起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而引发腹泻。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肠道出血,血液进入肠道后会引发腹泻。此外,在患有肝脏疾病时,患者的排毒功能会降低,导致体内积存大量的代谢产物与外来毒素,就会使得胃肠道受到刺激,也会引起一系列消化不良现象,比如反复腹泻、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

5. 心脑血管疾病

脑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大脑或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的一种疾病。若阻塞发生在延髓区域,可能会干扰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影响消化功能,出现如恶心、呕吐和腹泻等不适。同时,这两种疾病引发的生理应激反应会使交感神经变得更加活跃,增加肠蠕动速度,进而加重腹泻的情况。

6. 肾上腺功能减退

肾上腺功能减退所诱发的腹泻,同样不容忽视。若肾上腺皮质受到感染、组织退化等影响,导致激素分泌受阻,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降低,进而可能触发消化系统的失调。受影响的病患通常会经历剧烈的腹痛、持续性呕吐以及水样便等症状,这些情况极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腹泻背后的隐藏“杀手”2

除此之外,很多口服药物,以及部分注射药物,都可能引起腹泻,如氟尿嘧啶、利血平、新斯的明等。

腹泻虽然是很多人眼中的“小病”,但持续腹泻会造成水和钾、钠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身体血液循环功能下降,导致浑身无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及时就医才是最佳选择。

(编辑    周逸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