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 刘聪 吉日嘎拉食品添加剂的教学对于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公众对食品健康的认知至关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也应积极采纳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本文旨在探讨翻转课堂的定义,并结合食品添加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翻转课堂如何打破传统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基于过往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通过翻转课堂提升食品添加剂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食品添加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食品添加剂的基本概念、种类、使用限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关键知识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课堂,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则扮演组织者、引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这种方法通常能够有效提升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质量。因此,深入探讨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推动该领域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翻转课堂的概念
目前,在教育界广泛推行的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21世纪教育创新理念的特别体现之一。它的主要思想就是改革传统的上课方式和时间分配,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课程开始之前,完成基本的预习,以此保证教学的最佳效果。翻转课堂的实现,依赖当前的互联网、自媒体、新媒体技术,将传统课堂重构,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在教师组织、引领下有效预习。
2.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正如前文所言,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较为复杂,从概念、定义、种类、使用标准、行业法规等切入,形成了较为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也使得传统课堂模式下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具有呆板性,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等为主,学生的学习体验不高,教师的教学热情也难以被调动,师生之间很难实现高质量互动。同时,因为传统教学模式限制,导致相应的教学资源难以融入,无法有效地构建起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情境。翻转课堂的实现结束了这样的局面,主要源于它对于食品添加剂教学具有以下积极的作用。
2.1 打破传统课堂结构
食品添加剂课程应用性强,内容多且庞杂,但是传统课堂结构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时空不足,学到的理论很难在生活当中得到应用。翻转课堂融入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结合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有效地突破了传统课堂时空限制,给予学生足够的课堂讨论、互动时间,使得理论知识拥有了足够的转化时间。例如,教师在膨松剂这部分内容教学前,通过翻转课堂将“膨松剂的概念”“膨松剂的分类”“膨松剂的作用”等作为重要的预习内容,并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品尝身边小食品等具体操作,最终给出较为全面的答案,包括不同膨松剂对食物口感的改善作用、不同膨松剂在不同小食品当中的使用剂量、不同膨松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最为关键的是,在翻转课堂作用下,学生深入生活以及食品行业领域,能够接触到行业内权威人士,掌握到书本上没有讲到的实用性经验,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获得更好培养。
2.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食品添加剂教学当中,学生的兴趣调动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也会变得兴意阑珊,会影响教与学的对接。翻转课堂将预习主动权、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可以在寝室、课堂、校园周边等区域展开学习,甚至可以在食品加工厂就地结合生产情况学习理论。这样的学习模式使得他们的学习体验、学习质量得到提升,让他们形成强烈的获得感,最终也必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如此,通过教师的合理化安排,学生还能形成强烈的行业责任感、自我从业道德规范能力等。例如,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影响”这部分内容当中,教师以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采集有关新闻、案例,并在学习群当中讨论这些新闻、案例,使得学生在强烈的学习兴趣驱使下,更深层次地看到食品添加剂的两面性。这也降低了学生在未来工作中使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的可能性。所以,翻转课堂不仅赋予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2.3 实现资源合理分配
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教材、教学用具、合作企业以及一些社会资源。这也决定了该类课程提质增效必须要以资源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然而,传统教学模式下,学校、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无法得到体现。翻转课堂模式诞生后,它勾连了多主体及其所属资源,能够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这也是源于翻转课堂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该种教学模式具有资源整合功能。例如,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形成了“深入社区调查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课前实践类作业,引导学生进入食品加工厂、小食品销售渠道当中,实现了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营造了具有真实性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通过课前实践接触新知识、新技术、新现象,让他们对新课形成较高的期望。在“小食品食品添加剂检测”这部分教学内容当中,教师也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将目前食品领域较为先进的检测方法、检测工具的使用方法等融入进来,有效地弥补了现实教学当中的资源匮乏情况。
2.4 有效构建情境支架
翻转课堂重构课堂结构,使得课前、课中、课后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教师能够结合三个阶段有效地设计以及构建情境支架。例如,在食品添加剂有关的法规教学当中,教师于课前将行业内新发生的以食品添加剂假冒伪劣商品的案例融入进来,引导学生结合当事人的行为、导致的后果等,界定当事人的责任。教师更可以凭借这一案例,引领学生分析食品添加剂监控盲区形成的原因。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行业法律意识。在课中,同样凭借智慧课堂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构建问题情境:下列色素当中,加热不易分解的是?备选答案:叶绿素、赤藓红、花青素、β-胡萝卜素。与该题对应的则是烹饪的小视频,以及对应的色素,帮助学生有效地排除干扰项,最终将赤藓红、β-胡萝卜素选出。在课后,教师运用翻转课堂构建课后任务情境:请到当地食品销售大棚,结合所学的食品添加剂辨别方法,将各类食品当中的食品添加剂写出,并讨论这些添加剂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在教师这一翻转课堂情境,学生纷纷采用食品配料表阅读法、食品外观观察法、物理检测法等较为快速的方法,基本确定了食品当中的食品添加剂配料表。
