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鱼生的文化价值及品牌保护

作者: 肖权东

顺德鱼生作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一道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精湛的烹饪技艺,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和赞誉。作为粤菜系的经典之一,它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口感鲜、甜、爽、滑,被誉为“中华美食活化石”。鱼生被视为一种富贵、吉祥的代表物,常在各种喜庆场合和节日庆典中出现。它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承载了佛山市顺德区的历史、民俗和人民的智慧,展现了广东人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广东人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品质。完善顺德鱼生的品牌构建和保护,更有利于顺德鱼生的发展。

1.顺德鱼生的历史进程

早在三千多年前,便有记载鱼肉生吃的典故,那时的鱼生是犒劳功勋的佳肴。《诗经》云“饮御诸友,炰鳖脍鲤”,孟子言“脍炙人口”,“脍”指的都是鱼生。《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子的鱼生吃法:“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洁,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恶臭,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隋唐和五代时期,吃鱼生的风气十分盛行,斫鱼的技艺、鱼生的种类、鱼片的保存方法都有十分详细的记载。隋朝人爱吃鲈鱼生,隋炀帝将鲈鱼生美称为“金齑玉脍”,齑是吃鲈鱼生时去腥的配菜。唐代已有名为“风生水起”的吃鱼生方法,即将生鱼片与多种配料放入大钵内拌匀后食用。宋朝时期,文人圈诞生了一大批喜爱鱼生的狂热粉丝。元朝贵族们吃鱼生的配料花样繁多,有姜丝、萝卜丝、葱丝、蓼子丝、香菜、芜荑酱、芥酱、卤汁、盐、醋等。明清时期,伴随着饮食观念的变迁,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鱼生逐渐衰落,仅在广东、福建等少数地区有所保留。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就有“粤俗嗜鱼生”的记载,描述了顺德人吃鱼生的盛况。顺德作为“南越之雄”吕嘉的故乡,南越食物习惯的传承最多,又有丰富的淡水鱼资源,因此顺德鱼生自古便享有盛名。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这些新鲜的鱼类资源,顺德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终于使得鱼生这道口味独特的佳肴,逐渐成为当地乃至广东地区的标志性美食之一。

2.顺德鱼生的文化特色

之所以顺德鱼生能够闻名遐迩,是因为其鱼类挑选严格、制作工艺独特、配料搭配精细、食用口味宜人。

顺德鱼生的制作工艺讲究而精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材:顺德鱼生选材极为讲究,一般选用鲜活的鲈鱼、鲩鱼、罗非等淡水鱼类为主料。这些鱼类肉质鲜美、纹理清晰,是制作顺德鱼生的理想原料。在选材时,要确保是品质良好的活鱼。捕捞后进行过水,投放到干净的活水中饿养几天,使得鱼儿瘦身,消耗脂肪,去除土腥味,让肉质变得紧实、鲜美。杀鱼及切片:放血时,要在鱼的下颌处和尾部各割一刀,使其在游动中流尽鲜血,以保证鱼片的洁白如雪。现杀后,将鱼刮鳞、去内脏、洗净血水,将鱼肉沿着脊骨两边完整片下,剔除鱼刺,再将鱼肉切成片状,不能太厚,否则影响口感,同时不能太薄,否则容易破碎。厚度约0.5毫米左右,均匀,薄如蝉翼,晶莹剔透,吃起来口感才会更加爽脆、弹牙。摆盘:切好的鱼片,迅速用冰水或冰块予以冰镇,保持鱼肉的紧致和鲜嫩,提升口感。将鱼片摆放在装有冰块的盘子中,辅之以各种造型和图案。摆盘的目的是提升菜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腌制:有的食客口味偏重,可将切好的鱼片放入特制的腌料中腌制一段时间。腌料通常由酱油、姜丝、蒜泥、料酒、盐、味精等调料组成。腌制的时间要根据鱼片的厚度和温度,以及各人的口味来调整,以确保鱼片入味而不失鲜嫩。调料:顺德鱼生可搭配丰富的配料。鱼生上桌时,往往伴随着各种切成细丝状的配料,如姜丝、葱丝、柠檬叶丝等,数量甚至可多达几十种。这些配料不仅增加了鱼生的口感层次,还具有一定的去腥杀菌作用。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来选择搭配不同的佐料,将鱼片与配料拌匀后食用,口感鲜美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顺德鱼生的味道特色如下。顺德鱼生的味道独特而鲜美,鱼肉口感鲜嫩无比,让人回味无穷。经过腌制和摆盘的鱼片表面光滑细腻,食用时给人一种滑爽的感觉。这种口感特点使得顺德鱼生在众多鱼类菜肴中脱颖而出。广东人一般不喜欢吃辣,所以调制后的口味清爽居多。但是,搭配特制的佐料后,如芥末或者辣椒,顺德鱼生还可呈现出香辣可口的口味特点。

