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中隐士,得水成仙

作者: 闻彦

茶中隐士,得水成仙0

要说福建最香的茶,漳平水仙一定名列前茅,有武夷茶人感叹“岩茶的毛茶做得再好再香都比不过它”。漳平水仙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如兰似桂的天然花香闻名,它香落于水,自带“仙气”,茶汤醇爽细润、鲜灵活泼,入口惊艳。因“奇”与“少”,使漳平水仙仿若茶类中的隐士。盛夏时节,品三款清香型漳平水仙茶,如饮“神仙水”,清凉又悠然。

01/方寸藏仙气

三款漳平水仙茶除去外泡袋,里面是朴素棉纸包裹的“豆腐块”。揭开棉纸,清香飘然而至,黄绿色如暖玉似的紧压茶和“绿叶红镶边”清晰可见。干茶油润,轻微白毫显露。三款茶分别编号为1号、2号和3号。

润茶后开始冲泡,香味更为明显,众人迫不及待地说“已经有一股兰花香气飘出来了”。

第一道茶。1号汤色淡黄,透亮,颜色最浅;兰花香沁人心脾,茶汤甜美,水路幽幽细细的。2号汤色金黄,明亮,可见发酵深一些,兰花香更“熟”,茶汤滋味甘醇,比1号口感重一些,茶味浓一些。3号汤色浅黄,澄澈,兰花香清雅,稍显幽柔,韵味足,茶汤滋味饱满,汤感圆柔。可以猜想3号茶叶所采自的茶树树龄会老一些。再连着冲泡三道茶品鉴,香气、茶汤、叶底中隐藏的信息也渐渐浮现出来。对比着喝,每泡茶的优势也格外凸显。

1号茶 工艺做得最好,持续呈现清高幽长的兰花香,脱俗的花粉香。茶汤味如“小甜水”,甜醇且细腻,没有一点苦涩感。香气、水路浑然一体,仿佛雨融于水,浑然天成。叶底软亮偏嫩,红边显。

2号茶 发酵程度较其他两款茶重,更多激发了茶的内合物质,滋味浓醇甘爽。整体呈现馥郁兰花香,味足、韵厚。品鉴者中的高人认为,这款茶自身发酵欠缺,制茶者通过重摇青来促进发酵,故香气较其他两款收敛。叶底肥厚、偏红。

3号茶 滋味最佳,花香流动,口感仙醇,余韵绵长。从Q弹软亮、肥厚匀齐的叶底来看,叶片果胶含量大,内含物丰富,故最甘甜醇厚。可判断茶叶应采自有几十年树龄的茶树,做青时张弛有度,焙火时稳扎稳打。

总结一下,好喝的清香型漳平水仙茶一定是香而不腻,醇而不涩。发酵程度适中,茶香气清高悠长,茶色以浅黄、明亮清澈为佳,但不能偏绿。若偏绿则体现出茶叶发酵的温度不够。叶底鲜活、油亮,张开后完整、带红边,好似略施粉黛的绿衣仙子。

02/用点“小手腕”

同样是水仙,漳平水仙与武夷水仙有很大差异。虽然茶树品种一样,同根同祖,但一方水土一方茶,正是因为地域环境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各有千秋的茶品。

漳平水仙的树种虽然引种自闽北,但早已发生改变。其中一个特点是茶叶偏黄,紫罗兰酮含量特别高,故能散发出强烈而稳定的香气。

而漳平水仙和武夷水仙的最主要区别还是在于制作工艺。漳平水仙完整的制作步骤为:采摘鲜叶→晒青→晾青→做青(摇青与晾青交替)→炒青→揉捻→拣梗→造型(含造型与定型)→烘焙。

首先是做青。漳平水仙和闽南乌龙的做青风格更像,发酵很快,晒青的时候将茶叶稍稍翻动不过十分钟就要抢收进室内。摇青需要一点“小手腕”,讲究轻柔,仅比广东单丛的“浪青”重那么一点儿(“浪青”是用双手轻拢茶叶,翻滚茶叶,要避免双手用力过重刮伤茶叶)。

同样的茶树,种植的地理位置越往北,叶片角质层越厚。漳平水仙的叶片角质层较闽北水仙薄,细胞壁也容易破,所以摇青一定要控制动作,要轻、要慢。

漳平水仙以清香型为主,在烘焙环节,主要还是轻焙火。茶叶压制定型后,再包上绵纸,放入炭焙篓进行焙干。包上纸后,便看不到茶叶的状态,如何判炭焙的程度,全靠制茶师多年经验的积累。

在最后的造型上,最明显的区别是外形形态,武夷水仙呈条索状,漳平水仙呈方块状,需要用木模造型,是乌龙茶中唯一的紧压茶。

03/低调“王中王”

漳平有不少优秀的茶人,本次品鉴的茶品出自漳平水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士安。他1969年生,“看上去四十岁”,却已经做了四十多年茶了。自初一下学期起,张士安便踏上了学习制茶的旅程,受制茶大师张旗生指点,可谓起点高,得真传。

张旗生何许人也?他是漳平水仙创始人刘永发之徒,上世纪50年代,张旗生把学得的制茶技术在家族和乡亲们中进行传播,在他的带领下,漳平市南洋镇的农民开始大量种植水仙茶,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扩大。

南洋镇是漳平水仙核心产区,南洋镇有个营仑村,该村山清水秀,层峦叠嶂,有三千六百多亩茶园,盛产水仙茶,因为茶王众多,被人称作“茶王村”。张士安就来自营仑村新寨自然村,从1998年开始,他连续获得11次“茶王”头衔,是名副其实的“王中王”。

张土安做人低调,行事沉稳,于细微处见真章。他认为做好一泡茶“晒青”尤为关键,应根据鲜叶的老嫩程度、阳光强弱、温度高低来灵活判定该使用的手法。

遇到特殊茶青应遵循“老叶轻晒重摇,嫩叶重晒轻摇”原则;高温天气或光线过强时,要用遮荫网阻隔紫外线直射,晒青要快速、短时或“以晾代晒”;总体晒青过程应遵循:眼观鲜叶色泽变深、失去光泽度;鼻闻散发淡淡的茶香;手摸有柔软感,即可进入下一环节。

张土安还告诉我们,漳平水仙做青时需遵循“四摇三显”的原则。四摇指摇青分四个阶段:第一遍“摇匀”,第二遍“摇活”,第三遍“摇红”,第四遍“摇香”。

期间每次晾青时要注意“保水”,待茶青的叶片失去光泽、颜色变黄绿色、红点呈星状分布,最后达到茶青的三显,即为:红边显、花香显、柔软感明显即可。

制茶之精髓,在于匠心独运。程序相同,天时相仿,唯手法间之微妙差异,方能成就非凡。而这差异,便源自那份对茶的深情与专注。

如今,张士安有20多个正式徒弟,其中7位被评为非遗传承人,4位荣获过漳平市农业局评出的“茶王”称号。

数十载春秋,张士安以匠心妙手,专注于茶,不仅生活好了起来,更在闲暇之余游历四方,拓宽视野。他深知,这一切的美好,皆源自那份对水仙茶的热爱与坚持,是茶,让他的生命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杨巍 美术编辑/蔡林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