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危章诚 朱樱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挑战着人们的心理承受力,这些事件不仅威胁到人们的健康,还对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正处于塑造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食品安全事件无疑会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判断产生影响。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当下,如何强化和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1.食品安全事件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1.1 冲击价值观念

食品安全事件所暴露的诚信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让大学生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准则和商业伦理产生困惑。他们看到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惜违背法律和道德底线,危害消费者健康,这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利益与道德的抉择时,内心的价值天平容易失衡。原本秉持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等价值观受到冲击,部分大学生可能会对传统价值观产生怀疑,甚至出现功利化、实用化的价值取向,在思考问题和选择行为时,更倾向于关注自身利益,忽视道德和社会责任。

1.2 引发心理焦虑

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大学生对日常饮食的安全性产生担忧,这种担忧容易引发心理焦虑。他们在选择食品时变得小心翼翼,对食品的信任度降低,甚至可能出现过度防范的行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大,影响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对食品安全的过度关注,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1.3 影响社会认知

食品安全事件会让大学生接触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对社会的认知。部分大学生或许会因这些事件,产生社会存在一些不诚信经营现象的想法,进而降低对社会的信任。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有所动摇,参与社会建设的热情也会受到影响。长远来看,这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形成挑战,不利于他们成长为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2.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内容与现实联系不紧密

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在现实生活的联系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对像食品安全这类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关注不足。在思政教育课程里,往往缺乏对食品安全事件背后深层次问题的剖析。比如,社会道德、法律责任、诚信建设等方面。当大学生面对食品安全事件产生思想困惑时,现有的思政教育无法满足他们的认知需求,这就导致思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难以引发他们内心的共鸣,大大削弱了思政教育本应具有的实效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2.2 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方式较为单一,多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往往是单向灌输知识,没有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思政内涵。而且,教育过程中较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手段,不能及时、生动地呈现食品安全事件及相关教育内容,导致教育方式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2.3 师资队伍知识储备不足

部分思政教育教师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这在教学中带来了明显的阻碍。在讲解食品安全事件时,他们难以做到全面、深入的分析,无法为学生呈现事件的全貌和内在逻辑。由于缺乏将食品安全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有机融合的能力,教师不能从法律、道德、经济、社会等多学科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如此一来,当学生针对食品安全事件提出疑问时,教师往往难以给予准确、有效的解答,这不仅让学生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4 教育协同机制不完善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协同合作。然而,在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各方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的协同机制尚不完善。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在食品安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上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无法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在食品安全教育和价值观引导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部分家长自身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也缺乏对孩子相关教育的意识和能力;社会上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与高校思政教育缺乏有效衔接,无法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3.食品安全事件中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对策略

3.1 优化思政教育内容

融入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在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增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行业道德规范、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通过系统讲解,让大学生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和辨别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设置专门章节讲解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条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主要规定,以及违反这些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深入剖析食品安全事件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事件,从思政教育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大学生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危害以及背后所反映的社会道德、诚信等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质量问题,更是涉及社会公平、道德伦理、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问题。例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某一食品安全事件,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等各方在事件中的责任和行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以及自己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强化价值观教育。以食品安全事件为契机,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明白在食品安全问题上,诚信、责任、尊重生命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认识到企业和个人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坚守道德底线,承担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和宣传工作中,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

3.2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开展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单向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围绕食品安全事件展开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食品安全事件所涉及的思政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例如,在课堂上设置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的辩论题目,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运用实践教学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识和理解。组织学生开展食品安全社会调研活动,让学生深入社区、超市、食品企业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调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如举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让学生在宣传过程中强化自己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思政素养。

借助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与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教育内容,如专家解读、案例分析、科普知识等。采用图文并茂、短视频等形式,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互动活动,如线上讨论、问卷调查等,了解学生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及时回应学生的关切和疑问,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 提升师资队伍素养

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应定期组织思政教育教师参加食品安全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邀请食品安全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帮助教师了解食品安全的最新动态、法律法规、监管政策等知识。鼓励教师自主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学术论文,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能力。

开展教学方法培训。鉴于食品安全事件背景下思政教育的独特性,开展专门的教学方法培训很有必要。可邀请教育教学专家,为教师详细介绍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技巧。通过这些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鼓励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深入挖掘食品安全事件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契合点,设计出兼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方案,以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鼓励教师开展相关研究。大力支持思政教育教师投身食品安全与思政教育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教师深入探究食品安全事件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的内在规律,细致剖析这些影响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思政教育中有效应对这些影响的策略与方法。通过此类研究,一方面能提升教师的学术水平,助力其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能为思政教育教学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3.4 完善教育协同机制

加强学校内部协同。学校应建立健全内部协同机制,加强思政教育部门、食品相关专业院系、学生管理部门等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思政教育部门负责将食品安全事件融入思政教育课程体系,食品相关专业院系提供专业知识支持,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食品安全思政教育体系。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作势在必行。学校应借助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多样形式,向家长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以及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和思想成长。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带头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践行高尚的道德准则,用自身言行影响孩子。家校携手,共同为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思政教育工作发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社会联动。积极寻求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加强与政府监管部门、食品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的联系。邀请政府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开办食品安全知识讲座,介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现状和进展;与食品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学生参观食品企业,了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展食品安全公益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联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思政教育环境。

结论

食品安全事件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师资队伍素养以及完善教育协同机制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引导大学生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使大学生成为维护食品安全、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基金项目

融媒体环境下大学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4DJ YJH037。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