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野地瓜鲜果市场前景分析

作者: 王喆 赵泓羽 李皓珂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为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四川省野地瓜资源丰富但产业未兴。野地瓜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可作为水果食用,也可用作药材,具有较高的价值。随着新媒体和电商蓬勃发展,四川野地瓜作为营养丰富的鲜果有着一定的市场潜力。本研究经实地考察、问卷调研等方法,着力分析野地瓜的市场发展前景,提出数字化营销、品牌建设及渠道拓展等策略,打造农特产品,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1.四川野地瓜鲜果基本情况介绍

1.1 野地瓜鲜果的分布及营养价值

野地瓜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耐阴性较好,适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它在低海拔山地和平原生长繁茂。四川宜宾、凉山、西昌、简阳等地气候温和,年均气温适中,降水充足,土壤富含腐殖质,利于其生长。野地瓜能与当地植物和谐共生,在山坡、田埂边、沟边等多种环境中稳定生长,适应力强。

科研显示,野地瓜(除钠、锌外)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高于常见水果,富含钙、铁、镁等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高且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占62.49%。其各部分均具药用价值:茎叶清热利湿、活血通络、解毒消肿,治肺热咳嗽和小儿消化不良;根部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果实清热解毒、涩精止遗,是多功能特色植物资源。

1.2 野地瓜鲜果的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四川野地瓜以野生采摘为主,人工种植规模小且分散。销售渠道主要是农村集市,城市商超少见,销售范围限于产地周边,市场价格因采摘难度和产量的变化而波动。此外,野地瓜市场认知度低,消费者接受度有限,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尚未形成大规模种植和产业模式。

2.野地瓜鲜果的市场调研结果分析

2.1 受访者调研

2.1.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布

本次调研共收集 687 份有效问卷。地域分布上,华东地区占 32.31%,华南地区占 14.85%,其他地区各占不同比例;居住类型方面,城市居民占 65.21%,乡镇居民占 24.02%,农村居民占 10.77%,覆盖范围广,具有代表性。

2.1.2 知晓度与购买经历

62.88%的受访者听说过野地瓜,37.12%表示未听说过或不确定。50.07%的受访者吃过野地瓜,32.75%表示没吃过,17.18%表示忘记了。西南地区作为产地,野地瓜在该区域知晓度相对较高,但整体提升空间大。农村居民知晓度略高于平均水平,城市与乡镇居民知晓度差异不显著。

2.1.3 价格接受程度

79.94%的受访者表示能接受野地瓜售价,20.06%表示不能接受。对于1元一颗的价格,64.92%认为合理,35.08%认为不合理。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受访者对价格敏感度低,更注重品质;中西部地区受访者兼顾价格与性价比。

2.1.4 对口感和药用价值的关注

吃过野地瓜的受访者认为其口感类似无花果但更清淡,有独特风味。了解其药用价值后,72.38%的受访者购买意愿提升。中老年受访者更看重药用价值,年轻受访者对口感和新奇体验关注较高。

2.1.5 期望的销售地点和产品形式

受访者期望的试吃活动地点依次为一、二线城市商圈(87.77%)、景区(51.53%)、产地周边乡镇(77%)等。产品形式上,蜜饯(48.91%)、干果(42.5%)、冻干(47.02%)、鲜果(45.85%)较受欢迎,城市受访者倾向便捷加工产品,农村与乡镇受访者对鲜果和干果兴趣较高。

2.2 商家调研

2.2.1 数据简要呈现与初步分析

对成都市金堂县30家水果店展开调研,结果显示,40%的经营者对野地瓜价格基本满意;26.7%认为价格偏高影响利润;33.3%认为价格偏低担心质量和供应。12家有进货意向的商家认为野地瓜契合当前健康特色水果消费趋势,期望通过合理定价和有效营销获取利润。

2.2.2 结合行业趋势推测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水果市场对健康、特色水果需求增加,如蓝莓、猕猴桃等销售良好。野地瓜具有营养价值和独特性,商家未来可能加大进货力度。他们会更关注标准化种植和加工,以保证质量和稳定性,还会寻求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利用电商平台拓展销售范围,推动野地瓜产业发展。

2.3 物流与仓储调研

2.3.1 物流成本调查结果

调研显示,快递服务商运费差异显著,主要受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影响。顺丰和京东因高效冷链服务及快速配送,运费较高(西昌至成都300-910元,跨省超千元)。申通和韵达价格更优,省内运输首重8-12元,续重2-8元/kg,满载成本106-318元。

运输距离与成本正相关,远距离运输需高额保鲜费用。野地瓜鲜果对温湿度控制要求高,增加冷链物流成本。以150kg货物为例,跨省运输至一线城市的综合运费可达千元以上,高端物流服务(如顺丰、京东)的成本明显高于经济型快递(如申通、韵达)。

2.3.2 鲜果运输的限制因素

野地瓜鲜果水分含量高、果皮薄,保鲜要求高,运输中需适宜温湿度和通风条件,但现有运输技术和条件难以满足长距离运输保鲜需求,运输难度大、成本高。从西昌运输鲜果到外地城市运费高,抵消其价格优势,降低市场竞争力。同时,因保鲜和运输条件限制,运输损耗率高,增加成本并减少可销售数量,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3.3 鲜果本地销售、果干外地销售策略的合理性论证

在四川省内销售鲜果,运输距离短、成本低,能控制价格,提高竞争力。同时,还能保证消费者买到新鲜产品,增加购买欲望,且企业可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生产销售策略。野地瓜加工成果干后,保鲜和耐储存性提高,便于长距离运输,可扩大销售范围。加工能增加附加值,通过创新口味和包装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提高价格和利润空间。虽然加工有成本,但可平衡运输成本且果干运输损耗低,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有利于野地瓜产业可持续发展。

