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在一片茶叶上怎么“握手”?

作者: 关西杨

科技与艺术,在一片茶叶上怎么“握手”?0

01

左手科技,右手文艺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衡量城市发展的尺度,不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不是经济总量和财富的聚集,而是‘艺术和文化’,也就是城市能否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

寻茗艺文空间,正是福州城市艺术文化土壤里“生长”出的一处公共艺术空间。

从进门的那一刻起,浓郁的艺术气息便扑面而来。包豪斯风格与宋式美学的融合,构成了空间的视觉基调。一层展厅,二层茶室。观展喝茶,文艺气质爆表。

一月一展,展出的作品多为当代艺术,打破艺术的边界,进行更自由、更多元的表达。徜徉于艺术世界时,蓦然抬头,望见天和空间站悬于“天际”,还有很“赛博朋克”的粉色丘比特挥舞着翅膀,很奇幻。艺术、神话与科技,完美同框。

“茶不只是一种解渴提神的饮料,还是一种自由、开放的载体,这与艺术精神本质是一致的。而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之一,以茶为媒,将艺术充分融入生活,讲好中国故事。与航天科技的结合,就是‘太空茶文化’。”“寻茗老家”执行总裁林浩说。

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说:“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六便士”是现实生活,“月亮”象征着诗和远方,艺术、仰望星空、拥抱星辰大海都是美好浪漫的理想。

也许,捡拾“六便士”与望月并不矛盾,至少在“寻茗老家”看来是如此。

今年2月,“寻茗老家一号”卫星在广东阳江发射成功。“这是一颗低轨道高新科技卫星,对我们茶业具有创新意义。”

据介绍,该卫星分辨率为50厘米,幅宽12千米,最大数传码速率1.8Gbps。“目前民用北斗卫星定位精度为1.2米,‘寻茗老家1号’精度是其2倍多。这意味着它能清晰地看见茶园里的每一棵茶树,对茶树的长势、病虫害发生情况都能进行全方位监测。”

据介绍,卫星搭载了智能处理终端,专门设计了ROI标准影像在轨实时生成功能,能够把用户关心的区域的影像进行在轨实时生成、实时传输,从而及时获取茶园的数据。“卫星还会利用声、光、电的干扰,来减少病虫害发生,实现化学农药零使用。”

林浩表示,嫦娥六号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背面带回月壤,让世界瞩目,也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比振奋、鼓舞。“寻茗老家一号”卫星工程的实施,是航天科技在传统茶行业中的创新应用,“太空冷泡茶”“太空育种茶”等系列创新产品也有望进入消费者的茶杯。“我们还将打造一个‘太空茶文化综合基地’,实现休闲娱乐、科技创新、文化旅游服务等复合型文旅综合体功能,更好地推动福鼎白茶产业的发展。”

“星”科技,“潮”艺术,在传统茶业上相遇、交融。

02

绝版茶山,南茶北仓

浩瀚苍穹之上,卫星就像一个忠诚的守护者,守望着大地上一片片青青茶园。

北纬27°,东经120°,太姥山脉绵亘蜿蜒,串联起了福鼎、柘荣、霞浦、福安等中国白茶核心产区。其中,福鼎是中国白茶的发源地。

地处太姥山脉西麓的福鼎磻溪吴洋山,是中国白茶黄金产区的一块重要拼图。

高山拱列,绵延起伏,草木蓊郁。太姥山脉,宛如一个巨大的襁褓,让丰沛的水汽在这里凝结成雾。云深雾浓,连阳光都变得很温柔,让茶树接受丰美的滋养。

“我们的茶园称得上是优质高山生态白茶产区的范本。这里的平均海拔在600 - 800米之间,气温比低海拔地区低2-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茶树生长缓慢,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常年潮湿多雾,漫射光增多,有利于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多糖的合成。土壤中也富含风化的烂石砾壤,是不可多得的茶山。近乎原始的生态环境,塑造了磻溪白茶清醇甜润的口感。”林浩说。

“虽由人造,宛自天成。”白茶,不炒不揉,生晒而成,是中国茶中最接近自然的茶类。所以,不论茶园管理,还是制作工艺,白茶都体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蕴含“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不施化肥,人工除草,制作以日晒为主,追求返璞归真的香气与口感。”

“这是2020年春茶做的一级白牡丹。”林浩将茶则递了过来。灰绿的叶片,银白的芽芯,芽叶成朵。轻嗅,清新带甜的花香,沁入鼻间。细嗅,又若有木质香。

芽叶入水,次第苏醒,蓓蕾初绽。茶烟袅袅,带出温熟的花香。透明的茶海里,摇曳荡漾着金黄的汤色,清澈澄明,让被闷热侵扰的心情,顿时变得清朗起来。

轻啜一口,滋味鲜爽甘醇,毫香清晰显著,氨基酸、多糖建构出的甘甜,在舌尖味蕾上“演奏”出悠扬的音符。

品质之“天成”,半由生态,半由时间。仓储亦是塑造白茶品质的“无形之手”,时间的长度,赋予品质的高度。

收藏茶,收藏时光,将茶托付给光阴,这是人与茶之间最浪漫的约定,也寄予这人与茶相伴、同茶一起慢慢变“老”的温暖情怀。

“南茶北仓”是“寻茗老家”为白茶量身定制的仓储方案。“福鼎依山面海,气温高,湿度大,品质转化快,仓储风险较高。相比之下,北方四季分明,冬寒夏暑,春秋凉爽,适宜白茶存放。”长期以来,林浩一直在探索北方仓对南来的福鼎白茶口感与收藏价值的影响。

