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嘌呤饮食粤式食养指引

作者: 范文昌 唐岚 荆志伟 成差群

膳食中的摄入和体内代谢分解的嘌呤化合物,经过代谢产生尿酸,通过肾脏和消化道排泄。当嘌呤代谢障碍时,就会出现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与膳食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摄入高能量食品、大量酒精和(或)高果糖的饮料。本团队参与执笔起草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的不同证型食谱示例(包括食谱、经验食养茶饮、食养方),《低嘌呤饮食粤式食养指引(一)》在遵循《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的日常食养7条原则和建议基础上,团队依据中医四大证型分类,结合广东地区饮食习惯、粤菜药膳美食特色,合理搭配广东地区特色食材,制定粤式食养——《低嘌呤饮食粤式食养指引(一)》。本指引主要面向广东高尿酸血症患者以及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为广东地区高尿酸血症预防与改善提供食养指导。

1.常见食物按照嘌呤含量进行分类

肾脏、肝脏、心脏等内脏类嘌呤含量普遍高于普通肉类,牛奶及奶制品、鸡蛋的蛋白等嘌呤含量低;大豆嘌呤含量略高于鱼类和瘦肉类,但植物中嘌呤利用率低,尤其是加工制品经过加工后嘌呤含量会有所降低。

高嘌呤食物(150-1000mg/100g):肾脏、肝脏、心脏等内脏类;紫菜、海苔、肝、鱿鱼、生蚝、贻贝、鲭鱼等。较高嘌呤食物(75-150mg/100g):猪肉、牛肉、羊肉、鸭肉、兔肉、鹅肉、草鱼、比目鱼、鲤鱼等。较低嘌呤食物(30-75mg/100g):荞麦、燕麦、大米、菜花、豆角、金针菇、香菇、口蘑等。低嘌呤食物(<30mg/100g):奶及奶制品、鸡蛋、水果类、生菜、油菜、竹笋、马铃薯、胡萝卜、甘薯。

2.低嘌呤粤式食养四季食谱

低嘌呤粤式食养食谱适合正常体重的成年男女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间歇期患者、轻体力活动者,一天食谱的能量在1600-1800kcal范围,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为:蛋白质10%-20%,碳水化合物50%-60%,脂肪20%-30%。整体食谱符合能量适宜、搭配合理、主食定量、蔬菜肉类适量等原则。该食谱合理搭配广东四季应季的地方食材,尊重粤式传统膳食文化、保留特色膳食制作而成。该食谱的食物克数均为其可食部的生重。

结语

低嘌呤粤式食养饮食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500g的新鲜蔬菜,且深色蔬菜(胡萝卜、紫甘蓝等)占到一半以上。奶制品的乳蛋白属于优质蛋白,有利于尿酸的排出,建议每天饮用300ml以上的奶及奶制品。研究发现,水果摄入与痛风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建议每天摄入200-350g。每天食盐的摄入量<5g,每天食用油的摄入不超过25-30g。粤式饮食减少海产品食用及高嘌呤食材为主的煲汤习惯。结合因时制宜,择膳相宜,春季养肝,膳食清淡、爽口;夏季清暑热,食物宜用利湿祛暑之品;秋季干燥,宜用甘凉润肺生津之品;冬季寒冷,宜用温补肾阳之品。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性疾病。正常膳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间歇期人群要保持低嘌呤饮食,同时也要结合高尿酸血症中医不同分型,进行辨证施膳。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粤菜师傅工程之汤膳研发及应用传承(2023ZDZX4100);基于广东中医药膳食疗特色优势,开展“成人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粤式食养指引”研究(项目编号2023ZR02);范文昌粤式养生药膳技能大师工作室(2024JNDS02)。

第一作者

范文昌(1984-),男,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膳食疗。

*通讯作者

唐岚(1996-),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康食品、食养文化思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