3.野地瓜鲜果市场竞争力分析

3.1 与传统水果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3.1.1 竞争优势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深入剖析野地瓜与传统水果的竞争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从营养价值来看,其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含量以及蛋白质和氨基酸组成均优于常见新鲜水果,这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口感方面,尽管野地瓜有着独特的香甜浓郁风味,但相较于传统水果,消费者对其口感的认知程度较低,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期来引导消费者适应和接受。

3.1.2 竞争劣势

价格因素上,由于当前野地瓜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规模化种植和完善的产业链条,导致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缺乏竞争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拓展。在供应周期上,野地瓜的季节性强且保鲜期短,难以像传统水果那样实现全年稳定供应,这不仅增加了生产和销售的难度,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便利性。

由此可得,野地瓜在营养方面优势显著,但在口感、价格和供应稳定性上存在明显劣势,在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借助产业政策和技术创新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在新兴水果市场的潜力与机会

3.2.1 野地瓜鲜果与市场需求契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水果市场迎来发展机遇,野地瓜展现出巨大潜力。随着消费的产业升级,消费者对于健康、绿色、安全的特色水果的需求持续性增长,与乡村振兴倡导的绿色、生态、高品质农产品发展方向高度契合。野地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独特口感和药用价值,能够成为新兴水果市场的优势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2.2 野地瓜鲜果的市场潜力

市场调研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在野地瓜规模化种植和价格稳定后有购买意愿,显示高度期待与认可。物以稀为贵,凭借野地瓜的市场稀缺性这一独特优势,使得野地瓜鲜果可以迅速引起关注。在市场需求度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利用乡村振兴的数字化机遇,通过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高效提升野地瓜鲜果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打破地域限制,将野地瓜推向更广阔市场,进一步丰富新兴水果的种类。

4.四川野地瓜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4.1 数字化营销策略

4.1.1 平台选择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化营销对野地瓜产业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在淘宝、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展示野地瓜鲜果及加工产品,并利用平台流量和物流优势快速送达消费者,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增收。同时借助微信小程序提供个性化购物体验,根据消费者购买历史和偏好推荐产品,实现精准营销,助力产业对接市场需求。

4.1.2 社交媒体运营

在社交媒体运营方面,重点聚焦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等热门平台,定期发布与野地瓜相关的优质内容,包括种植基地的田园风光、野地瓜的生长过程记录、农民的辛勤劳作场景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图文和视频形式,增强消费者对野地瓜的认知和情感认同,提升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1.3 营销活动策划

在野地瓜丰收季举办 “丰收特惠节”,推出限时折扣、满减优惠、买赠等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鲜果。利用直播带货,邀请农业专家、种植户和网红主播参与,讲解种植技术、营养价值和食用功效,与观众互动解答疑问,增强产品可信度和消费者购买意愿。

4.1.4 用户互动方式

搭建线上社区或粉丝群,鼓励消费者分享食用体验和乡村故事,营造乡村文化氛围。及时回复用户咨询和反馈,增强用户粘性和忠诚度。

4.2 品牌建设与推广

4.2.1 品牌定位

将野地瓜塑造为具有浓郁四川乡村风情、高品质、健康营养的特色水果品牌,作为乡村振兴成果的代表,突出其独特价值。

4.2.2 品牌形象塑造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野地瓜的品牌建设与推广应凸显乡村特色和地域文化。品牌形象塑造方面,精心设计具有鲜明乡村特色的品牌logo,融入野地瓜的果实等元素,展现其天然、绿色、生态的品质特征。

4.2.3 品牌传播渠道

品牌传播应多元化,并结合乡村振兴主题。除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外,与农业、乡村生活、健康养生类平台合作发布软文,挖掘文化底蕴。参与农产品展销会、美食节等线下活动,设置特色展位,通过展示和品尝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野地瓜的品质和文化魅力,直接与消费者和经销商交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品牌美誉度。

4.3 销售渠道拓展

4.3.1 深耕本地市场

为推动野地瓜产业发展,需拓展销售渠道。与本地大型连锁超市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水果区设置醒目货架,并以乡村主题装饰突出特色。对农贸市场摊贩,提供优惠进货政策、销售培训和技术支持,鼓励推广野地瓜,促进本地市场繁荣。

4.3.2 农旅结合推广

农旅结合是将农业和旅游业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受到消费者喜爱。野地瓜鲜果可采取“可看、可够、可品”的消费场景,实现特色农产品增值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双赢。如打造野地瓜生态采摘园,野地瓜文化长廊等,一方面增强野地瓜的推广,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也解决了野地瓜鲜果的保存成本较高,运输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等的问题。

4.3.3 线上线下融合

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独具优势。线上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扩大品牌影响力,利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营销;线下渠道提供产品体验和即时购买便利。通过线上引导消费者参观线下基地,线下推广线上优惠和文化内容,实现全渠道协同发展,提高销售效率和市场占有率,推动乡村产业繁荣。

结语

四川野地瓜鲜果市场目前虽存在种植规模小、加工落后、销售渠道单一、市场认知度低等问题,但在营养价值、市场需求和新兴市场潜力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数字化营销、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拓展等策略,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关注市场、生产、政策等风险,采取相应应对措施。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动下,若能有效实施各项策略,野地瓜产业有望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成为四川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经济繁荣。随着市场对野地瓜认知度提高和产业不断完善,其将在水果市场占据更重要地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基金项目

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野地瓜鲜果市场前景分析(项目编号:202414262055S)。

作者简介

王喆(2005-),男,汉族,四川广安人,本科;研究方向:乡村振兴。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