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在食品品质安全提升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徐清莹 吴凯为食品安全与人民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除指导广大群众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增强饮食安全意识以外,还有必要从技术角度出发,提升食品品质安全。其中,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作为保障食品品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及发展,现代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也日益丰富及高效,如常用的低温保藏技术、干燥保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等,在保证食品品质及安全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鉴于此,为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及营养价值,进一步确保食品安全及食用者的健康,本文将围绕“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在食品品质安全提升中的应用”展开深入分析探究。
1.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概述
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指的是为延长食品保质期,维持食品新鲜度、营养价值及安全性采取的综合技术方法。随着食品日益丰富,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的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常见的包括低温保藏技术、干燥保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等。不同类型的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在食品品质与安全保障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应根据食品特性加以合理选择与应用。
在采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时,通常需遵循低温储存原则,这主要是因为低温能够对微生物的生长及繁殖起到抑制作用,进而使酶的活性降低,并使食品内部的化学反应减缓,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一般冷藏室温度宜控制在0℃-4℃范围内,冷冻室的温度需<-18℃。此外,由于不同类型食品的特性差异,需分开存放,预防交叉污染情况的发生。尤其是生食与熟食,还有易腐食品和非易腐食品,需遵循分开储存原则。综上,从食品品质安全提升角度考虑,合理科学地使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尤为重要。
2.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在食品品质安全中的作用分析
2.1 有助于食品保质期的延长
食品储存期间易被微生物污染,出现腐败变质等情况。合理利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中的低温储存技术,如冷藏、冷冻,可以使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受到抑制,进而使食品的保质期得到有效延长。同时,食品容易产生脂肪氧化及蛋白质变性等化学反应。受这些化学反应的影响,会导致食品变质速度加快。合理利用低温储存技术,能够使食品发生化学反应的速度减缓,使食品原有色泽、风味、口感得到有效维持,进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2 有助于维持食品营养价值
若食品的储存方式不够合理科学,则容易使食品当中的营养成分流失。例如,受高温及光照等因素影响,容易使维生素分解加快。采取低温储存技术,则能够使此类损失得到有效减少。同时,食品储存不当也易使原有风味失去。合理利用储存与保鲜技术,能够使食品的新鲜度及原始风味得到有效维持,使消费者的食用体验度及满意度提升。因此,需合理利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使食品营养价值得到有效维持。
2.3 有助于提升食品品质及保障食品安全
消费者在选择食品过程中,通常会关注其新鲜度。对食品合理利用储存与保鲜技术,能够维持食品的新鲜度,进而提升食品品质。同时,合理利用真空包装技术、低温储存技术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或改善部分食品的口感及质地,使食品保持美味可口的特性。此外,从食品安全层面考虑,合理利用冷藏及冷冻等存储技术,能使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降低,进而使食品中毒风险减少,保证食品安全。通过分类存放及密封包装技术的合理利用,进而使食品储存期间避免出现交叉污染情况,使食品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3.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在食品品质安全提升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低温保藏技术的应用