2.5 推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
食品添加剂课程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习活动,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让他们形成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传统实习当中,企业师傅、专业教师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导致学校理论和行业实践错位,非常容易导致学生陷入不知所从的状态当中。当翻转课堂出现之后,教师在学生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实习阶段,凭借信息技术与合作企业师傅联合,共同制作翻转课堂,通过翻转课堂有效地说明实习的流程、实习的重要环节、实习的要求、实习成绩的评价标准,以此推动学生高质量完成实习活动。不仅如此,企业师傅、专业教师以翻转课堂为具体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帮助学生在实践当中有效应用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例如,在企业的低糖烘焙食品项目当中,企业师傅提供生产工艺参数、市场需求信息,专业教师则以《GB2760-2024》为依据,共同完成项目说明(项目说明以翻转课堂形式呈现),然后带领学生设计添加剂配方,其中设计膨松剂配方优化、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等环节,可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习质量。
2.6 有效改善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食品添加剂教学当中,因为讲授式导致师生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师生交互不充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不再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而是与学生并肩作战,共同研究课题中的问题与方法。这一改变在潜移默化之间弱化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师生关系变得更加亲密无间。
3.确保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的路径
为了确保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当中发挥出上文所讨论的价值,需要教师在设计翻转课堂时,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3.1 明确学习目标
翻转课堂最终服务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掌握以及行业道德、行业法规的学习。明确这一目标之后,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典型案例作为切入点,触发学生的兴趣点,强化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同时也能推进食品安全教育。明确学习目标之前,还需要充分了解学情,教师利用翻转课堂也可以达成学情分析的目的。例如,上文所举的行业新闻案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观察学生的案例分析,考量他们的法律意识,分析他们对行业法规的掌握水平,为接下来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3.2 控制有效时长
翻转课堂要达成知识渗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程结构调整,需要有效地控制时长。一般可以将预授内容浓缩为1-2个知识点,然后制作成10-15分钟的微课视频。之所以控制在10-15分钟,是因为人的精力高度集中时间一般就在这个时长区间之内。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若是呈现太多知识点,会适得其反。例如,“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这部分内容,可以将食品添加剂划分标准、不同标准下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作为重点,形成微课视频。该视频能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得到应用,发挥预习、引导、巩固的作用。
3.3 需要任务驱动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不应仅仅停留在单向灌输上,更应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任务,发挥任务的驱动作用十分关键。前文谈及的课前小食品添加剂调查便属于任务之一。在课中更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将不同添加剂的鉴别方法作为任务,在翻转课堂的帮助下,使得学生对照理论开展实验,促进理实结合。课后,教师可以将社会调查作为任务,借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行业法律意识。
3.4 实现混合教学
线上线下混合使得翻转课堂变得更加灵活,其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可以得到灵活运用。混合教学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将更多主体融入到大课堂当中,实现校企合作,确保学生的学习不断地向社会挺进、向行业下沉,有效地避免学校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领域的错位。在这种混合教学当中,教师更可以凭借翻转课堂将食品安全部门工作人员纳入进来,让他们分享某些案例,发挥案例的知识渗透的作用。
3.5 做到动态评价
食品添加剂教学当中运用翻转课堂,同样需要做到动态评价。在动态评价当中,翻转课堂本身便可以转化为评价任务,具有评价载体的功能。教师为了进一步做好动态评价,需要重视评价指标的建构工作。一般而言,可以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行业素养、社会认知、专业情感等作为评价指标,对学生实施动态评价。教师需要在翻转课堂进行中做好评价记录,作为接下来课堂教学、课后实践设计的参考。在翻转课堂当中,教师更可以引导学生互评,以此丰富评价视角,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学习、实验、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案。
总结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能够调整传统课堂的结构,积极地整合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构建情境支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诸多积极的价值。然而,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准备、课中互动和课后实践三个阶段灵活运用,以实现课前的预习引导、课中的知识整合和课后的实践应用。教师还应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学情分析和教学总结的工具,不断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教学方案的持续优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作者简介
刘聪(1984.01-),女,达斡尔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研究、翻转课堂在食品添加剂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通讯作者
吉日嘎拉(1970.04-),男,蒙古族,内蒙古巴彦淖尔人,学士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畜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