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高职食品专业活页式教材设计与实践
作者: 姜黎随着食品行业技术的快速迭代,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数字化活页式教材应运而生,通过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强化实践能力,为高职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以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为例,探讨数字化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实践。教材以能力本位为导向,深度融合企业需求,采用“项目-任务”分层结构,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必备”“任务描述”等环节,嵌入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打造了融“线上线下、理实一体、教材学材”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与实施,教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为高职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2019年3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院校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2021年12月,《“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随着食品行业技术快速迭代,传统教材和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数字活页式教材应运而生,通过及时更新行业动态、强化实践能力,为高职食品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
1.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数字活页式教材设计思路
1.1 能力本位导向
在教材设计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紧密结合食品检验岗位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围绕典型检测任务重构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系统掌握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职业素养,从而实现从知识学习到能力提升的有效转化。
1.2 校企“双元”驱动
在教材设计过程中,深度融合企业实际生产需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与内容审定,确保教材内容与行业标准、企业生产流程及技术发展动态紧密对接。通过校企协同合作,将真实的工作任务、生产案例及行业前沿技术融入教材,增强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为学生提供贴近行业实际的学习资源。
2.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数字活页式教材设计案例
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是高职食品检验检测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等相关食品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关键地位。其主要培养学生精准运用各类理化分析方法,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添加剂等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的专业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
教材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食品企业典型检验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理念开发设计教学实施方案。在整体上设计了“项目-任务”二级分层结构,具体任务设计了“学习目标”“知识必备”“任务描述”等环节,并设置了“工作任务单”,借助“工作任务单”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打造了融“线上线下、理论实践、教材学材”于一体的活页式教材。
下面以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课程中项目三任务六的“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任务为例,探讨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活页式教材的设计与实践。
2.1 学习目标
任务六“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学习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在知识目标中,阐述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如熟悉各种蛋白质测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操作要点,掌握常量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技能目标为学生明确了要达到的技能要求,如能进行样品消化、蒸馏、吸收与滴定操作,能够正确组装凯氏定氮装置等,以此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科学认识并不是信手拈来、轻而易举得到的,它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在探索科学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它更需要孜孜不倦、不畏惧失败、勇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2.2 知识必备
教材中设置的“知识必备”栏目主要涵盖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意义、蛋白质换算系数、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氨基酸的测定等相关内容。同时,在教材中嵌入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如微课视频、阅读资料等,以此帮助学生进行预习新知巩固旧知,开展线上线下学习。
2.3 任务描述
“任务描述”栏目以“调制乳粉”为载体,以“调制乳粉蛋白质含量的测定”为工作任务,介绍了调制乳粉的基本概念、特点、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以及检测蛋白质需要参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以此帮助学生明确检测对象和检测依据。
2.4 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栏目中列出了完成上述任务所需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为学生实施检测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2.5 任务实施
“任务实施”栏目以流程图的形式清晰展示实验步骤,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验流程,准确把握操作要点,提升实验效率。
2.6 任务拓展
“任务拓展”是引导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任务以“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为拓展任务,要求学生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氨基酸态氮的测定》(GB 5009.235-2016),完成样品处理、样品检测及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检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提升了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2.7 任务检测
为了检测任务实施情况,设置了“任务检测”栏目,其中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多种题型,并嵌入参考答案二维码,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数据分析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8 工作任务单
“工作任务单”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涉及了“接受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测”“总结评价”4个学习活动,依托4个学习活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此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各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学习活动1:接受任务
活动1“接受任务”包括“接受任务”“参考标准”“相关知识”三个环节。“接受任务”以“送检单”形式呈现任务内容,包括样品名称、状态、检验项目等;“参考标准”中列出了完成工作任务需参考的相关标准;“相关知识”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请同学们查阅“阜阳毒奶粉”和“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相关资料,谈谈自己的看法,说一说为什么要检测食品中的蛋白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此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学习活动2:制定计划
活动2“制定计划”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切入点,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列出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溶液,讨论并优化实验方案,合理分配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该活动以线下教学为主。
学习活动3:实施检测
活动3“实施检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包括样品处理、实验步骤(如消化、蒸馏、滴定等)和数据记录,教师巡回指导,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规范操作意识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线上,学生将记录的实验数据上传至课程平台,利用在线工具进行处理与分析,教师后台指导,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确保实验顺利高效完成。
学习活动4:总结评价
活动4“总结评价”以线下教学为主。实验后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实验中的经验与不足;在教师引导下,从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三方面开展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例如调制乳粉中蛋白质含量检测任务,对专业知识的评价包括蛋白质的检测方法、凯氏定氮法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步骤等;专业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制定检验方案、样品处理、样品蒸馏与吸收、样品滴定和结果计算等;职业素养包遵守安全规范、团队协作意识、严谨认真态度、具有劳动意识等。教师综合学生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情况给予教师评价。
以上4个教学活动,将线上线下资源有机结合,理论实践有机融合,打造了有效的混合式教学课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学中练、练中做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提升了信息化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团队协作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本文以食品理化检验与分析为例,通过“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典型案例详细说明了基于能力本位与校企“双元”驱动的活页式教材的设计理念与架构。教材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工作任务单的使用、数字化资源的嵌入以及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高职院校食品类相关专业教材的开发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4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兵团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活页式’教材开发与建设路径研究”(编号:BTZJXM-Y14)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姜黎(1978-),研究生,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检验、现代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