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头孢类药物和喝酒应该间隔多久
作者: 张晶头孢类药物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抗菌药物,“头孢配酒,说走就走”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那么,喝酒后多久可以服用头孢类药物呢?服用了头孢类药物后,又多长时间可以喝酒呢?两者间隔的时间一样吗?下面为您详细讲解。
服用头孢类药物为什么不能喝酒?
酒的主要成分为乙醇,饮用后在体内经过氧化、代谢生成乙醛,乙醛需要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排出体外。而服用头孢类药物会影响乙醛的代谢,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蓄积,出现乙醛中毒反应,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等症状,会使人产生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这被称作“双硫仑样作用”。一般是在饮酒后的5~10分钟出现。如果不再摄入酒精,反应持续时间为30分钟到几小时。因此,服用头孢类药物治疗期间不能饮酒。
除了头孢类药物,还有哪些药物服用后不能饮酒?
除了头孢类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啉、拉氧头孢,以及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也可引起双硫仑样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治疗期间,应禁止饮酒及服用含乙醇的药剂或食物,如藿香正气水、酒心巧克力等。
服用头孢类药物多久以后可以饮酒?
头孢类药物在体内需要数天才能够完成代谢,不同药物代谢时间不同,双硫仑样作用发生集中在服药前后3天有饮酒者的患者身上,另有调查显示,服用头孢类药物6天内饮酒的人,都有可能发生双硫仑样作用,而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需要4~5天才能完全恢复活性,因此要求患者在使用头孢类药物后7天内,不得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对于其他药物如甲硝唑,有研究显示,用药期间甚至在停药72小时后可发生双硫仑样作用,因此建议服用甲硝唑的患者用药期间和/或停药5~7天不得接触含有乙醇的制品,包括饮用各种酒类及含乙醇的饮料、应用以乙醇为溶剂的药物、酒精擦浴(物理降温)等。
喝酒后多久可以服用头孢类药物?
双硫仑样作用与体内乙醇的浓度密切相关。考虑到其他因素,建议饮酒后3天不得服用头孢类药物。此外,24小时内接触过含乙醇制品的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甲硝唑等药物。