低温保藏技术是常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技术原理为对微生物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降低酶活性,并使化学反应速度减缓等。低温保藏技术类型主要有两种。
(1)冷藏技术。冷藏技术指的是不冷冻状态条件下的低温储藏技术,温度通常在-1℃到10℃。有短期贮藏需要的食品适合使用这种技术,如新鲜水果、蔬菜、乳制品等。通过冷藏,可使食品变质速度延缓。
(2)冷冻技术。冷冻技术指的是将食品降至冰点以下,使其部分或全部处于冻结状态。冷冻温度一般控制在-18℃以下,以此抑制食品微生物的繁殖。冷冻食品可长期保存,但解冻过程中需保持食品的品质及安全性。
常用低温保藏技术的食品有肉类、鱼类、果蔬类以及乳制品等。肉类与鱼类食品容易出现微生物繁殖情况,在控制不佳情况下易出现腐败变质情况。合理利用冷冻技术,可以使肉类与鱼类的保质期有效延长。例如,把新鲜的鱼肉放进冰箱冷冻室当中,能够使其新鲜度与口感保持若干月。果蔬类食品贮藏期间易产生变色、失水、氧化等质量问题,合理应用冷藏技术,能有效延缓果蔬的成熟、衰老,使其新鲜度与营养价值得到有效维持。例如,把新鲜的草莓放进冰箱冷藏室当中,使其保鲜期延长,并使其鲜美的口感得到有效维持。此外,诸如牛奶、酸奶等乳制品,同样适合使用低温保藏技术提升其品质及安全性。利用该技术能够使乳制品当中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减缓,并使其口感及营养成分有效维持。例如,把新鲜的牛奶置于冰箱冷藏室中,经过低温冷藏处理,可以在保质期范围内维持良好的品质。
为提升食品品质及安全性,在使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过程中,也需把控好技术要点。一方面,需维持足够的冷度。结合食品原料的具体性质,了解其临界温度,在低温保藏过程中始终维持足够的冷度;另一方面,合理控制湿度。若湿度偏高,会导致原料发霉;湿度偏低,则容易导致原料冻干,进而导致品质下降或变质。此外,为防止受到污染影响,食品保藏期间,需预防冰块、冰水对原料造成污染,并预防原料与原料之间出现相互污染情况。
3.2 干燥保藏技术的应用
在提升食品品质及安全性方面,干燥保藏技术也可以发挥作用。其技术原理为降低食品水分活度,抑制食品微生物生长,并抑制食品中酶的活性。对相关食品合理应用干燥保藏技术,可以使食品的保质期有效延长,维持品质,且使食品方便储存及运输等。常用的食品干燥保藏技术包括:(1)自然干燥技术。即借助流动空气或者阳光,对食品进行晾干或者晒干处理。例如一些蔬菜、水果、稻禾、油料等,收获之后可采取晾晒法。自然干燥技术成本低,操作简单,但容易受到天气条件因素影响。(2)人工干燥技术。即利用机械化生产线,基于短时间内完成干燥处理的一项技术,例如热空气干燥、真空干燥、冷冻干燥等。其中,针对一些蔬菜及水果,可利用热空气干燥技术进行脱水处理,在大规模生产中适合使用这种技术,但需注意维持食品的营养成分,避免流失。针对麦乳精、果汁粉等,可利用真空干燥技术,基于较低的温度进行真空干燥处理,使其口感及营养成分得到有效维持。此外,一些食品还可以利用冷冻干燥技术进行保存。首先对食品进行低温速冻处理,使其中水分结成冰;随后在高真空条件下,让冰通过升华作用转化为气态,以此有效保留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原本形态结构。
在使用干燥保藏技术过程中,需注意一些基本事项。一方面,需结合食品的特性、种类、市场需求,选用适宜的干燥技术方法;另一方面,干燥处理期间需对温(湿)度及时间等条件合理控制,以此使食品的品质及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证。此外,食品干燥之后,需储存于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受潮导致食品变质。
3.3 真空包装技术的应用
真空包装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方法,可对食品品质及安全性起到提升作用。真空包装技术的原理是预防食品发生霉腐变质,使食品的保质期有效延长,进而保证食品的色泽、香气、美味、营养价值等。
为达到提升食品品质及安全性的作用,针对不同食品需采取针对性的真空包装技术,并选择优质的包装材料,控制好包装工艺,同时结合其他保鲜技术。例如,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合理选择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酯(PET)等真空包装材料。在对食品使用真空包装技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冷藏、速冻、脱水、高温杀菌等技术,使微生物生长及繁殖受到抑制,进而使食品的保质期得到有效延长。
