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
作者: 徐兴利 黄家伟2023年以来,全国牛肉及牛奶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经营困难,相关生产行为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形势。为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养殖场户渡过难关,稳定肉牛奶牛生产,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从稳定基础产能、降低饲草成本、促进消费等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
稳定基础产能
肉牛奶牛生产周期长,过度淘汰母牛将对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各地要把保护母牛基础产能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通过“先增后补、见犊补母”方式,对饲养肉牛基础母牛、选用优秀种公牛冻精配种的养殖场户给予积极支持,在稳住基础母牛群体数量的基础上,提升母牛种用性能和繁殖效率。培育奶牛家庭牧场和奶农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改进设施装备,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奶业主产省份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探索实施喷粉补贴、增量收购补贴等紧急纾困政策,帮助养殖加工企业缓解生产经营压力,稳定养殖预期。
降低饲草成本
饲草料是肉牛奶牛的“口粮”。当前正值集中收储青贮玉米的关键时节,各地要把降低收储成本作为促进养殖节本增效的关键举措,用好用足粮改饲支持政策。以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等优质饲草为重点,兼顾区域性特色饲草品种,加快推进优质饲草收储进度。鼓励探索实施农作物秸秆与优质饲草混贮利用,对肉牛奶牛等草食家畜养殖场户、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专业化饲草收储服务组织等主体给予支持。强化青贮收获机械等条件保障,加强青贮饲料收获制作技术指导,帮助养殖场户备足用好青贮饲料。加强肉牛奶牛饲草料供需情况调度,及时准确掌握饲草料储备情况,组织做好产销衔接,防止发生缺草断供问题。
推动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各地要全面落实稳定可控奶源要求,强化部门协作联动,细化工作措施,抓紧构建产加销紧密协作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保障奶农合法权益。督促乳品加工企业规范复原乳添加和标识管理,促进鲜奶加工消费。优化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提高养殖大县奶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建设的以肉牛、奶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要进一步强化对饲草料种收储、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发展的支持,结合本地实际对饲草料种收储和养殖环节给予更加精准有效支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农牧民增收。
强化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肉牛奶牛产业支持
肉牛奶牛产业已成为部分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和部分脱贫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各地要全面了解分析研判当前脱贫养殖户面临的困难,一户一策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尽可能减少牛肉等农产品价格下行对脱贫养殖户带来的影响。按照相关规定统筹用好衔接资金,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肉牛奶牛脱贫养殖户予以补助,推动调整优化养殖结构,减少养殖亏损。按照帮扶产业“四个一批”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分类施策,谋划实施好脱贫地区肉牛奶牛帮扶产业项目,补齐产业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
促进牛肉牛奶消费
各地要综合用好新媒体和传统媒介,通过制作发布短视频、长图等方式,在官方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开设牛肉牛奶促消费宣传专栏,宣传展示鲜牛肉、鲜牛奶品质和营养价值,发布牛肉牛奶美食地图、展示本地特色饮食文化,促进牛肉牛奶消费。用好展会、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等平台,促进牛肉牛奶产销衔接。加强牛肉牛奶消费常识科普,纠正消费认知误区。推广“学生饮用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拉动牛奶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