目前,“寻茗老家”在山东落地了一座高标准茶仓,可同时存放百余万吨茶。恒温恒湿的环境,藉由时间的力量,让白茶转化出更鲜醇的滋味。

茶仓之中,茶自由自在地呼吸,任时光流转,四季轮换,静静酝酿时光的醇厚韵味,在尽显越陈越香的特质之时,价值也被悄然重塑。

不负光阴不负卿。陈香醇韵,稠滑绵柔的口感,是茶给人最温柔的回报。

03

寻茗老家,世界共享

寻茶问道,孜孜以求。问鼎茶味的巅峰,是“寻茗老家”不懈的追求。

茶,是东方诗意的“白月光”。福鼎白茶,从最初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到“日久生情老白茶”,再到“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一杯白茶,是泱泱千年的厚重底蕴,也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健康之饮。

2023年12月,“寻茗老家”先后走进海湾六国(阿联酋、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宣推福鼎白茶,收获了皇室、政要及商界人士的纷纷点赞,并有望在中东进一步打开白茶市场。

今年3月,“寻茗老家”创始人、董事长李红访问沙特。

“自古以来,茶叶、丝绸、瓷器就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制造’。千年前,中国茶叶就通过丝绸之路来到阿拉伯,阿拉伯商人也将中国的茶、丝、瓷销往世界。”

林浩表示,中东国家多处沙漠地带,气候干燥炎热,福鼎白茶鲜爽醇厚,富含茶氨酸,不仅能消除疲劳,还具有抗氧化、抗辐射、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多种保健功效。另外,由于伊斯兰教禁止饮酒,茶是中东国家日常生活及待客之饮。

“有调查报告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中东茶叶市场的销售总额将从2015年的33.3亿美元增长到约82亿美元。中东茶叶市场的潜力,可见一斑。”林浩对福鼎白茶布局中东消费市场充满了信心。

据透露,在茶叶饮料版块,“寻茗老家”已同迪拜政府开展了深度合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沙特阿拉伯落地建设投产茶饮料加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

除科技赋能、艺术跨界外,“寻茗老家”还积极尝试“白茶+体育”的新跨界。去年12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了“寻茗老家”杯世界气排球锦标赛,成为全球首次气排球国际赛事。“气排球和白茶,一动一静,都对健康有益,是可以融合的,全面展示中国白茶文化与国际体育赛事相结合的健康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赛事这一舞台,既充分展现现代体育运动的激情,又全方位展示福鼎白茶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全世界共享中国白茶的健康与美好。”

6月,“寻茗老家”入围“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这是荣誉,是信任,更是一份责任。

“这是我们为‘民族品牌托起计划’贡献的一份力量。打造中国自主品牌,正是民族品牌、民族文化自信的表现。而让中国成为品牌大国、品牌强国,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与使命。”

链接:寻味“寻茗老家”

2017年贡眉

2017年春采贡眉制成,历时7年陈化。

干茶,黄、绿、褐三色,犹如秋山层林尽染,匀整。7年时光沉淀,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厚温润,回甘迅速;叶张饱满,留有余香。

2018年春贡眉饼

以2018年采制的贡眉春茶压制而成。饼形圆整,松紧适度。

干茶灰绿,花香显,显毫,带有毫香;汤色清黄透亮,带蜜香、枣香;滋味甘活鲜爽,汤感稠滑;叶底柔软明亮。

2018年高山寿眉

以2018年一芽二三叶的高山茶为原料。

干茶芽叶匀整,带荷香;汤色橙黄透亮;蜜香馥郁,交织着枣香、糯香与陈香;滋味醇厚饱满,汤感稠滑爽润;叶底肥厚饱满。

2019年白露茶饼

俗谚云:“春茶苦,夏荼涩,要好喝,秋白露。”

白露茶,叶张大而厚实,干茶匀整,黄、绿、褐三色交错;汤色橙红,清澈透亮;香气馥郁,甜花香与粽叶香交织融合,层次丰富;滋味醇厚,鲜活甘爽,汤感绵柔;叶底肥厚,饱满,柔软。

2019春寿眉饼

以2019年采制的寿眉春茶压制而成。饼形完整,松紧有度。

干茶色泽黄、绿、褐相间,芽毫明显;汤色浅橙黄明亮,香气清雅纯正,带花香;滋味醇爽甘甜,持久耐泡;叶底匀整软亮。

2020年禅茶寒露

以2020年寒露采摘的茶为原料。

干茶叶片完整,芽毫显;汤色金黄明亮;香气,甜香馥郁;滋味醇厚,甘润,饱满;叶底匀整,柔软鲜活。

2020年寒露茶

干茶色泽灰绿润,芽叶连枝,匀整;汤色金黄清澈;香气纯正,有清甜花香,又带粽叶香;滋味甘醇,回甘持久,汤感稠滑;叶底鲜亮,有活力。

2020年一级白牡丹

以2020年一级白牡丹为原料。

干茶色泽灰绿,轻嗅有清雅的花香,毫显;汤色金黄透亮;香气鲜纯;滋味鲜爽甘醇;叶底软亮,鲜活。

2021年荒野白牡丹

以2021年采制的荒野白牡丹为原料。

干茶芽叶连枝,色泽灰绿润,芽毫银白;汤色清黄澄明;香气带清新的花香,具荒野气息;滋味清甜,富有层次感,带“野韵”;叶底柔软,鲜亮。

2021年白毫银针

以2021年采制的一级白毫银针为原料。

干茶,颗颗芽头肥壮饱满,挺直如针;汤色浅金黄,清澈明亮;香气花香馥郁;滋味清鲜甘醇,入口唇齿留香;叶底肥硕匀齐,鲜嫩有光泽。

责任编辑/杨巍 美术编辑/李雪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