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乳腺癌的“一二三”

作者: 姚宇澄

细说乳腺癌的“一二三”0

2007年《红楼梦》里的林妹妹,著名演员陈晓旭因乳腺癌去世,年仅42岁;同年,中国著名歌唱家叶凡因乳腺癌转移肝、肺等处去世,年仅37岁;2009年台湾流行女歌手阿桑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4岁;2015年著名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去世,年仅33岁;好莱坞明星安吉丽娜·朱莉因家族有乳腺癌病史,在基因检测中查出自己带有强致癌基因而将自己的乳房切除……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2020年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乳腺癌新增人数达226万,乳腺癌正式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在我国,每年有30余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既往,乳腺癌高发于东部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

〇 知己知彼,看清乳腺癌的蛛丝马迹

乳腺癌患者中99%为女性,因此乳腺癌也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于女性易患恶性肿瘤的首位,在我国每年有30多万的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如患者未积极接受正规抗癌治疗,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而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生命。

乳腺癌分为可非浸润性癌和浸润癌。非浸润性癌又称为原位癌,是指病变仅局限于原发部位,未发生转移,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导管原位癌,患者接受治疗后往往预后较好。浸润癌指癌细胞已经发生浸润,并侵犯周围组织,容易发生癌灶转移,又分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和浸润性特殊癌,判断预后需结合其他因素。浸润性非特殊癌最为常见,患者数量约占所有乳腺癌患癌人数的80%,包括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硬癌、单纯癌等。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大汗腺癌、鳞状细胞癌、髓样癌、腺样囊腺癌、黏液腺癌等,其中乳头状癌多见于50—60岁女性,黏液腺癌则发病年龄更大。另外,还有一些罕见癌,是指上述常见的病理组织分型之外的乳腺癌,如梭形细胞癌、印戒细胞癌等。

1.三类人须高度警惕乳腺癌来袭

高风险乳腺癌人群分为以下三大类:

(1)有遗传家族史。一级亲属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二级亲属50岁前,患乳腺癌或卵巢癌2人及以上;至少1位一级亲属携带乳腺癌(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或自身携带BRCA1/2基因致病性遗传突变。(一级亲属指母亲、女儿以及姐妹;二级亲属指姑、姨、祖母和外祖母。)

(2)月经初潮年龄≤12岁;绝经年龄≥55岁;或病理证实的乳腺(小叶或导管)不典型增生病史;使用雌激素或雌孕激素联合的激素替代治疗≥6个月;或正在进行促排卵的女性。(具备以上任意一项)

(3)无哺乳史或哺乳时间<4个月;无活产史(含从未生育、流产、死胎)或初次活产年龄≥30岁;流产(含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2次。(具备以上任意两项)

2.乳腺癌也有“成长”轨迹

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将乳腺以十字交叉分区,肿块常位于外上限,多为单侧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不易被推动。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少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由于乳房肿块易侵犯周围的局部组织,因此患者病灶周围常会出现乳房皮肤异常等特征。当肿块侵犯腺体与皮肤之间的韧带,可牵拉皮肤形成凹陷,状如酒窝,被称为“酒窝征”;当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可造成淋巴水肿,乳腺皮肤呈“橘皮样”改变,又称“橘皮征”;当癌细胞浸润到皮内生长,可在主病灶周围形成散在的皮肤硬性结节,即“皮肤卫星结节”,如炎性乳腺癌,乳房皮肤表现为红肿、增厚、变硬,出现皮肤外观改变,逐渐变成似瘀血的紫红色。

当肿块侵犯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因牵拉乳头,使其凹陷、偏向,甚至完全缩入乳晕后方,导致乳头、乳晕异常。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如乳头湿疹样癌,表现为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瘙痒,出现红色斑片状湿疹样外观,表面多有渗出结痂或角化脱屑,严重时可形成溃疡。此外,部分乳腺癌患者在非生理状态下 (如妊娠和哺乳期)单侧乳房可出现乳头溢液,液体的性质多为血性、浆液性或水样。

当乳腺癌发生癌细胞脱落,可侵犯周围淋巴管,并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区转移。初期患者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尚可活动。随后,淋巴结由小变大、由少变多,最后相互融合固定。当病情继续发展,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3.转移症状须注意

乳腺癌患者中晚期会出现恶病质的表现,可伴有食欲不振、厌食、消瘦、乏力、贫血及发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因转移出现转移灶的症状,以肺、胸膜、骨、肝、脑为主。

首先,肺及胸膜转移。肺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常表现为双侧多发性结节,患者可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咯血、胸痛等症状。胸膜转移主要表现为咳嗽、疲乏、虚弱、呼吸困难,部分患者有胸痛。

其次,骨转移。骨转移最易受累的部位依次为脊柱、肋骨、骨盆及长骨,亦可出现在肩胛骨、颅骨等部位,主要表现为骨痛、高钙血症、碱性磷酸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等。

再次,肝转移。肝转移灶较小时,并无特殊症状,当肿块较大或范围较广时,可出现肝大、肝区疼痛、食欲下降、腹胀等,晚期可出现黄疸、腹水等症状。

最后,脑转移。脑转移主要表现为脑膜及脑实质转移。脑实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可出现癫痫发作;脑膜转移主要表现有脑膜刺激征、脑神经受累、颅内压增高等。

〇 正视乳腺癌,摆脱误区谣言

乳腺癌让女性闻之色变,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关注乳腺癌。但与此同时,有一些误区也悄悄埋藏其中,你是否踩中了呢?

