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作者: 李杨

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态势日益稳健,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日益增强,从满足基本的温饱需求逐渐转向追求更高品质的饮食。近年来,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对国家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从根本上讲,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例如食品行业从业者的道德素养。因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食品安全是一种信念,其治理需要道德的集体觉醒。因此,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关键。

1.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性

1.1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食品行业从业者素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其重要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领域人员素质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对于食品生产者来说,会使其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避免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行业道德、危害人民群众健康问题的出现,进而严格把关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好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对于食品销售者来说,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对于消费者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而减少售卖过期产品等问题的出现。总之,食品安全工作人员作为食品安全把关的关键环节,只有秉持优秀的道德修养,锤炼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深厚的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实现食品安全规范化。

1.2 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食品行业的稳定与发展

诚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形象和品牌的保障。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该企业员工的诚信意识和职业道德,使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加强食品企业的道德教育是必由之路,有利于打造健康、高效、优秀的食品企业形象,当食品企业都这么做时,该行业便会持续健康发展。正如中国工商银行“工于至诚,行以致远”的价值观,强调诚信是其立足行业的根本,当然,这种理念已为众多成功企业所验证。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食品安全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施

法律法规本身就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食品领域人员思想意识提高,恪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就会自觉主动地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实行相关政策,从而推动食品安全问题的减少。

1.4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和作为国家主人公的责任感,从而促使高校及社会各界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推动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从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5 食品安全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上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食品安全意识不仅仅是食品领域的工作人员需要,广大消费者更加需要,当人民群众都具有了这种意识,维权意识提升,健康饮食知识普及,依据这种现实,企业会更加重视食品安全,提高生产标准。同时,食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会更加完善,动态监管得到强化,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政府监管效能提升,社会共治格局形成,食品安全问题大幅度减少,经济与社会产生连锁反应,人民更加健康,国家更加富强。

2.食品安全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2.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脱离实际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教育内容过于抽象,未能与食品安全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例如,教育内容多倾向于理论教育,在课程中讲授大量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知识,但实际上一线从业人员更需要了解如何在实际操作中遵循这些法规,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如何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等。虽然工作人员在课程中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诸多条款,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仍然可能缺乏具体指导而出现违规行为。在2024年,就有网友发帖称江苏昆山多所学校给学生发放的面包中有过期发霉的情况。接到学校报告后,当地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经调查是因在蛋糕加工冷却环节,冷却时间不到位所导致。

2.2 从业者逐利倾向与道德失范

部分从业者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道德意识的薄弱,抛弃行业底线和职业道德,造成食品安全事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但也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部分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存在着“一切向钱看”等不良的价值观,一味地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的品牌建设和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采取不正当手段以求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例如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原料,或者为了改善食品外观、口感或延长保质期而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忽视生产卫生和质量控制等。至于食品生产环境问题的案例,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等地的酸菜企业不仅直接将酸菜在土坑中腌制,工人们还穿着拖鞋、抽着烟作业,甚至将烟头直接丢在酸菜中,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危害,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还打击了公众对行业产品的信心,进而阻碍经济增长。

2.3 公众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社会监督乏力

公众参与度低,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足,更缺乏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食品安全是社会各主体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可想而知,但由于各项监管措施落实不到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不仅食品行业从业者要重视食品安全,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健康,也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另外,社会媒体的监督力量不够。有些媒体在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失职的现象,并没有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社会媒体可以通过报道食品安全事件,引导舆论,一方面可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可以对食品企业和从业者施压,促使其坚守职业道德,不越法律红线,但有些媒体没有弄清事情缘由或识别信息的真伪就发出来,在引发公众恐慌的同时,也降低了对商品的信任。以上均体现了消费者和社会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2.4 教育体系中食品安全教育缺失

学校针对食品安全的教育存在不足,并没有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在近几年的食品安全事故中,学校可谓是高发地。2024年10月16日,云南省昆明市长丰学校食堂就被曝出该校食堂供应不合格的猪肉片,并迅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无独有偶,同年9月13日,长沙一学校食堂给学生食用烂番茄、隔夜菜、临期蛋挞皮等,导致学生集体出现上吐下泻等症状,最后确诊为感染“诺如病毒”,严重危害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学校应将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纳入课程体系,不仅要提高食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更要提高学生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掌握必要的食物中毒的急救措施。另外,社会教育也存在不足的情况。社会上缺乏系统科学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公众无法获得全面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在老年人群体中更为常见。

3.治理食品安全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措施

3.1 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培养道德规范和责任意识

相关人员可以运用理论教育、实践锻炼、榜样示范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灌输到食品安全领域。比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食品行业的培训,批判唯利是图、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从而构建诚信体系。运用榜样示范的方法,使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激起人们遵守职业道德和重视食品安全的意识以及警醒食品企业切勿违法乱纪,丧失道德,对国家和人民造成危害。

3.2 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的效率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为了有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创新教育形式,应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实效性,适度地将诚信、食品安全法规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比如,通过案例警示,曝光典型食品安全事件,剖析思想根源,形成警示效应。

3.3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运用文化载体、网络载体、活动载体,将主流意识形态寓于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之中,打造食品安全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知识问答,张贴宣传标语,利用短视频、直播、公众号等新媒体,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正面案例,扩大覆盖面。鼓励群众参与“食品安全随手拍”“有奖举报” 等活动,形成社会共治的舆论监督环境。

3.4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管理,构建长效机制,融入社会治理

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密切相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其作用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食品安全管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约束下可以达到最大效能。实施监督与考核相结合,建立食品安全的“红黑榜”制度,对诚信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对失信企业公开批评并加强监督。另外,积极鼓励公众参与教育,鼓励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参与宣传教育,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联动的教育网络,鼓励公众参与监督。

3.5 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我们身边

思政课是系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理论知识的主渠道,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近几年来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的问题,可通过中小学思政课中融入食品安全案例,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高校开设食品安全与伦理相关课程,引导学生关注民生问题,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食品安全教育相结合,需要不断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将食品安全问题与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等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道德素养,充分发挥融合课程的育人作用。同时,应与社会实践结合,组织大学生参与食品安全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践中深化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理解。

总结

食品安全问题牵涉到每一位公民,关乎国家的根本利益。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更有责任也更有条件去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然而每年的“315”晚会仍然会揭露诸如“土坑酸菜”“石骨泥烤肠”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问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以及食品安全意识,有望减少食品安全问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