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一点,去看见
作者: 陈勇光熟悉的茶味能够通达过往的记忆,有一杯茶,你会想到曾经在市场上卖到最高价的铁观音;或者通过带着烟味的一款陈年普洱,回到十多年前的时空;而古旧的茶馆,也容易成为网红的打卡地,人类怀旧的情感是相通的。
就像听到一首老歌,会忽然被触动,声音带我们穿越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前,年轻的、鲜活的人与事,发现它们走得干干净净,这就是逝去的时间,逝去的情绪,是真正逝去没有了。时间如同一把锁,尘封许多,以为完全遗忘干净,不过当声音或场景或气味出现时,就捡到了一把钥匙,打开尘封很久的记忆库,你以为遗失的画面再度出现。
也会在一款茶中记起某个茶山,那个斜阳透过古老茶树照着红土坡的光影,那个空旷山林、繁细小花开满湖边的不知名村落。
原来茶中连结着情感,茶中连接着时代。
有根系的茶,吸收了土壤给予的更多精华,这是扎实之效。快速成长的茶味不会好喝,用上了催芽剂,看起来快了,茶就失去了涵养身心的作用。
就像儿童的教育,偏面追求快,失去观察他的时间,不了解他的需求,会造成很大的遗憾。看见孩子的需要,才是真正的爱。
品鉴茶味要从哪里着手?当然需要在心法和技法上做功课。心法要涵养沉静的心,放弃先入为主的偏执;方法上,通过五个审评因子,从干茶看到汤色、香气、滋味到叶底。如果没有安静的工夫,就会流失于粗浅。盲评中常会发现,那一些细微的差异,很容易被忽略而导致错误。所谓高手,无非就是掌握微细的工夫。
“言道之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这是大道的精神。
在以茶致道的过程中,无非是这样的微细精神。工夫茶事中,为什么要用到炽热的炭火?如何保证用炭煮水的时间够得上冲泡使用,如何分辨水昧熟与生?都是微细的工夫。一个人会不会喝茶,不要听他吹嘘的声音多么响亮,或声称资格多么老,只需要拿一杯矿泉水和一杯自来水请他喝,喝得懂,才是爱荼人。浮躁的心,无法进入茶道之门。
舌根的敏锐度,是鉴别茶味的基础;耳根的敏锐度,能够辨别音节的不同;鼻根的敏锐度,能够知道和香的微妙之处。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就在于沉静的感受,起源于静定的内心。
舌根的敏锐度,通过两三年对某类茶的对比品鉴,有一天会豁然开朗;而音节与音色的品质,香气的鉴赏等等,也是通过见识多了后有了眼光。
中医的望闻问切,既有笃定的工夫,敏锐的直觉,也有经验的积累。炮制好的药品,对症使用才有效用,差之毫厘,缪之千里。本质上属于采性的茶,因其产地、树种不同,加以阳光、柴火、炭火的制作与转换,正如药材的炮制,使之不寒,变得平性或温性,与身体相融,正是工夫的应用,也是“看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