1.胸部有肿块就是得了乳腺癌吗

乳房出现肿块,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导致的。乳腺增生常表现为片状增厚,有触痛感,通常月经前症状明显;月经后缩小变软,疼痛缓解。乳腺纤维瘤为无痛性肿块,其大小与月经周期无关,一般生长比较缓慢,多发于青年女性。乳腺囊肿主要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一般用乳腺超声来判断囊实性。乳腺癌肿块质地较硬,多数单发,活动度差,有些可以与皮肤粘连,一段时间内可迅速发展,肿块与月经和情绪无关,中老年多发。在初期多为无痛性肿块,通常几个月甚至几年无任何疼痛感,如果没有很好的健康意识和规律的检查,很容易被忽略,导致病情进展而不知。乳腺癌除了乳房肿块,还会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所以,如果女性乳房有肿块,需要尽快就医。

2. 月经前乳房胀痛是乳腺癌征兆吗

很多人一旦出现乳房胀痛,就会非常紧张。甚至怀疑自己得了乳腺癌,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很多女性朋友会在月经前出现双侧乳房的明显胀痛,来完月经之后,胀痛缓解,这是典型的生理性增生。随着卵巢功能的周期性变化,激素水平也会出现周期性变化,随之引发月经的周期性来潮和乳房的周期性胀痛。但是疼痛持续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人疼痛不明显,有人会比较严重,就像有人月经量多,有人月经量少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性增生不会引发乳腺癌,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自行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女性的乳房疼痛出现得太早,譬如月经干净以后的几天或是排卵期出现乳房疼痛。穿内衣或触摸时会有疼痛,或者月经的前5天乳房疼痛、发胀,且来月经后乳房疾病继续或疼痛加重,就要考虑是乳腺增生,应及时在医生帮助下接受检查和治疗。

3.生活方式与乳腺癌之间没有关联吗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乳腺癌患病原因中有一些相关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可改变的,如年龄、家族史、患病史等;另一类可改变的,则大多与生活方式相关。既往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者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者的1.6倍和3.1倍。也有研究提示,亚洲地区女性腰臀比增加,乳腺癌发病风险也会增加。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级致癌物。研究发现,每天摄入10克酒精可使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5%—9%。

以上提到的所有高危因素和乳腺癌的风险相关性分析,并不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要提高警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不要过度恐慌。

4. 没有乳腺癌家族史就不会得乳腺癌吗

乳腺癌与遗传确实有一定关系。但对乳腺癌患者来说,90%都是散发的,有家族史的患者只是一小部分。导致乳腺癌发生的原因有很多,许多患者都是因不良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引起的乳腺癌。不过,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其患癌风险会比正常人高,需要定期进行早癌筛查,警惕乳腺癌的发生;如果有家族聚集或者基因突变的情况,需要做进阶预防。

5.男性不会患乳腺癌吗

有人认为,男人的胸部没有乳腺,是不会得乳腺癌的。的确,男性的胸部由少量的脂肪与胸肌支撑着,只有极少量的乳腺组织。不过,男性也有可能罹患乳腺癌,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基因突变、激素分泌失调等因素相关。因此,如果男性发现一侧或两侧乳房像女性一样发育、肥大,偶尔伴有乳汁样分泌物,很可能就是乳腺癌的早期信号,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到女性的1%,目前男性乳腺癌较公认的发病原因,就是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即食用的食物、肝功能异常或外源性雌激素导致腺体受到刺激,还有一部分可能是遗传性因素引起。男性乳腺癌与女性乳腺癌的筛查和治疗方法相同,若怀疑是乳腺癌,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确诊后进行手术治疗。通常情况下,男性患者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80%。

〇 自检+早筛,防癌于未然

做好乳腺的自我检查是乳腺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它不仅有助于人们增强乳腺保健意识,还能通过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已有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帮助乳腺癌高危群体在早期发现疾病,尽早治疗。

1. 做好乳腺自检,选择正确的时间很重要

月经正常的女性可以选择在月经来潮后7—14天进行;已经绝经的女性可每个月固定选择一天进行自检。自检时可选择观察、触摸两种方式,在家中光线明亮的环境下,面对落地镜进行检查。

观察:① 面对落地镜,双臂自然下垂,观察双侧乳腺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蜕皮、凹陷或局部隆起,乳头有无破溃、凹陷或分泌物;②双手叉腰左右分别旋转45°,左右观察双侧乳腺外侧有无上述变化。

触摸自检:①左手上举,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平以指腹按照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以及乳头乳晕区域顺序按压左乳各个部位;②左手叉腰放松,用右手指腹检查腋窝区域有无明显肿块;③用同样方法检查右乳及右侧腋窝。应注意用触摸的方式进行检查,而非用手捏挤。

2.自检异常应尽快就诊

如果自检中发现乳腺肿块、乳头分泌物、乳头糜烂、皮肤凹陷或红肿、腋窝下肿块等异常情况,需要尽快前往乳腺专科就诊,做进一步检查。

超声、钼靶和磁共振是乳腺专科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方式,是公认的乳腺检查“三剑客”。那么这几种检查怎么选择?各自的利弊是什么?

(1)超声检查:主要评估乳腺组织中有无肿块或结节,优势在于无创、无辐射、便捷、价廉,但无法有效发现和评估乳腺内钙化灶,而且超声检查也与医生的经验密切相关。

(2)钼靶检查:主要评估乳腺有无钙化灶及腺体结构异常,是乳腺筛查中唯一被证明能够降低4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的筛查方式。稍有辐射性,检查时压迫乳房可能伴有疼痛。通常每1—2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可以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

(3)磁共振检查:灵敏度高于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累积范围,但特异度相对较低,有时可能会高估病变性质和范围。多用于钼靶和超声不能确定诊断时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筛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