顺德鱼生的营养价值如下。顺德鱼生作为一道传统名菜,其营养价值不容忽视。鱼生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这些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鱼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鱼肉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可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鱼肉中的DHA等成分对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

顺德鱼生的注意事项如下。在购买和食用顺德鱼生时,要确保食材的新鲜和卫生安全,避免因食品污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来说,食用生鱼类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因此可先小量尝试以观察身体反应。空腹食用高蛋白食物,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胃部不适等症状,因此鱼生适合在饭后或搭配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鱼肉属于温性食物,与寒凉食物同食会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因此应避免将顺德鱼生与寒凉食物如螃蟹、黄瓜、空心菜等同食。

3.顺德鱼生的文化价值

鱼是吉祥的象征,常与“年年有余”联系在一起,寓意着富饶和丰收。顺德鱼生作为一种食物,也承载着这种文化寓意。

食材上,顺德人不追求鱼种名贵,食材一般就是饲养在顺德桑基鱼塘的皖鱼。选择的必须是鲜活的、吃天然饲料长成的皖鱼。顺德不少本地人吃鱼生,仅需淋上少许花生油,加点盐即可,享受鱼生最原本的鲜甜味。这体现出顺德人就地取材、物尽其用,朴实无华但追求圆满的精神。顺德鱼生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这种品质精神不仅体现在顺德鱼生的制作工艺上,更体现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渔文化的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相连。渔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得到了高度重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顺德鱼生不仅是一种食用方式,还展现了顺德人对食材新鲜度和刀工的极致追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域特色和生态智慧。

另外,随着时代变迁,顺德鱼生与时俱进,在传承原有制作工艺、口味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一方面,传统厨师们不断挖掘和传承顺德鱼生的制作技艺,通过师承、学徒等方式将这一技艺代代相传。他们注重选材、刀工、腌制等每一个细节,力求将顺德鱼生的传统味道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年轻的厨师们也在积极探索和创新顺德鱼生的口味和形式。他们结合现代人的口味需求和饮食习惯,推出了原材料更加多样化的顺德鱼生菜品,还加入不同调料、搭配各种配菜等,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如外地游客甚至是外国友人的需求。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自媒体的发展,顺德鱼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顺德鱼生的魅力,纷纷前来顺德品尝这道地道的广东美食,这也为顺德鱼生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顺德鱼生的品牌构建及保护

佛山两级政府通过建标准、立示范、严准入、强监管等方面措施对“顺德鱼生”进行严格的行业常态化监管,形成政府引导、部门监管、市场主导、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顺德鱼生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水平。

政府高度重视顺德鱼生品牌构建。《佛山市广府菜传承发展条例》于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其决定应当将广府菜产业发展与岭南广府文化传承相结合,推动广府菜产业特色化建设和差异化发展;加强广府菜的品牌宣传推广;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广府菜名店、名菜、名点名录,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委托第三方机构等方式开展名店、名菜、名点名录评选认定工作,对“顺德鱼生”“佛山柱侯鸡”等已经列入广府菜名菜名录的菜品,应当建立菜谱档案,等等。

