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分层视角下湖湘饮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研究

作者: 李娜 蔡鲁峰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文化的精髓相结合,培育新时代青年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坚定的传承者,确保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实现,是职业院校当前肩负的重大使命。湖湘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湖湘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具有高尚品质、多元视角和深刻内涵的古老地域文化。它在湖湘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演变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关键作用。基于文化分层理论,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湖湘饮食文化的内涵,挖掘湖湘饮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湖湘饮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将有助于提升当前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1.文化分层理论

20世纪80年代,庞朴针对文化学、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关联等议题,深入表达了自己对文化的见解,加速了文化研究的蓬勃发展。在探讨文化构成时,庞朴先生提出了文化结构的三层次理论,主张文化涵盖物质、精神和制度三大维度。外层聚焦于物质层面,指的是人类加工改造后的物质世界;中层则是物质与精神交织的产物,涵盖了诸如制度、规范、法律等社会架构;而内层则深入至精神层面,涉及文化的心理面向,如价值观念、思考模式等,这些构成了文化中的抽象思维和精神精髓。

对于湖湘饮食文化而言,其丰富多样的菜点构成了该文化存在的基石;而相关的制度习俗则为湖湘饮食文化的成型提供了坚实保障;精神文化则是推动湖湘饮食文化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湖湘饮食文化的这三个层面以逻辑清晰的方式相互交织,它们既各自独立,又彼此依赖、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文化整体。湖湘饮食文化的传承展现出了多层次的特性,包含了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并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递。因此,在探讨湖湘饮食文化时,引入文化分层理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文化分层视角下湖湘饮食文化的思政元素挖掘

2.1 从物质文化品湖湘饮食的“真”和“精”

湖湘饮食文化体系的最表层是物质层面,它直接关联着人们的感官体验,是文化中物质元素的直接展现,同时也是制度习俗与核心价值观念的物质化体现,构成了湖湘饮食文化的外在形态和物质基础。湘菜作为这一层面的典型代表,属于物质文化的范畴,它通过多样化的菜品,承载着湘菜乃至整个湖湘地区历史发展的深厚底蕴。将传统饮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历代湘菜大师创作了琳琅满目的佳肴,这些美食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范畴,蕴含着湖湘饮食文化的审美追求和艺术表达。中国人对“品”的追求历来执着,无论是古代君子崇尚的品德修养,还是现代人注重的个人品质,都是“品”这一概念在不同时代的体现。在湖湘饮食文化中,“品”的含义极为丰富,它既包括食材本身的真实与纯正,也涵盖了精湛厨艺所赋予的精致与品味。如细如银发的“发丝牛百叶”、薄如纸片的“溜牛里脊”、神形兼具的“梳子百叶”,在品尝这些美食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厨师技艺的高超,还能领略到艺术之美。这些精美的湘菜作品,也成了直观而有效的思政教育载体。

学校思政教育极为注重对学生“品”的塑造与培育,故而可以将饮食文化中关于“品”的深刻内涵融入思政教育资源之中。借助真诚实在的饮食之“真品”,培养学生待人以诚、行事求真的价值观;利用精致上乘的饮食之“精品”,涵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

2.2 从制度文化明湖湘饮食之“礼”

文化的制度习俗层面,涉及的是规范个人自我、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间关系的文化构成,它体现在社会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社会行为模式上,对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均发挥着制约与导向的功能。

在历史的长河中,湖湘饮食文化孕育出了一系列饮食制度,这些制度不仅详细规定了用餐行为,还体现在餐具使用的礼仪上,如避免“品箸留声”“执箸巡城”“击盏敲蛊”等不当行为。这些用餐时的禁忌时刻提醒人们要保持文雅,不可肆意放纵。此外,宴席上的座位安排也彰显了长幼尊卑的秩序,通常地位最高或辈分最长、年龄最大的人坐在主位,其余人则按照资历辈分依次就座。将这些饮食礼制融入当前的思政课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规范用餐礼仪,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另一方面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理解并践行长幼有序、相互尊重的原则,从而在社会交往中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提升自我修养与道德品质。

2.3 从精神文化学湖湘饮食之“思”

