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牙齿 从用药后的正确漱口开始

作者: 陈晓彤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药物在摄入或使用完毕后,若未能及时采取口腔清洁措施,可能会悄然间对牙齿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特别是在服用某些药物后及时漱口,对于预防药物性牙损伤、维护口腔及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1.酸性药物

代表性药物:特布他林(治疗哮喘)等。

伤害机制:当这类药物残留在口腔中时,它们会腐蚀牙齿表面的釉质,长此以往,不仅会导致牙齿变色,还可能引发龋齿等口腔问题。

建议:使用这些药物后,应当及时漱口,以清除口腔中的残留药物,减少酸性物质对牙齿的损害。

2.抑制唾液分泌的药物

代表性药物:抗过敏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等。此外,抗抑郁药也可能抑制唾液腺分泌。

伤害机制:这些药物会抑制唾液分泌,使得口腔环境变得干燥,从而增加患龋齿的风险。

建议:使用这类药物后,除了漱口,还可以多喝水以缓解口腔不适,保持口腔湿润。

3.四环素类药物

代表性药物:四环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

伤害机制:这些药物可与牙齿中的某些成分结合,长期使用会导致牙齿变色,形成“四环素牙”。这种牙齿变色往往是永久性的,且难以通过常规的美白方法恢复。

建议:使用这类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并注意保护牙齿。

注意事项:四环素类药物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女性和8岁以下儿童。

4.吸入性药物

代表性药物: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等)和β2受体激动剂(如硫酸沙丁胺醇、沙美特罗替卡松)等。

伤害机制:这些药物使用后可能在口腔内残留,用药后不漱口不仅可能影响口腔健康,还可能增加患口腔念珠菌感染及咽喉不适的风险。

建议:使用这些药物后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腔中的残留并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正确用药并保护牙齿健康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在服用或使用可能对牙齿有害的药物时,务必遵循医嘱或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并在用药后及时漱口。

同时,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时刷牙、使用牙线等也是预防口腔问题的重要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