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2024年第8期

茶道

茶道2024年第8期

月刊 旅游美食

简介

《海峡茶道》是以海峡两岸的茶人、茶事、茶道、茶境、茶企、茶经为主要报道内容的专业类实用型杂志,是茶道的最佳文化载体、行业信息的最佳传播载体、业内人士的最佳交流平台、茶叶爱好者的最佳首选读物。

目录

一期一会 | 扎根土壤中的厚味

喝到美妙的茶味时令人愉悦。每一年,荼这样的绿色叶子,将饱含自然精华的甘美呈现给我们,这一叶的源头,则来自于根系与土壤的深层关联。 德国知名的森林守护人彼得·渥雷本在《树的呼吸》一书中写到,“每棵树都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就像一颗行...

一期一会 | 茶博士

问:旅行茶具只有现代才有吗? 答:旅行茶具,古已有之。《茶经-四之器》中的具列、都篮,均为收纳茶器之用;《九之略》对户外不同场合茶器的选用有细致规定。 “出游远地,茶不可少。恐地产不佳,而人鲜好事,不得不随身自将。”注重生活品质的明代文人,...

一期一会 | 茶讯

2024南亚商品(茶叶)节举办 7月23日-28日,2024南亚商品(茶叶)节在云南昆明举办。期间开展开幕式、南亚商品合作发展交流会、“云腾四海·悦享佳茗”品鉴会、“红茶一世界之礼”推介会、“茶+”融合发展互动沙龙等精彩内容,深化...

独家阅读 | 一杯茶的香味之旅

汉语里“香”有多重意思,吃的美味睡得酣畅叫香,混得好到处受欢迎也加香,本文要谈的“香”是它的本源——气味芬芳,一种直观且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官体验,与“臭”相对。 茶香,是一种能够唤醒感官、触动心灵的微妙存在,随着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呈现多种变...

独家阅读 | 一壶茶语 千载余香

从“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起,茶嵌入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演绎出一幕幕别样的风景。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茶摆脱纯粹的饮品而成为文明之饮、文人之饮。 茶,滋养了人们的身心,也激发了文人墨客无尽的灵感。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不仅喜爱品茶,更...

独家阅读 | 能从草质发花香

一片茶叶,从脱离茶树母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经历一场漫长的奇幻旅程。 其实,它更像一个苦行僧,接受风吹日晒、搓揉撞压、气蒸火炙等种种考验与磨砺,直到蜕变成一枚芳香的树叶。 茶的香气成分,是将鲜叶本身的芳香物质,通过生物合成与加工过程中的热物...

独家阅读 | 茶是否要一味“追香”?

茶香,是茶的灵魂,随着工艺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茶叶的香气成了茶企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茶是否应当一味追求香气,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壹 市场追香:香气是茶的名片 在当今的茶叶市场中,“走香型”岩茶以其独特的香气和口感赢...

习茶 | 茶中隐士,得水成仙

要说福建最香的茶,漳平水仙一定名列前茅,有武夷茶人感叹“岩茶的毛茶做得再好再香都比不过它”。漳平水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如兰似桂的天然花香闻名,它香落于水,自带“仙气”,茶汤醇爽细润、鲜灵活泼,入口惊艳。因“奇”与“少”,使漳平水仙仿若茶类...

物语 | 五百年窑火不绝,把泥土塑成诗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在哪儿?很多人无法一下子说出答案。它不在德化,也不在景德镇,而在以武术闻名的佛山。佛山不仅走出了黄飞鸿、李小龙、叶问,它还是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更是广府文化发源地。在佛山石湾镇的南风古灶,一条龙窑烧了五百年,以“世...

幽赏 | 陶然自得,怡情于茶

“一醉陶陶”的微信名,一用十余年。喜欢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清醒地生活着,才能有天真的快乐,才有望做成闲人。 和陶陶认识十余年,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平时并不常见面,却会因为茶不时相遇,然后一起深入聊彼此近期对茶的感悟,分享收集到的美好器物。 这...

问茶 | TWG Tea:打造茶的味蕾奢尚

奢华典雅,富丽堂皇,TWG Tea(特威茶)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英国的茶叶品牌。不过,它跟川宁、立顿等英国品牌很相似——在不产一片茶叶的国家,打造全球知名品牌。 TWG Tea,2008年创立于新加坡。尽管年轻,但在过去的16年中,TWG T...

问茶 | 在山西以北,知天下大同

夏天来了,白日渐长,阳光耀眼,在一日日渐高的气温里,一心想去遥远的北方。关于北方,大同的名字几乎是跳出来的。因为那里的云冈石窟,是最后一处我尚未游览的中国四大石窟。 从我所居住的城市到大同,跨越6个省,行程2000公里,只差一个内蒙古就纵向...

特别报道 | 茶业为边远贫困村带来的蝶变

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高山上的军营村,是一个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明末清初时,这里是一个军营,军营二字作为村名流传下来。 军营村坐落在厦门第二高峰“状元尖”脚下,最高处海拔超1000米,和同位于莲花镇的白交祠村一样,都是厦门最边远的高山村之一,在山...

观茶论 | 科技与艺术,在一片茶叶上怎么“握手”?

01 左手科技,右手文艺 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衡量城市发展的尺度,不是城市人口的增加,也不是经济总量和财富的聚集,而是‘艺术和文化’,也就是城市能否提供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生活方式。” 寻茗艺文空间,正是福...

将进茶 | 三伏天饮茶,记好三秘诀

三伏天,暑气汹涌而至,用“温风如汤”来形容其给人的感受恰如其分,暑热溽闷,空气仿佛都凝固了,肌肤难以觅得一丝清爽。在这伏天里,人体因大量出汗易导致盐分与水分流失,因此,及时补水尤为重要。同时,酷暑也常使人心情烦躁、疲惫不堪、食欲大减,此时,...

七碗流风 | 前世今生大红袍(下)

稀世珍宝,郑重呵护。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投保一亿元人民币,对母树大红袍进行保险。游客听之,以手加额,赞此不凡之举。 母树大红袍有无部队看守?上世纪90年代,一位在此看护母树大红袍兼卖茶叶、茶水之人士曾言,他分别接待过当...

专栏 | 茶道艺术建构在茶汤的色香味性上

原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2022)、茶文化研究所所长(2013-2022)。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

专栏 | 外交与煎茶

前《南都周刊》、《新周刊》主笔。从事茶文化研究与写作多年,现在西双版纳筹备茶学院。出版过《词的冒险》、《茶叶侦探》等书。 宋朝诗人杨万里有首《过扬子江》经常入选各种诗集: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获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

专栏 | 宋代草茶的饮用方式?

潜心研究茶学近20年,著有多部畅销茶学著作,代表怍有《茶叶战争》、《茶之基本》。茶文章八选全国高考,各地会考、联考。周重林长于把茶文化放八人类思想史中体察,研究具有独创性魅力。 苏轼的《赠包安静先生茶二首》,可谓是一首写日注(铸)茶的赞歌,...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