全社会群策群力,将生态文明的思想根植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共同体中,提供绿色无污染、安全的鱼生原料,从源头上确保鱼生原料的卫生安全,避免给食客的健康带来危害,促进鱼生文化遗产协调发展。对预备开展或已经经营“顺德鱼生”等项目的餐饮服务单位,顺德区市场监督许可技术审查中心按许可最高标准进行现场核查,在设备设施、加工流程、卫生条件等严格把关。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构建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制定了全国首个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鱼生团体标准。顺德区在2019年率先发布《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 草鱼部分》团体标准,对顺德鱼生产业链中养殖、运输、配送、加工制作等环节的食品安全和产品品质进行全产业链管控。行业协会组织设立顺德鱼生专业委员会,专门负责《“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落地执行与行业自律管理。

制作技艺适当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的美誉度。需要说明的是,各鱼生生产销售单位或个人在鱼生材料选择、刀工力度、材料配比、制作流程等方面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正是顺德鱼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制定各类规范的目的不是扼杀差异,而是在制度上对鱼生制作中所涉及的各环节卫生指标做一个规范,所涉及的工艺流程进行技术规范,最终目的是要确保消费者食用的安全性及产品质量的美誉度。

顺德鱼生湾区认证树立行业品质新标杆,推动顺德鱼生产品标准再升级。2024年4月,顺德餐饮企业出品的“淡水鱼‘顺德鱼生’”首次获颁《湾区认证证书》,这是广东省首张餐饮行业《湾区认证证书》,也是顺德鱼生首获“湾区认证”。“湾区认证”是由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颁发,是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指导下,粤港澳三地认证机构等经营主体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共通执行标准,在装备制造、工业消费品、农食产品和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的高端品质自愿性认证。“湾区认证”引入质量信息公示、承诺赔付和销售商首负责任机制,利用二维码向消费者全面、直观、便捷地展示产品质量信息,让“质量可见可得”。通过承诺赔付,层层压实认证机构和全链条各环节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以责任落实彰显“湾区认证”的公信力,让“湾区认证”成为消费者“优选”“盲选”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可信赖的标志。

因此,应明确政府各相关部门、技术机构、企业主体等各方责任。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养殖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实现鱼生产品全过程溯源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强化对鱼生食品的制售经营行为的食品安全监管,防范行业性风险。卫健部门定期对养殖企业、供应商、餐饮企业、市场等场所的鲜、活淡水鱼和淡水鱼生等开展寄生虫检测,全面压实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企业要严格按照《“顺德鱼生”全产业链管控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标准化养殖、运输、暂养、加工顺德鱼生,强化食品安全责任,规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行为。“湾区认证”企业强化售后服务工作机制,实行承诺赔付,确保消费者在消费全过程权益得到保障。

顺德鱼生产业可与佛山地域文化形成互动,丰富佛山饮食文化。鱼生餐饮服务单位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保护其已有的文化意义,或添加另外的文化因素,如与划龙舟比赛相结合。年轻人喜欢尝试新的口感,尝试不同的鱼种或者选择活虾,或者配花雕、洋酒。对鱼生进行改良和开发,可以丰富佛山饮食的地域特色,将成为顺德鱼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使佛山饮食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鱼生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捍卫顺德鱼生的市场地位,应当采取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第一,创立、保护知名商标。品牌侵权案件、名称抢注案件屡屡发生,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商标,是每个具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鱼生企业可在目标市场提前注册商标,覆盖鱼生相关产品,防止抢注;在国内重点地区布局核心商标;实施商标全类保护,在办理商标注册时指定所有类别的商品及服务,使其商标在全部类别受到保护。事前防御比事后救济效果更好,可以防止其他生产者、经营者抢注商标。全类注册,是一种保护性投资行为,能够为鱼生企业多元化、集团化发展奠定基础。企业可注册相关近似商标,作为防御使用。第二,鱼生生产等技术秘密、经营信息属商业秘密,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第三,密切关注市场,及时维权。鱼生企业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灵活性,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的侵权行为。当发现市场上出现抄袭产品时,迅速调整保护策略,当发现假冒、伪劣等侵权行为时,及时维权。与此同时,政府知识产权等有关部门要继续指导、实施,以加强品牌权益保护,如在顺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委托、指导下,佛山市顺德区商标协会通过每月定期监测,及时发出抢注预警通知,成功提出异议申请,阻击攀仿“顺德鱼生”等抢注商标行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