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芳华
作者: 李占忠人们常说,芳华就像一首诗,年轻时读不懂,读懂时已不再是少年。
我很喜欢曹操的诗《龟虽寿》,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诗曰:“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中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才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此诗抒发了诗人不信天命,认为事在人为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他不甘衰老、追求理想且永不停息的壮志豪情。
一位长我几岁的老友兴致勃勃地告知我,经过半年多在驾校的学习,他如愿以偿拿到了驾照。退休2年里,他开着房车,带着老伴,自驾游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正做攻略游出国门,领略欧洲的山水风光。
这种岁月不老的暮年豪情,令我刮目相看。羡慕的同时,不由得感慨:“是啊,一个人真正的年轻,从来与年龄无关,而是心灵永不衰老,从内而外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那么,他的一生都是芬芳的年华啊。”
曹操的“老年观”放在今天也显得积极、进取。人生也是一样,经历了含苞待放、生机盎然、硕果累累,终会有凋零。有的人只看到片片落叶,却忘了他的思想、言行也如同种子一般洒向了大地。有的人得过且过,觉得成了累赘,却忘了老当益壮,依旧可以被人需要。更有的人老而萎靡、暮气沉沉,却忘了人的年岁增加同样是件幸事,是人生走向成熟、走向睿智、走向完满的标志。
人生更需要有几分自我鼓励,保持心灵的年轻。晚年的幸福源于一种心态,领悟了就幸福绵长。老了,是自然规律,无须惧怕;老了,凡事放得下、想得开、忘得掉,拥有了岁月给予的自信与雍容气度;老了,有了清闲的时光,有了回忆的幸福,还能回归童真,充满好奇,活得轻松。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我们走过了芳华流年,将越来越懂得,人生最好的活法应该是对每一天都报以认真和热情,对每一个人都报以真诚和感恩。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守住心中的春暖花开,那么,我们的幸福就会常在。
(编辑 黄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