以肉类食品为例,为了确保肉类食品的品质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可合理利用真空包装技术。首先,肉类食品加工期间,将肉类食品置于真空包装袋当中,并利用真空包装机将袋内的空气抽走,使负压环境有效形成。在负压环境下,能够抑制微生物生存、繁殖,并使肉类避免出现变色、变质等情况,同时,在减少肉类食品表面水分蒸发的情况下,使其原有的水分、鲜美的口感得到有效保持。此外,经真空包装的肉类食品,也便于储存与运输,在延长保质期、保持良好品质的基础上,可提高市场满意度。因此,综合考虑,为延长肉类食品的保质期,使其维持原有风味及质地,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可合理利用真空包装技术。
4.化学保鲜技术的应用
化学保鲜技术在提升食品品质及安全性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原理是使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并使食品氧化有效延缓等。
在对食品使用化学保鲜技术过程中,需合理选择化学药剂,如防腐剂、抗氧化剂、保鲜剂等,并严格控制所选用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在此基础上,可将化学保鲜技术与其他保鲜技术(真空包装技术、冷藏技术、冷冻技术)结合应用,以此使食品的品质及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将防腐剂和真空包装技术结合,使食品当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并使食品的保质期有效延长等。
以水果为例,其储存与保鲜处理过程中可使用化学保鲜技术,如通过喷洒适量的抗氧化剂(茶多酚或维生素C),对自由基进行捕捉,来延缓氧化速度,从而保持水果的营养成分、色泽。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其他有效保鲜技术,即在应用抗氧化剂之外,可联合冷藏技术、真空包装技术等,使水果的保质期有效延长。主要方法为:把喷洒了适量抗氧化剂的水果置于真空包装袋中,然后在冷藏条件下进行保存处理。此类综合储存与保鲜技术方法能够使水果当中的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使氧化速度有效延缓,进而使水果的新鲜度及营养价值得到有效保持。
此外,食品利用化学保鲜技术过程中,同样需注意一些基本事项。一方面,应用化学保鲜技术前,需对化学药剂的性质及作用机制加深了解,保证有效、安全使用化学保鲜技术;另一方面,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量进行合理控制,避免出现食品残留物超标现象。此外,还需对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进行定期监测,使消费者的食品健康及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5.其他新型保鲜技术
除上述各项食品存储与保鲜技术可以提升食品品质及安全性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新型保鲜技术的应用,如活性包装技术、智能包装技术等。
其中,活性包装技术具备气体调节、湿度控制、抗菌作用,在控制食品包装内部的氧气及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基础上,能够使食品氧化及成熟过程延缓,进而使食品保质期有效延长。通过对包装内湿度的合理控制,有助于防止食品干燥或水分过多,维持食品的新鲜度及口感。在包装材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进而使食品中毒风险降低。例如,在果蔬保鲜过程中,利用透气性材料对氧气及二氧化碳的浓度合理控制,能减缓果蔬的呼吸作用,进而延长货架期。而乙烯吸收剂的合理应用,能够使果蔬释放的乙烯减少,进而使果蔬成熟过程得到有效延缓。
智能包装技术则具备实时监控、预警及追溯等功能作用。通过传感器及指示器等智能元件的集成,可以对食品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包括温(湿)度、气体浓度等,确保食品处于最优储存条件。若食品储存环境异常,智能包装会及时将预警信号发出。并且,智能包装具备信息追溯功能,能够为物流、零售环节的追溯及监管提供便利。例如,利用智能包装技术的时间温度指示器,能够显示食品在某一温度下保存的时长。在化学物质变黑情况下,代表“食物不新鲜”,这样消费者可通过标签颜色变化,判断食品是否在高温状态下保存了较长时间。结合物联网技术,智能标签可实现对食品保鲜信息的远程传输管理,包括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从而保证食品在保质期内食用,进而保证食品质量及安全性。
结语
综上所述,恰当运用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常见的食品储存与保鲜技术涵盖了低温保藏、干燥保藏、真空包装、化学防腐以及其他创新保鲜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应基于食品的种类和储存保鲜的具体需求。例如,低温储存技术适用于肉类、海鲜、乳制品、水果和蔬菜等食品;而真空包装技术则适合肉类、奶酪、坚果、干果和熟食等。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不仅能提升食品的品质和安全,还能增强食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放心的食品,满足他们对健康和安全的食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