精神文化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所在,涵盖了民族性格特质、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宗教信仰情感等抽象的精神层面活动,它深藏于文化的内核之中。作为长期历史积淀的产物,精神文化深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中国的饮食文化,根植于中华传统哲学理念与伦理道德观念的深厚土壤之中,不断演进发展,湖湘饮食文化同样遵循了这一文化发展脉络。如“天人合一”的饮食指导理念,以自然规律、秩序以及虚静无为为契机,重视“道法自然”,的思想,渗透出随圆就方、顺应自然的饮食观,深刻展现出传统道家文化的价值取向;湖湘饮食文化中“和”是一个无法避开的概念,甚至味的最高审美境界就是“和”,这些通过调和所得到的味觉体验甚至被誉为“天下之至美”。湘菜中的“五味调和”之说就是源自儒家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中庸思想;“治大国若烹小鲜”,提出稍有偏差便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施政者要把握时机、控制火候,反思施政效果,体现了“度”的重要性;茶道中常说的“静”即探索内心智慧、寻求内心的宁静与透彻,是一种豁达的心态和处世之道。

“合”与“和”的理念,“静”与“度”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它们是湖湘饮食文化思想精髓的体现。若将传统饮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独特智慧与重要价值,从而真正认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自觉增强对文化的自信。

3.湖湘饮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

教师、学生、课程是育人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教师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效果的呈现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学生是课程的中心,知识的传授、思想的传达,少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课程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从教师、学生和课程三个维度着手,能够系统全面地探究湖湘饮食文化和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强化湖湘饮食文化思政育人成效。

3.1 教师教的维度

3.1.1 增强主体意识,激发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要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理念,首要任务便是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这种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是课程思政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前提。它要求教师深化对课程思政概念的理解,明确自身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进而在日常教学中主动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

3.1.2 深化文化阐释,提升教师挖掘与整合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

在各类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提取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深厚的思政理论功底,还需精通专业知识。以湖湘饮食文化为例,教师对这一文化的深刻理解是挖掘其中思政元素的重要前提。这需要教师能够运用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深刻剖析湖湘饮食文化中的现象与内涵,同时以立德树人的标准来评判其中的文化思想,从而精准地提取并整合思政元素,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与资源。

3.1.3 创新教学设计,强化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对教学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优秀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能在思想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上起到积极作用。在设计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充分挖掘饮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的契合点,增强学生对两者结合的认同感,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3.2 学生学的维度

3.2.1 更新学习观念,激发学生思政学习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在湖湘饮食文化探索研究中的自主性,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动手制作、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湖湘饮食文化。除此之外,学校也要搭建交流平台,在校园中营造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对不同地区饮食习惯、人文情怀的探索。

3.2.2 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生思政学习视角

对于学生而言,应通过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拓宽自身思政学习视角,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书本理论教育,日常生活中很多平凡的元素都是饮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载体。因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加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审视,主动从多种文化体系中汲取思政教育养料,通过全面感知,提升自身思政素养。

3.3 课程组织维度

3.3.1 完善顶层设计,保障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工作的有序推进

将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整体规划中,即针对饮食文化的融合,明确相应的融合目标、融合原则、融合方法等,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保障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相关工作的有序推进。在教学管理方面,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模块,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机制,以此切实掌握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的教育效果,并以评估数据为指导,不断推动相关融合工作的优化,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的长效发展。

3.3.2 强化课程改革,促进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融合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方面,针对当下饮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现实需求,通过建设湖湘饮食文化知识数据库,并不断完善信息交流平台,采用全息投影等设备,生动展现饮食的历史、“画中的饮食”等内容,让学生有更为直观清晰的感受,通过系统性融合,全面发挥饮食文化对思政教育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打造线上思政课程,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使学生的课程学习更加便捷,使学生努力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由此提升思政教育与饮食文化的融合育人效率。

总结

湖湘饮食文化是物质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展现了制度与礼仪的统一,以及品位与修养的有机结合。从文化分层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湖湘饮食文化的思政价值,挖掘其内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基金项目

202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育人视域下湖湘饮食文化育人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编号:ZJGB2022523)。

作者简介

李娜(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从事饮食文化研究。

蔡鲁峰(1989-),男,汉族,硕士研究生,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烹饪职业教育。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